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了土耳其,受到了土方的热情接待,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请问您如何看待此访?
大使:20lO年可以说是中国和土耳其年,在这一年中,两国有很多互访。1月初,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团访问土耳其,1月底,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也前往土耳其进行访问。两次访问反映出中土两国关系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不断向前发展。1月底,我很高兴地听到李长春将要访问土耳其的消息,这也是李长春先生第一次访问土耳其。上一次中国高层对土耳其的访问要追溯到2008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访问,时隔两年,我们得知李长春要来访,既高兴又重视。从1月底到来访前的这段时间内,我们一直都在精心筹备着来访的各项具体工作。我们高度重视这次访问,希望访问成为一次成功的、务实的、有建设性的、有实质性内容的访问。陪同李长春出访的还有中国的许多部长们,通过人员组成可以看出中国方面对此次出访的重视。他的此次访问必将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李长春的此次访问是一次全面的访问,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新闻和媒体等各方面。过去,中土在相互沟通和了解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对中国的了解主要依靠的是西方媒体,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渠道,因此这种认识并不全面,有时候甚至是负面的。李长春的此次访问可以使媒体能够更好地沟通,发挥桥梁的作用,使我们都重新发现对方真正的面貌。我在这里用“重新发现”指的是,在过去两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和土耳其两个文明古国是通过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而现在我们正在重新发现对方,建立新的关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李长春此次访问的话,我会总结为——重建丝绸之路。
李长春是应土耳其副总理阿里·巴巴詹的邀请访问的,他在土耳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并与土耳其总统居尔和总理埃尔多安分别进行了会谈。会谈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细致,务实而具体,取得了重要共识。这次访问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也得益于两国在过去的39年间始终保持政治稳定。在众多的会谈中,我认为有两场非常重要,一场是李长春与工商企业界人士的会面,另一场是和媒体负责人的会面。就我个人观点,李长春的此次访问给土耳其传达了六个主要信息:一是,中土两国同为历史文明古国,应该努力共建政治上的互信。二是,这种互信应该是长期的,稳定的,具有战略性的。三是,中土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发展迅猛,但遗憾的是,土耳其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此次访问就如何扭转贸易逆差问题达成了一致。四是,李长春鼓励中国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去土耳其发展。五是,李长春对双方发展旅游业的合作潜力充满希望,他鼓励更多的中国游客前往土耳其去参观旅游。六是,中国和土耳其可以在工程建设领域到第三方国家开展合作。
李长春通过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也亲身感受到了土耳其人民对中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我本人也有幸陪同他从伊斯坦布尔到安卡拉的访问。此次访问在土耳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体上均有大量报道。李长春在访问中体现出了中国高层领导人对一个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在参观过程中,他耐心地聆听讲解,还亲切地与访问团成员、当地工作人员,甚至身边的安保人员合影。作为他访问的一次总结和成果体现,李长春还亲自到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大学,给那里的孔子学院正式揭牌。
记者:中国共产党与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两党交往日益密切,您如何看待党际关系在国家交往中的作用?
