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输出能力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hyzh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英语学习的两个重要环节,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个过程,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表现。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主动阅读,学生就会理解文本的含义,灵活地选择词汇,自由表达,展现出出类拔萃的写作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以读促写对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读促写;语言输出;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吴春霞,常州市滨江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通过语言学习学会表达,达到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探究语法,了解文章写作框架,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会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中的长难句,两者相互影响,存在密切关系。通过阅读学生会从文字或图片中获取信息,主动地把文本信息进行转化,形成自己的理解,在阅读中获得语言知识。之后通过写作的形式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现语言应用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收集信息,构思文章,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以读促写”。
  一、 开展阅读前活动,为写作奠定基础
  1. 热身活动,了解阅读话题。为了使学生能够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教师首先要為学生设计一个热身活动,使学生了解写作话题,围绕着话题进行思考。教师设计的热身活动会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产生阅读欲望,为写作奠定基础,形成写作动机。在热身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员。当学生进入对运动话题的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有一种特殊的奥运会,叫作“残奥会”。听到残奥会学生一定会想到:为什么叫残奥会?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学生会了解到“残奥会”中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先天性残疾,但是他们都很勇敢坚强,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教师可以渗透不放弃,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梦想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为梦想而努力奋斗。通过热身活动,学生了解阅读文章讨论的话题,在思考中产生阅读主动性。当学生了解了话题后,就会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主动思考,积极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
  2. 猜词活动,掌握所学词汇。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词活动,在猜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来说出词汇,并理解词汇的含义。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词汇,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了解词汇,掌握词汇的读音、拼写和含义,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夯实语言基础,以便在写作中灵活应用。这种词汇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为写作奠定词汇基础。
  二、 关注阅读中活动,为写作储备知识
  1. 学习掌握新词。阅读过程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词汇,了解新词,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夯实语言基础。在本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例如看到expect这个词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它既可以做及物动词,也可以做不及物动词,表示的含义是“期待”“预料”,并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例句:We expect writers to produce more and better works.“我们期望作家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会了解新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用英语来解释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词汇的灵活应用,进一步掌握词汇的含义。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句子:Have you heard of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festival for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之后让学生猜测画线部分的含义,并用英语的方式进行解释。通过理解和分析,学生会想到这是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的意思。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句子:I know some people offer to help without getting paid for the event. 让学生猜测画线部分的含义,通过阅读,学生会理解到这个短语表示的是volunteer。通过这样的解释和理解,学生会更好地掌握本课单词,为写作打下基础。
  2. 习得重要语法。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很多句型,这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文章的血肉,只有句子的灵动才能够给人以生命力,使人感受到文章的灵动。在本课的阅读中,表达刘明的情感时用到的句子有:It was the most amazing experience of his life.It was fantastic to work as a volunteer。It was great for us to work closely with these special athletes.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学生会了解常用的“主系表”句型,知道It was..., It was adj to do sth; It was adj for sb to do sth.的用法,会使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应用,句型写作遵循模板,进行地道而准确地表达。
  3. 提炼要点信息。通过阅读,学生要能够提炼出文章的要点信息,了解文章谈论的话题、出现的人物以及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这些是构成文章的要点,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会促进学生了解构成文章的要素。例如在本课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文中画出when, where, who的问题。通过阅读学生会了解,故事发生在2007年10月,上海,主人公是刘明和李海。刘明是一名教练,也是一名志愿者,而李海是一名游泳运动员。提炼出这些要点信息会使学生了解文章要点,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也会使学生在写作中有的放矢。   4. 探究文章结构。
  阅读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去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设计和安排,通过阅读把文章主要划分为3个部分:第2,3段为第一部分,第2段主要介绍的是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而第3段介绍的是What volunteers do for the event;第1、5段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的是Liu Ming’s feelings about the event;第4段为第三部分,介绍的是Liu Ming’s experience。通过对文章框架和结构的梳理,学生会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每一部分的主旨,学会围绕着主旨进行观点的表达和陈述,进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 重视阅读后活动,为写作提取精要
  1. 书写文章概要。阅读后学生已经形成了对文本的基本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去进行写作练习。写作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合写作文章来灵活选择。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文章结构框架和主旨进行概要写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时间等信息,并且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框架,形成了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带着这些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就可以写作出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语言简练,结构清晰,主旨突出,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词汇、句型,了解写作方式。
