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化教学环境为代表的计算机教育技术已大为普及,它极大的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有声,有静有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景之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一、创设情境,领路“美”的境界。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的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的再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如我在教《繁星》一课时,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在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星在晃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产生共鸣。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同学们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学生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翠鸟很快地在大家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启发学生回答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特别可爱,我非常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讨人喜爱,我真希望拥有一只美丽的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起来,我又继续启发诱导:“你们喜爱他哪一方面呢?说说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异常浓厚。这样处理,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石多鸟,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了“乐中求知”的目的。
  三、拓宽视野,开发创造能力。
  每个教师都应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们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就一定要让孩子们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电教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对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十分有利。
  我在教《惊弓之鸟》一文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针对这一问题,我就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放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们对雁落的情况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欲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形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四、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来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悲痛之情由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学生、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学生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激情引趣,提高效率。
  激情引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牵动学生们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笋芽儿》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使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此时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长条件的?”来激发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接下来教师边讲故事边放“雨声”、“雷声”的录音,学生如同置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的出现,轻松愉快饶有兴趣的学习了课文,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不断上升。
  总之,借助电教媒体教学,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易懂,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不容易观察到的景物,用电教手段充分展示出来,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功能,为突破课文的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教师教的生动活泼,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达到了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 教于乐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学家认为,人脑功能的原始差异,心理因素中智能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而情感、兴趣、意志等在人才的成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关键词:兴趣 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
【摘 要】笔者结合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阐述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主要论述以下问题: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当前生物教学的困境;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怎样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关键词】生物教学 探究学习    近几年,生物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个课程理念。其中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结合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阐述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数学有效性情境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情境教学的含义和特点,并对情境教学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    1、研究背景   新课标基本理念中也提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开掘历史教学资源,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贯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渠道,可以实现历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历史;学习兴趣;教育改革    随着中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学政史考试采用了合卷和开卷的考试形式,一些学生就认为历史不重要了,自己就是平时不用记忆,也照样能学好历史。对历史课重要性的忽视,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下降。
摘要: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出,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素质教育对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教育手段    一、要更新教育理念  现在,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了压力,是真正的“减负”。因此我们中一部分老师认为生物学的教学遇到了很多尴尬,然而我却认为是由于这部分初中生物教师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若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下面是我个人在这一方面的初浅的认识。   一、
【摘要】建设文明和谐的班集体,必须从选拔培养班干部入手,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干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对学生干部要严格要求,积极信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班干部工作的评定,并让每一位学生都以小干部的形式承担班级事务。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干部 民主 信任    一、引子  随着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班主任待遇明显得到提高,与之相应,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也明显拔高,很多考核是以扣分继而扣奖金为手段的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已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教学中,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教师的点拨引导为主要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努力构建一个全新的课堂。  【关键词】导学案 载体 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学会知识点,也不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而是教会学生一种数学思维,并把这种思维贯穿于学习过程当中, 各个知识点利用数学思维联系贯穿起来,形成体系的,有逻辑的数学,假如说知识点是血和肉,那么数学思维方法则是它的灵魂,而要由知识点上升为一种数学思维,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维呢,本文试图去探究几种途径。  一 、由点成线,由线成面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可从运用语言艺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几方面做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 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课题。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