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考试中的项目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理论考試是普通高校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一个方面,文章主要阐述运用GITEST 3 系统对学生的体育理论测试题进行分析,以改进评价试题、减少主观评分影响、促进对学生体育理论学习评价的公平、公正与科学,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为计算机化的体育理论考试作准备。
  关键词:GITEST3 系统;体育理论;考试;项目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方面提出,要对其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的内容除了体能与运动技能之外还应该包括认知、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认知能力主要有概念性认知、形象性认知和运动性认知三种表现形式。公共体育理论考试主要就是对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和体育运动文化等方面的评价,当前公共体育理论考试的通常做法之一是学生做理论试卷;之二是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体育理论学习感想或者与之相关的论文,然后教师根据参考答案或主观判断进行评分。本文试图根据项目分析原理运用单参数项目分析和试题测试、二级评分、评估系统分析软件包(GITEST3 系统)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认知评价的测试题进行分析,改进评价试题、为计算机化的体育理论测试作准备,以使对学生的体育认知评价做得更科学。
  二、 项目分析的原理
  项目分析是根据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也称潜在特质理论来分析考试成绩或者问卷调查数据的数学模型。项目反应理论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模型,用项目特征参数估计潜在特质的一种测试理论:假设被测试者有一种“潜在特质”,潜在特质是在观察分析测验反应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统计构想,在测试中,潜在特质一般是指潜在的能力,并经常用测试分数作为这种潜力的估算,且认为被试者在测试项目的反应和成绩与他们的潜在特质有特殊的关系,并通过项目反应曲线综合各种项目分析的资料,使我们综合直观地看出项目难度、鉴别度等项目分析的特征,从而起到指导项目筛选和编制测验比较分数等作用。具体到考试中的项目分析,就是通过考试成绩即学生对项目的反应,去确定学生的各种能力即潜在特征、倾向,并估算出具有此能力的学生的分数;再用分数去预测和解释项目和考试成绩。把无法直接观察到学生的能力或倾向作为认知变量和可观察到的学生考试分数的关系,设计为一种特征函数:Pi(θj)=e(θj -bi)/1 e(θj -bi),其中i=1,2,…n,θj为考生的能力水平值;bi为项目的难度,随项目的不同,bi值是变化的;Pi(θj)为第j个考生答对项目的概率;e表示自然对数之底=2.71828,此函数的意义在于描述出“成功解答某一特定考试项目的可能性”和“被测试者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项目反应模式就是一种数学模式。这种数学函数称为项目特征函数,表现为特征曲线。它说明具有更高分数的学生有更高的概率答对一个项目。
  三、 研究工具与对象
  (一) 研究工具:GITEST3 系统软件
  GITEST3 系统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诗春教授和李崴先生研制的考试分析系统。它选用单参数模型和最大拟然估计法作参数估算,可使用经典测试理论做项目分析也可使用单参数模型做参数分析,具有方便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各类型的客观性试题的考试评分、统计和分析。
  (二) 研究对象
  (1)2012学年度广东省15所普通高校一年级体育理论统一考试试题。
  (2)每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参加考试的答题结果。
  四、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 数据输入
  在GITEST3 系统的数据编辑系统中按如下格式输入原始数据:第一行输入“50,20,20,10”分别表示总题数50题,第一部分20题、第二部分20题、第三部分10题。第二行输入“6,PETEST12,JCLL,ZXLL,TYSZ”分别表示学生学号占6位,考试名称为PETEST12、第一大题为体育基础理论、第二大题为体育专项理论、第三大题目为体育时政。第三行输入标准答案,第四行至最后一行为每个学生的学号及作答结果。运行GITEST3 系统后自动生成项目分析文件PETEST12.ia1、试卷各部分分析文件PETEST09.ia2和对整份试卷评价综合报告文件PETEST12.ia3三个文件。
  (二) 各题项目分析
  表1试题项目分析表
  TEST CODEITEM NO.PtPiPdPMAMBMCMDMO
  PETEST12JCLL 111.3811.8618.330.0915.019.6115.7113.21-8.61
  NO.OF CAN.KEYArBrCrDrABCDO
  1500C-0.570.800.38-0.036735201381690
  表1第一行依次表示考试代号为PETEST12,本大题名称为体育基础理论,这是第1题,其中Pt、Pi、Pd分别是整份试卷、本大题、本小题的难度指标,分别是11.38、11.86和 18.33,用答对率算出。当答对率为50%时其值为13,答对率为小于50%时其值大于13,答对率为大于50%时其值小于13。P为小题答对率:0.09,表明这是一道很难的题,只有9%的人答对。MA、MB、MC、MD、MO分别是选择A、B、C、D选项和无效选择的人成绩。此成绩一律转换为以13为平均分,以4为标准差的标准分,其意义是:13表示等于全体平均水平,大于13表示高于全体平均水平,小于13表示低于全体平均水平。MO为-8.61说明无效选择的人的成绩远远低于全体平均水平。第二行依次为:NO.OF CAN.是样本考生数为1500人;KEY,本题正确答案是C;Ar、Br、Cr、Dr是各选择项的区分度指标,使用的是双列相关系数。区分度在-1~±1之间,一般正确答案的区分度要求大于0.3。干扰项的区分度要求在0以上为可以。这是表明本道题的四个选项只有B、C合乎要求,而干扰项A的区分度一般、D的区分度最低。其他小题可根据试题项目分析表按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   (三) 试題难度与区分度分析
