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猪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研究心肺复苏成功后72 h内脑功能、脑水肿的动态变化趋势和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五指山猪33只,致颤8 min后按标准心肺复苏操作,复苏成功30只,随机分为低温组(15只)和常温组(15只)。低温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给予血管内降温,将核心体温以最快速度降至33℃,维持低温12 h后被动复温(0.5℃/h)至37℃,常温组不干预温度,两组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于基础状态和ROSC后6 h,12 h,24 h,72 h行脑组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 Student t 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低温组72 h成活率显著优于常温组(73.3%vs.40%,P<0.05),7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常温组(43.81分vs.119.50分,P<0.01)。DWI结果显示,低温组表观弥散系数值较常温组降低幅度小,DWI图像相同时间点脑水肿程度较常温组轻。结论心脏骤停复苏后早期即出现了严重的脑水肿,脑水肿在复苏后6h最严重,此后逐渐恢复;亚低温疗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减轻脑细胞水肿,对脑复苏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对复苏后脑损伤进行动态监测,对干预措施进行动态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注气法留置鼻胃肠双腔管在腹腔高压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纳入腹腔高压机械通气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运用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运用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胃肠双腔管进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置管时间、置管前后腹内压变化、置管注气量、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对患者疼痛影响评分、停止胃肠减
在四川省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山草甸上发现了生长在牦牛骨头上的苔藓.共有四种藓类植物:真藓科的真藓、刺叶真藓、丛藓科的短叶小石藓以及葫芦藓科的中华葫芦藓,
目的:观察亚低温(MH)对心肺复苏(CPR)后海马神经细胞活性氧(ROS)产生量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mRNA和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6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
目的:通过分析大鼠心肺复苏期间叹气样呼吸(gasping)出现的时间及频率,评价其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时间及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27只健康SD大鼠,根据CA的时
目的:通过观察热打击诱导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爆发性增多对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重症中暑所致脑损害的发病机理。方法建立神经元细胞热打击模型,对照组将细胞
目的:观察上海闵行地区2010-2012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 )患者病毒感染情况,探讨老年AECOPD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中肋骨条藻、赤潮异弯藻和小球藻的叶绿素a含量、光合速率、光合同碳速率和碳酸酐酶活性对CO2加富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3种海洋微藻的叶绿紊a含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4月至2013年1月诊断的TTP患者21例,
目的 以Vigileo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T)判断容量反应性为基础,指导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与管理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深圳宝安医院ICU收集符合标准患者: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且伴有低血压或组织低灌注。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 CVP 组和 Vigileo 组;CVP 组给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Vigileo组在PLRT
目的:探讨危重症疾病患儿血液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