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与“观”:明清私家园林静观型假山洞探究

来源 :风景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山洞是中国传统园林假山营造中重要的审美和营构对象,现有研究主要受限于对园林遗存的认知,较多关注其形态特征、空间布局以及动态游览的效果特点.通过对明清私家园林假山洞历史文献的细致考察,可以发现历史上存在大量静观型假山洞,在文献记述中,“静”构成“观”的起点,古人以听音、闻香、赏影、观气等知觉体验方式静观山洞,发生由“静”而“观”和由“观”而“静”的审美过程.由审美的视角展开进而探究此类假山洞背后的文化意蕴,可以发现其受到道家虚静观和神仙思想、入洞遁隐的隐逸思想,以及坐石和山居文化追求的影响.最后,将历史文献分析的结果和园林实例相结合,探究静观型假山洞的营造方法,为当代园林假山营造和体验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其他文献
公园绿化覆盖率对人群情感恢复起到重要影响作用,但关于情感恢复的具体结果及效果的细化研究较为匮乏.选取重庆市沙坪公园中的6处空间为研究样本,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区分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个城市暴发,暴露了现今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问题.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数量、大小、分布密度等对人
巡游是历代帝王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巡游,帝王可以视察疆土,考察吏治,体察民情,以维护政权的长治久安.在巡游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营建活动,对所涉区域的景观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