  运行GITEST3 系统会产生一个试题难度与区分度双向总表,表中纵行表示试题区分度,横行表示试题难易度,即答对率;TOTAL指各种难易程度的题目总数。NO.(<0.3)指各种难易程度的题目中区分度小于0.3的题目总数。表中数字是对答对率和区分度下的题目数,TOTAL是该行或该列的累加和。VD5%、D15%、60%、E15%、VE5%分别是各种难度水平下的题应占的比例和数字,下面一行的TOTAL是在本考试中题目实际难度分布情况,PASS行是实际可通过的题目数,即符合要求的题目数。在理论上,一份好的试卷应当是非常难(答对率小于0.1)的试题占5%,即这次考试只允许有3道题;比较难(答对率0.1~0.3)的试题占15%,即这次考试只允许有7道题;中等难度(答对率为0.3~0.7)的试题占60%,即这次考试只允许有30道题;比较容易(答对率为0.7~0.9)的试题占15%,即这次考试只允许有7道题、很容易(答对率为0.9以上)的题目占5%,即这次考试只允许有3道题。经过分析表明:非常难的试题有3道题目;比较难的试题没有;中等难度的试题有14道题目;比较容易的试题31道题;很容易的没有。说明本试卷所含试题中只有26道题目符合要求,还有24道题目区分度等不符合要求。这些不符合要求的题目编号(ITEMS)将在下面各个大题分析表中列出,以便下一步进行题目修改或替换。
  (四) 各部分试题项目分析
  基础理论部分有20道题。150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 24.48 分,标准差为2.27;方差为5.14;答对率是0.61,答对率转换的难度指标Δ值小于13,表明答对率大于50%;这部分的R11信度指标为0.36,低于0.90,即信度不高,不太合乎要求;区分度指标在0.38,表明较好;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分布偏态值小于0表示负偏态,表明题目偏易。成绩分布峰值大于0,表示峰“瘦窄”即成绩分布集中,可以说明学生对体育基础理论认识较好;这与总体分析是一致的。基础体育理论部分特别难的题有3道;其中2道不符合乎要求即区分度小于 0.3,它们分别是第3道、第7道题;难题和特别容易的题没有;中等难度的题有5道,只有第9道题不合乎要求;较容易的题有12道,其中只有5道题合乎要求,7题不合乎要求,分别是第5、6、10、16、17、18、20道题,说明这些题目出得不好,不能很好的测试出学生对体育基础理论认知水平的高低。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对学生在篮球专项理论和体育时政试题的作答情况以及试题的区分度等方面作出评价。
  (五) 试卷总分析
  表4是试卷总分析的其他数据。Mean指全体考生平均分32.88(为五十分制,百分制为65.76),SD为全体考生标准差,Varn为全体考生的方差,p 为答对率(0.66),pd为答对率转换的难度指标△值,R11和aVALUE分别是由KR20公式和Cronbach的a系数公式计算出的两个信度指标,Rbis是区分度指标,Skew.是成绩分布偏态值,这里0表示正态,大于0表示正偏态,即题目偏难;小于0表示负偏态,即题目偏易。Kurt.为成绩分布峰值:这里0表示正态,大于0表示峰“瘦窄”,即成绩分布集中,小于0表示峰“平缓”,即成绩分布分散。从目前所得出的数据推断,本试题项目难易度分布呈负偏态且分布峰值“瘦窄”,说明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普遍较高且部分学生具有同质性。
  五、 结论
  本试卷平均分为65.76,说明这是一份适中的试题。标准差为4.19期望标准差为7.12,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全距为30,说明分数分布集中,整份试卷看,分数分布属“瘦窄”态,试卷有待改进,测量误差为±2.19。对试卷结果进行因素分析表明,整份试卷能够说明39.06%的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且体育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属一个因素,体育时政属另一个因素。对试卷项目分析表明,整份试卷很容易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没有、较容易的题目占62%、中等难度的题占28%、特别难的题占10%,说明试卷区分度达到要求,但有24题未能达到要求。本文只是利用GITEST3 系统按经典测试理论对考试进行分析,它还可以对考试进行平行试题等值后产生试题难度和能力值调整参数对照表,如果试题太难或太易,可根据学生相对应的答对题数的能力值对原始分数进行调整,从而不至于使考试分数普遍偏高或偏低,影响对学生整体的体育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http:∥baike.baidu.com/view/644000.htm
  [2]傅健.体育认知形式与体育学习方式转变[J].体育与科学,2007.
  [3]诗桂春.标准化考试:理论、原则与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张权.语言测试中的项目分析与等值技术:研究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王娟,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护理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本课设计主要在一年级课文《四个太阳》教学中渗透字理教学,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关键词:书写指导;析解词义;朗读指导;句式训练教材内容:《四个太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阅读课文,语言简洁有趣而充满童真,课文简析明了,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句式相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舒适,朗朗上口。教学内容:1 字词:正确认读生字词,并初步了解汉字中的构字规律。2 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注