大使:政党关系是两国关系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重视和发展党际关系一方面要关注执政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议会之间的关系,具体到中国就是全国人大,土耳其就是大国民议会。无论是执政党之间的关系,还是两国议会之间的关系,中土双方都在努力提高这种关系的水平。在此次访问中,李长春也和正发党的成员进行了会晤。很遗憾的是,由于中国的玉树发生地震,李长春不得不缩短在土耳其的行程提前回国,所以一些会见被迫取消。不过,在其他一些场合,包括在与土耳其总理的会晤中,正发党的成员都参与了会见。对于党际交往,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是支持党际关系发展,以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议员和党际高层人士的往来,另一方面要推动执政党之间的互访。在过去的五六个月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土两国不断有党际代表团进行互访。
记者:土耳其提出要在2023年跻身世界经济前十强,中国也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您认为中土两国今后的合作前景如何?在哪些方面可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大使:中国和土耳其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都充满了活力,因此两国在经贸上的合作潜力巨大。目前,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4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还远远没有反映出两国贸易的潜力。李长春此次与土耳其副总理的会谈中,对土耳其有一个很形象的描述——欧洲的中国。由此可看出,中土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视角、实现两国的发展目标上都有很强的相似性,我们都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关于处理国际问题,我们和中国政府也有着共同的立场,那就是通过外交和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中土两国众多的相似性决定了两国在许多重要领域都存在合作机遇,我们需要首先确定两国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并在合作中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国的快速发展。
我认为,中国与土耳其的合作具有国际战略意义。截至2008年,土耳其已经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两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等待挖掘。目前,中土之间已经有一些合作项目在开展,比如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CRCC)正在土耳其开展一个快速铁路的项目。还有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CMEC)在土耳其东南部、北部和西北部负责一些电站项目的建设。得益于此次访问,中土企业界签署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协议,一是在土耳其中部地区建设一座涡轮电站,二是在土耳其南部建设一座水泥生产厂。除此之外,我认为中土两国还可以在能源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一些合作。比如,目前两国正在考虑共同建设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第三座大桥和一些高速公路项目。两国还可以在第三国开展相关项目的合作。目前这种合作项目还不多,分别在白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修建了两座涡轮电站,每座电站投资金额大约在25亿美元,今后这种合作方式还可继续借鉴。此外,我认为两国还可以在银行和金融界开展合作。1989年,两国曾经签署过一项关于促进投资和保护方面的协议,但由于时间久远已经过时,现在双方正在着手达成一项新的协议来替代它,我想等下次中国高层访问土耳其的时候,这个协议就可以正式签署了。在不久的将来,双方最有可能签署的是融资方面的协议,因为土耳其目前有很多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所以融资是土耳其眼下面临的最紧迫的任 务。2009年对于全球的银行界来说都是非常糟糕的一年,但是土耳其的银行业却表现得相当稳健,盈利额翻了两番,增长了4倍。2009年土耳其最大的五家银行的利润总额达到了133亿美元,土耳其也因此成为2009年世界上为数不多的17个国家中主权信用评级不降反升的国家。2009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对土耳其的主权信用评级都上升了,而对欧洲一些国家的信用评级却下调了。土耳其银行业的表现如此稳健,以至于政府没有融资一毛钱支持它们的发展:我们对土耳其银行银行业的表现感到骄傲,同样中国也应对本国银行业的杰出表现感到骄傲。我们非常欢迎中国的银行去土耳其开展业务,开设分行。
即使在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了8.7%的增长速度。土耳其经济在过去的一年中也表现不俗,这为我们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增添了信心。经济形势大好不能忽视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往来。在中土双方的互动关系中有一点很重要的,那就是两国人民应该到对方的国家去走一走,看一看,用自己的眼睛去了解对方国家的发展变化及特殊性。英语里有句话叫“眼见为实”,我想这用在中土关系中也是非常贴切的。李长春此访达成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增加两国往返的航班架次,频率将达到一天一次,这也是加强人员交往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伊斯坦布尔同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用空中航线连接起来。在使馆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国人员之间的往来,我们制定了简单和便利的签证政策,为的是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亲身去土耳其感受我们的国家。
关于两国今后的发展前景我持积极乐观态度。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地,是连接亚洲和欧洲,非洲和黑海的咽喉要道,占据地理优势。此外,土耳其还与欧盟达成关税协议,所有在土耳其生产的商品可以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而不用征收关税。如果中国在土耳其投资办厂,就可以凭借土耳其的地理优势用2 4天的时间将中国的商品发往欧洲任何一个国家,从而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修建一条连接两国之间的铁路线,今后中国生产的商品可以在11天内到达土耳其,然后再用两天时间将这些商品运到欧洲国家,这样就可以使丝绸之路在真正意义上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两国之间的桥梁、当今世界给中土两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都在重新审视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西方国家,它们创造的发展模式也许曾经适用,但现在已经过时了,需要改革旧体制,建立新的发展体制,这对中土两国来说是绝佳的时机,两国应该携起手来
记者:您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有什么独特的认识?对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问题有什么看法?
