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婴男,2011年1月10日出生,产前B超提示先天性膈疝.生后面色发绀,Apgar评分[1]1 min 6s,5 min 8 s,立即气管插管,插胃管减压,机械通气,禁食.1天后患婴突发烦躁不安,氧饱和度下降,调整呼吸机参数后恢复正常.第1天胃管内无液体,第2天2 ml,第3天25 ml,第4天6 ml,患婴渐腹胀,查体无肌紧张及明显触痛,胃管内见少量清亮液体流出.同时出现高血糖,调整输液速度后血
【机 构】
:
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婴男,2011年1月10日出生,产前B超提示先天性膈疝.生后面色发绀,Apgar评分[1]1 min 6s,5 min 8 s,立即气管插管,插胃管减压,机械通气,禁食.1天后患婴突发烦躁不安,氧饱和度下降,调整呼吸机参数后恢复正常.第1天胃管内无液体,第2天2 ml,第3天25 ml,第4天6 ml,患婴渐腹胀,查体无肌紧张及明显触痛,胃管内见少量清亮液体流出.同时出现高血糖,调整输液速度后血糖正常。
其他文献
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需要紧急开胸手术抢救.2007年11月至2011年4月急诊手术抢救14例心脏介入治疗后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8~ 85岁,平均(65.6±10.1)岁.全组临床资料见表1.原发疾病为心律失常者2例,其中阵发性房颤和预激综合征者各1例,均为在接受射频消融过程中发生心脏破裂、心脏压塞;冠心病患者
目的 评价“杂交”手术治疗6月龄内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早期治疗结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20例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手术年龄(56±45)天,体重(4.5±1.6)kg.主动脉缩窄压差30 ~56 mm Hg(1 mm Hg =0.133 kPa),其中5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室间隔缺损8 ~ 16 mm.均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及围术期死
普通肺栓塞存在发病率高(中国每年新发肺栓塞120万例)、误诊漏诊率高、病死率高.对无经验的心外科医师而言,手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高围术期死亡、高病残率、高医疗资源消耗.对有经验的心外科医师手术治疗CTEPH,则是高医疗资源消耗、多种抗生素(常用到抗球菌药物、抗真菌药物),围手术期高度心理煎熬(患者、家属、主刀医师皆然)、高近远期收益(围术期死亡和远期死亡均低,多数患者可以恢复
目的 观察并探讨重组入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内毒素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主动脉阻断前5 min匀速静脉注射rhBNP负荷量1.5μg·kg-1·min-1,随后以0.0075 μg·kg-1·mi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经验.方法 2000年9月至2011年11月,全腔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81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016例,室间隔缺损110例,房室管畸形61例,法洛三联症33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24例,肺动脉瓣狭窄12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三房心8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7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术时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静脉插管(或右房、股静脉分别插上、下腔静脉插
患者 女,42岁.活动后心慌伴双下肢乏力9月余.11年前因“右侧卵巢囊肿”行右侧卵巢囊肿剔除术;5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及右侧输卵管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入院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房内可探及约79 mm ×41 mm实性团块,延伸至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肝后段处宽约20 mm,向下逐渐增宽,最宽处32 mm,其内见充满管腔的低回声团反射.MRI检查可见右心房腔内偏心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经下
目的 总结应用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选择性抗凝处理的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75例,其中男65例,女10例;年龄22~81岁,平均(59.1±13.5)岁.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病变情况进行评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胸降主动脉直径为22~42mm,平均(30.3±4.0)
患者女,48岁.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月余.胸部CT示“两肺结核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给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抗结核效果不佳.查体:体温38.6℃,脉搏80次/min,血压110/70 mm Hg( 14.7/9.3 kPa).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功能、血气、血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癌胚抗原(CEA)等均在正常范围.通气功能正常.胸部CT(图1)示两肺门、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4组:U1组(预处理组),UTI20 000 U/kg,于麻醉后至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自中心静脉输入;U2组(后处理组),UTI 10 000/kg,于升主动脉开放前5 min自主动脉根部灌入;U3组(联合处理组),U1、U2组
2012年6月8日-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主办、Covidien柯惠医疗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协办的“第七届全国气管外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建院6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建院55年”系列活动之一。会议邀请全国各地胸外科领域和麻醉学等相关学科的200余位专家参加研讨。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赵珩教授介绍了我国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