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做,让学生做综合实践课的主人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qwerty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全球淡水资源却存在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保护水资源”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以此来提升公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教材为参考,围绕如何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分析,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研究型学习四个维度展开思考,以此为基础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综合实践;保护水资源;初中;设计与探索
   传统教学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开的。老师是讲授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所学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这对激发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保护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保护水资源”也列为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之一,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保护水资源”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节水意识,从自身做起,规范用水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一、“保护水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
   (一)人与自然的维度,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中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分配的时间通常较短,所以很难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对水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教学,多利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贴近自然,了解自然[1]。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与世界水资源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并让其分享观后感等方式,让其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培养与保持学生探究自然、了解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切实保护好水资源。
   (二)人与社会的维度,规范社会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知识,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习社会经验。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厂,了解旅游产业中水资源的利用方式等,了解水资源的来源、去处以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保护水资源的认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规范自身和他人行为,以此保护水资源。
   (三)人与自我的维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導为主,作为辅助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很大成长,有能力通过自己探索来独立完成大部分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2]。
   例如,在“保护水资源”课程中,针对“中国被列为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中国水资源总量以及人均占有量、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等,从不同角度阐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挖掘素材的能力。
   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探索成果的时间和机会,如对于家庭应该如何节约用水以及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探索。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问题方法,也可以写一篇节约用水的小文章,画一幅保护水资源的小漫画,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人与研究型学习的维度,激发研究的热情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发现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和学习疑点,巧妙地设计研究问题。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问题的实时性、创造性和启发性。如果问题设置太过简单,会助长学生的思维惰性,养成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势必会削弱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则会让学生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产生厌学心理,传授知识过程中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在“保护水资源”的课程中,如果只讲述水污染的现状,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学生很难有切身感受。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水污染的纪录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湖泊酸化使大量水生物死亡,村民在水渠里掏出的尽是采矿残渣,河流中污水排放,赤潮与海洋污染等问题,通过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二、建立教学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综合实践行动的评价部分,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所以,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教务处评价以及同行教师的评价。广泛吸收社会评价,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定位和评估,以便更好地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对课程问题的分析和学生反馈情况等方面的总结。做到科学理性对待,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件等,以便在今后的综合实践课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在初中综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等多个维度出发,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提升他们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系统认识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朱晓艳,王颖.试析初中综合实践课的难点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7).
   [2]冯晨俊.探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上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J].考试周刊,2020(57).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物理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但当下我国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按照教材中的实验结论、实验方法去理解和记忆实验的结论,实验学习以及理解的方法较为机械化,这并不能使学生直观体会和认识实验学习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分析如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优化实验教学
秦玉露,毕业于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07届机电专业,现任苏州达诚泵浦机电有限公司经理。从一个羞涩胆怯的小姑娘到拥有自己企业的经理,从一个职业学校实习生到年收入十多万的职业女性,秦玉露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她的成功对我们中职学生有着怎样的启迪?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读职业高中并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但秦玉露却将职业高中作为人生一个新的
摘 要:以积石山县高中学校为例,重点探讨核心素养下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甘肃省积石山县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都不是很发达的民族地区,高中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在高中物理方面,所以如何有效提高积石山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物理水平,成了广大物理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
摘 要:良好的阅读能力可增强小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理解力,有助于他们语文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情境、比较、多媒体等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缺乏耐心,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是想到哪里读哪里,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导致阅读的效率偏低。因此,教师应该意
中考日益临近,在复习迎考的最后时刻,怎样才能“烧好最后一把火”,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呢?    善于反思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体会命题者的意图,优化过程,探索规律,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 更要关注题后的反思与总结, 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有些学生崇拜老师“列方程总是胸有成竹,添加辅助线总是马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谓举足轻重。上好习作课,帮助学生摆脱“难做文”的困境,便成为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习作教学容易走进一些误区。走出误区,破解难题,是提高习作教学最直接高效的办法。   一、存在误区   (一)认为学生无话可说——没有题材   认为学生的生
摘 要:小学生受智力水平的限制对文字的理解程度不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的插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通过图片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度。插图虽然小,但是有很大的用处。对低年级插图的巧妙使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旨在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利用插图开展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插图;使用方法  
2007年4月26日,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和火炬发布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笔者认为这一热点可能会引起中考命题者的关注,现撷取主要素材,结合中考语文的特点,略作解读,以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了解奥林匹克火炬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
A.冠词  1. David comes from _______ European country and he is _______ honestboy.  A.an; aB.a; an  C.the; anD.a;the   (2007年山东省潍坊市)   解析:答案为B。本题测试不定冠词a和an的用法区别。a和an都表示“一”,但an用在元音音素(读音,不是字母)前,而a用在辅音音素前。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