摘要: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写作使阅读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实现,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本文将围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实践教学对当前学生的写作以及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基本的分析,进一步从动因的角度探究高中对话式写作教学。  关键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对话式写作  一、 引言  我国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并不在于老师传授的数学理论不同,而在于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不同。本文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运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探讨,使小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应用意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延伸到解决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
摘 要:设疑是高中生物课堂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课改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学中设疑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置的疑问,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设疑有一定的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遇难设疑;分而析之;高中课堂;生物教学  古语云:“学其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改实施以来,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疑问日益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摘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是错”。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责任,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他人寄予的希望,社会托付的使命。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关键词:人生责任;生命之重;生命之轻;无德为轻我捧着书,犹如面对一杯醇香的咖啡。我要以怎样的姿态品尝它,才不至于打破这沉寂的醇香。我站在岁月的一端
摘 要:中职学校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将企业及行业发展为依托,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展现出了鲜明的中职教育特色。要想确保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服装专业人才能够顺应当前社会的用人需求,需要在校園内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服装专业校园文化与服装企业文化密切相关,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本文重点分析服装
摘要:历史即过去,正因为这个特点,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历史课堂是多么枯燥无聊,再搭配传统教学方式,更让很多学生“蓝瘦、香菇”,渐渐地对历史失去兴趣。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求改变这种教学困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不再“蓝瘦、香菇”,反而能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来学习历史。如何解决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结合自身教学谈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一、 优化导入设计,引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开展拓展性阅读不仅能打破因教材内容有限所带来的局限性,还能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分析了英语拓展性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对策。同时,笔者对思路和对策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小学英语;拓展性阅读;阅读教学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对学
摘要:注意力是人做好一件事的根本条件,注意力越集中事情完美完成的概率就越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相较于正常的孩子来说,培智儿童的注意力更弱,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分心。因此,在培智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改正学生的不专注行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本文主要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培智儿童不专注行为的研究。  关键词:培智儿童;不专注
摘 要:俗话说,若要身体好,五谷杂粮少不了。细想一下,将它与儿童阅读联系起来,也是一样道理。如果儿童只一味地阅读课内的“主食”——教科书,缺少了“杂粮”——课外书籍的滋养,我想他一定也会“营养不良”。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从课外书籍中获取更丰富的“营养”呢?我认为,课外阅读不妨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 走进作者,了解内心;二、 走进人物,感悟角色;三、 走进文本,拓展延伸;从而让儿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