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旁的一家卤菜店受到媒体的关注,店名为“南农大·黄教授”,门面上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卡通代言人格外引人注目。卤菜店的老板是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黄明,随着该店生意的红火,黄明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卤菜教授”。
在社会公众的眼里,大学教授是高级知识分子,“做生意赚钱”与其身份地位和工作性质格格不入,但黄教授的店铺却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也持肯定的态度,学生们对其也赞赏有加。其实,黄明早有过“教授创业”的成功经验,早在2009年他便将实验室的产品拿到南京农业嘉年华上卖且大获成功,在广西高校也不乏有教师将研究产品商业化的实例,如牛奶、蜂蜜等。在大学教师创业的背后,受益的群体还包括大学生,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导师创办企业的重要成员。如今,高校教师创新创业释放了榜样效应,不仅能在校园传播创业创新文化,更能形成示范效应,把学生的创业激情调动起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投入创业热潮之中。教授卖卤菜,确实给予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诸多启示。
首先,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教师创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了社会的热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更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高校教师创业正成为一种新常态。高校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大胆创业,如农、工、理、艺术等专业的教师,均有较好的创业条件,高校可以根据校本情况,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如与教学课时相关联的考核制度、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评优评先条款等,免除高校教师投入创业的后顾之忧。
其次,高校教师创业要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高校教师在身体力行的创业中,要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提携一批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导师创业项目,合理选择创业项目。这既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也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推动师办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事实上在许多高校已经出现了师生团队创业的成功案例,这对有志于创业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而言无疑是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当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与自身的创业结合起来,就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最后,高校教师创业要与科研结合。当前“产学研”结合早已成为高校专业发展的优先选择,尤其强调教师的科研课题要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基于这一目标,高校应引导教师将创业与科研方向结合起来,促进科研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际。如北京的“京校十条”、南京的“科技九条”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政策,就不仅鼓励高校教师兼职创业,还规定科研人员在兼职中进行的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工作,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让有创业意愿的教师可以名正言顺地办企业,让高校教师充分感受到创业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实事,为他们创业提供额外的动力。同时,在科研立项评选时要注重对项目直接服务于地方发展的指标评价,设立专用的科研经费,引导高校教师将科研成果与创业结合起来。
总之,创新创业已蔚然在高校师生中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人结合自身专业和技能走上创业之路。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起到了辐射效应,在校园中传播了创新的精神和文化,有助于释放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即使是“卖卤菜”这样不起眼的行业,也应得到高校的鼓励和支持,以带动大学生的创业实效。
在社会公众的眼里,大学教授是高级知识分子,“做生意赚钱”与其身份地位和工作性质格格不入,但黄教授的店铺却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也持肯定的态度,学生们对其也赞赏有加。其实,黄明早有过“教授创业”的成功经验,早在2009年他便将实验室的产品拿到南京农业嘉年华上卖且大获成功,在广西高校也不乏有教师将研究产品商业化的实例,如牛奶、蜂蜜等。在大学教师创业的背后,受益的群体还包括大学生,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导师创办企业的重要成员。如今,高校教师创新创业释放了榜样效应,不仅能在校园传播创业创新文化,更能形成示范效应,把学生的创业激情调动起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投入创业热潮之中。教授卖卤菜,确实给予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诸多启示。
首先,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教师创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了社会的热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更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高校教师创业正成为一种新常态。高校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大胆创业,如农、工、理、艺术等专业的教师,均有较好的创业条件,高校可以根据校本情况,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如与教学课时相关联的考核制度、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评优评先条款等,免除高校教师投入创业的后顾之忧。
其次,高校教师创业要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高校教师在身体力行的创业中,要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提携一批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导师创业项目,合理选择创业项目。这既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也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推动师办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事实上在许多高校已经出现了师生团队创业的成功案例,这对有志于创业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而言无疑是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当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与自身的创业结合起来,就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最后,高校教师创业要与科研结合。当前“产学研”结合早已成为高校专业发展的优先选择,尤其强调教师的科研课题要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基于这一目标,高校应引导教师将创业与科研方向结合起来,促进科研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际。如北京的“京校十条”、南京的“科技九条”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政策,就不仅鼓励高校教师兼职创业,还规定科研人员在兼职中进行的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工作,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让有创业意愿的教师可以名正言顺地办企业,让高校教师充分感受到创业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实事,为他们创业提供额外的动力。同时,在科研立项评选时要注重对项目直接服务于地方发展的指标评价,设立专用的科研经费,引导高校教师将科研成果与创业结合起来。
总之,创新创业已蔚然在高校师生中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人结合自身专业和技能走上创业之路。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起到了辐射效应,在校园中传播了创新的精神和文化,有助于释放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即使是“卖卤菜”这样不起眼的行业,也应得到高校的鼓励和支持,以带动大学生的创业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