大使: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造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人为地对现有的和有限的金融资源的一种过度索取。举个简单例子,100元通过反复炒作和投机之后有可能就会变成100万元。这是一种虚拟的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财富的增加只体现在数字的增长上。过去这种虚拟经济被很多国家所容忍,表面上看它让大多数人受益,但只要有人因为玩不下去而表示退出,那么整个游戏都会结束。中国和土耳其与此不同,两国的经济是由实体经济支撑的,比如进出口和制造业,因此两国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就没有其他国家严重。
至于现在国际社会热炒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因为任何国家和个人都无权批评他国实施的现有政策。美国和欧盟的货币体系就是一个自主决策的机制,他们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也是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说,中国采取有利于保护本国的货币政策就是操纵了汇率,那就是强词夺理我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因此中国政府维护本国人民的利益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拿欧元来说,欧元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货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共同出资,将货币贷款给一些经济状况不好的欧盟国家作为援助,实际上这也是为欧洲利益服务的手段。还有一些评级机构将自己国家的信用评级定得很高,这样从国际金融机构借款的成本就要小得多,这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美国为了转嫁危机,大量从世界各国借钱,中国就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这也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利益。因此,我认为所有这些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指责都是西方国家为了掩藏自己政策的失误而找的借口。
记者:中国近年来取得许多发展成就,引起国际关注,有好评,也有误解,甚至有不少人还攻击中国,如搞“新殖民主义”等等,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大使:中国在过去3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我想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所作出的充满智慧和具有战略性的计划。依托于这些务实的、完善的企业发展计划,中国很自然地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并且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想明年中国就会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关于中国在国际上遭受的误解和批评,这认为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人们通常不会在发现问题后首先审视自己,检查自己是不是导致问题的始作俑者,而是把矛头指向别人,指责别人的错误导致了问题的产生,以此转移批评和矛盾。看一下当前的国际形势,尤其是政治局势,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批评中国。
我非常不赞同有人给中国贴上“新殖民主义”的标签,因为中国在非洲开展的项目与合作完全是以尊重非洲国家主权原则为前提的。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者去非洲和亚洲是不会给当地留下任何东西的,他们只是攫取资源。尽管他们在那里修建了一些基础设施,但那也是为了更好地攫取那里的资源;他们也会教授一些语言给当地人民,但那也只是为了保持经贸上的联系;有些国家甚至在没有到达殖民地之前,就在那里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当他们来到这些殖民地,就大搞宣传攻势,加强与当地的文化联系。而中国来到非洲不仅给当地修建医院、学校、公路等公共设施,还为当地人民建造体育场馆,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与非洲政府开展能源合作,改善当地的经济环境。谈到能源合作,我想说,中国是从非洲正常地购买当地的能源,这是双方正常的经贸活动,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试问一下,有哪个殖民国家从它们的殖民地攫取资源是付过钱的呢?因此,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是非常不公正的。西方国家在公众中大肆宣传中国是“新殖民主义”完全是“老殖民主义”做法的体现,是它们对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一种嫉妒,是毫无疑问的挑衅行为。我之所以对西方国家的宣传伎俩了如指掌,是因为土耳其和中国曾经有过相似的历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土两国都面临着抵御外强入侵的境遇,因此我对这段历史深有感触,经过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终于对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此次世博会土耳其展示给世界各国的产品。
大使: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无论对中国,还是对土耳其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机会,一次让更多人了解土耳其的机会,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去土耳其馆参观。此次土耳其馆的展览主题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定居场所。这种具有历史特点的主题中国朋友应该会很感兴趣,因为中国也是历史文明古国,与土耳其一样是文明的发祥地。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定居场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400年,建筑物呈“叉”字形状,高度与金字塔相当,金字塔的修建就是得益于它的灵感。还有一些展览是关于伊斯坦布尔的,都是用高科技手段展现的。还有一些细节我就不一一透露了,保留一个神秘感,让大家亲自去世博会体验吧。
记者:借此机会您最想对中国人民说点什么?对中土友好的祝愿是什么?
