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对黄常山生长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栽培密度对黄常山生长特性的影响,确定其适宜的栽植密度。[方法]通过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密度(50 cm×50 cm、40 cm×40 cm、25 cm×25 cm)对黄常山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密度下黄常山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叶片SPAD值、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和总干重等生长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栽培密度为50 cm×50 cm时,黄常山叶片形态指标最优,适合作为观叶观花地被植株栽植;栽培密度为40 cm×40 cm时,黄常山单位面积内生物量产出最大,适合作为药用植物栽植。[结论]试验结果为黄常山的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宽叶羌活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海拔高度羌活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移栽密度与宽叶羌活生长指标及有效成分的关系、采收期对宽叶羌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寻宽叶羌活的适
概化理论在标准化参照系测验、非标准化测验、教师教学评价和人事测评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某高校运筹学试题进行随机交叉设计,探讨考试试题的计分误差来源和试题可
高师院校素质教育轨迹大致为三个时期:朦胧试探期、逐渐起步期、加速推进期;从认识层面、实践层面、效应层面探析了高师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态势,并提出了高师院校素质教育实践中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围绕应用导向进行转型发展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