  2. 书写主题写作。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阅读中学生会了解单元话题和讨论内容,在对语言材料的加工和处理中形成直观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着单元话题进行主题写作。例如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例如无家可归的孩子、生病的人、残疾人等,认识到在生活中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当了解了这些话题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练习“求助信”的写作方法,并且给学生创设写作情境:Peter在报纸上读了一名中学生的故事,他想要写一封求助信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中学生。写作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What are the main parts of an article? How can we organize our ideas before writing? 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给学生的写作提供思路,促进学生有的放矢。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会认识到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要通过写作解决表格中的问题,安排文章的结构和框架,形成写作思路。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要通过介绍的方式让读者了解“谁需要帮助”。在文章正文部分要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讲述“我们怎样来进行帮助”。在文章的结尾处要通过总结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帮助的感谢。通过这样的思路,学生再增加一些语言就会形成一篇思路清晰、表意清楚的文章,展现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总之,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夯实学生语言基础,促进学生在写作中自由表达。阅读会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补充学生的语法知识,让学生的写作自由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美和结构美,不仅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要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桂旦.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探究[J].英语教師,2018(8):25-30.
  [2]李威峰.例谈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支架的合理搭建[J].英语教师, 2017(23):91-95.
  [3]王泉香.浅谈以读促写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J].名师在线,2017 (22):44-45.
  [4]何晔.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述评(2010-2015)[J].基础外语教育, 2017(4):3-13,106.
其他文献
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就是说,学生一旦产生了悱愤心理,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进行启发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使教学手段与方法契合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产生悱愤心理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笔者就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复杂的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全面提高能力。  一、实际操作,体验历史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时间”、“空间”等,目的是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实地领会、掌握所学知识
新课程改革指出,课程是学生学校生活经验的总和。课程并不是单一指教科书而言,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与课程资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就历史学科而言,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而笔者在尝试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时,又发现作为华夏文苑里一束艳丽的
【摘要】本文从英语机考的大背景出发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对当前互联网技术下大学生英语阅读的新习惯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机考和移动互联网同时赋予大学生英语阅读移动性、内容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这为大学生提高机考英语阅读能力提供了更丰富的层次和渠道,因此本文最后从网络资源、学生自身和学校课程三个方面展开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策略的讨论。  【关键词】英语机考; 英语阅读;大学生学习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提倡以教材为教学依据、以问题为课堂教学的纽带、以学生为课堂的教学核心进行创新设计,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在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 应根据教师的自身修养进行设计。  教师是深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人物,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教师的独特教学模式,而不能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更不能机械地模仿和照搬别人现成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了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段和理论,对于我国的英美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准确掌握英语,熟悉英美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能够迅速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丰富学生词汇库,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行为习惯。传统的英美文学教育模式比较刻板,是将经典的英美文学让学生通过朗诵、抄写、背诵的方式,记忆下来。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学生对作品的分析研究,无法独立地思考探讨作品,只会机
【Abstract】College is a collaborative local institution role required for the residents. Consequently, Service Learning is one of the curricula that college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local communitie
【摘要】针对目前高中英语虚假写作课走过场的现象,本文根据教学目标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基于目标导向的写作课教学模式,并通过对一节写作课的剖析,探究了教師应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继而促进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输出语言。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写作  【作者简介】叶君炜,宁德市民族中学。  一、引言  当前,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令人担忧,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大部分教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学校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用美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重新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以艺术化的手段提高美学修养的责任,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智能结构、情感结构和意识结构三个方面得到平衡、协调发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捕捉美、体验美、发掘美、理解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1.历史与现实交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摘要】 笔者走访了广西部分火车站、汽车站和地铁等公共交通站点,对其中的公共交通公示语英译错误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其展开探讨和分析,就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向翻译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建议,以期公共交通公示语的英译能得到更加规范化的管理。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  【作者簡介】谢剑华(1984.08-),女,汉族,广西钦州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