大使:首先,中国人民完全有理由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中国未能实现8.7%的增长速度,我想整个世界经济也无法从这种衰退中走出来。中国人民和土耳其人民都是勤劳的人民,它们值得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还想借此机会对在中国玉树地震中遇难的中国人民表示沉痛的哀悼!土耳其在1999年也遭受过一次毁灭性的地震打击,因此土耳其对中国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汶川地震和这次的玉树地震,土耳其都是最先向中国伸出援手的国家之一,这也表达了土耳其对中国的诚挚友谊。中土两国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始终保持了友好的交往,我希望这种交往能够在今后的两千年中进一步发展下去,甚至超越两千年的时间。最后,我祝愿即将在上海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
大使:20lO年可以说是中国和土耳其年,在这一年中,两国有很多互访。1月初,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团访问土耳其,1月底,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也前往土耳其进行访问。两次访问反映出中土两国关系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不断向前发展。1月底,我很高兴地听到李长春将要访问土耳其的消息,这也是李长春先生第一次访问土耳其。上一次中国高层对土耳其的访问要追溯到2008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访问,时隔两年,我们得知李长春要来访,既高兴又重视。从1月底到来访前的这段时间内,我们一直都在精心筹备着来访的各项具体工作。我们高度重视这次访问,希望访问成为一次成功的、务实的、有建设性的、有实质性内容的访问。陪同李长春出访的还有中国的许多部长们,通过人员组成可以看出中国方面对此次出访的重视。他的此次访问必将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李长春的此次访问是一次全面的访问,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新闻和媒体等各方面。过去,中土在相互沟通和了解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对中国的了解主要依靠的是西方媒体,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渠道,因此这种认识并不全面,有时候甚至是负面的。李长春的此次访问可以使媒体能够更好地沟通,发挥桥梁的作用,使我们都重新发现对方真正的面貌。我在这里用“重新发现”指的是,在过去两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和土耳其两个文明古国是通过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而现在我们正在重新发现对方,建立新的关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李长春此次访问的话,我会总结为——重建丝绸之路。
李长春是应土耳其副总理阿里·巴巴詹的邀请访问的,他在土耳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并与土耳其总统居尔和总理埃尔多安分别进行了会谈。会谈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细致,务实而具体,取得了重要共识。这次访问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也得益于两国在过去的39年间始终保持政治稳定。在众多的会谈中,我认为有两场非常重要,一场是李长春与工商企业界人士的会面,另一场是和媒体负责人的会面。就我个人观点,李长春的此次访问给土耳其传达了六个主要信息:一是,中土两国同为历史文明古国,应该努力共建政治上的互信。二是,这种互信应该是长期的,稳定的,具有战略性的。三是,中土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发展迅猛,但遗憾的是,土耳其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此次访问就如何扭转贸易逆差问题达成了一致。四是,李长春鼓励中国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去土耳其发展。五是,李长春对双方发展旅游业的合作潜力充满希望,他鼓励更多的中国游客前往土耳其去参观旅游。六是,中国和土耳其可以在工程建设领域到第三方国家开展合作。
李长春通过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也亲身感受到了土耳其人民对中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我本人也有幸陪同他从伊斯坦布尔到安卡拉的访问。此次访问在土耳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体上均有大量报道。李长春在访问中体现出了中国高层领导人对一个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在参观过程中,他耐心地聆听讲解,还亲切地与访问团成员、当地工作人员,甚至身边的安保人员合影。作为他访问的一次总结和成果体现,李长春还亲自到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大学,给那里的孔子学院正式揭牌。
记者:中国共产党与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两党交往日益密切,您如何看待党际关系在国家交往中的作用?
大使:政党关系是两国关系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重视和发展党际关系一方面要关注执政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议会之间的关系,具体到中国就是全国人大,土耳其就是大国民议会。无论是执政党之间的关系,还是两国议会之间的关系,中土双方都在努力提高这种关系的水平。在此次访问中,李长春也和正发党的成员进行了会晤。很遗憾的是,由于中国的玉树发生地震,李长春不得不缩短在土耳其的行程提前回国,所以一些会见被迫取消。不过,在其他一些场合,包括在与土耳其总理的会晤中,正发党的成员都参与了会见。对于党际交往,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是支持党际关系发展,以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议员和党际高层人士的往来,另一方面要推动执政党之间的互访。在过去的五六个月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土两国不断有党际代表团进行互访。
记者:土耳其提出要在2023年跻身世界经济前十强,中国也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您认为中土两国今后的合作前景如何?在哪些方面可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大使:中国和土耳其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都充满了活力,因此两国在经贸上的合作潜力巨大。目前,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4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还远远没有反映出两国贸易的潜力。李长春此次与土耳其副总理的会谈中,对土耳其有一个很形象的描述——欧洲的中国。由此可看出,中土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视角、实现两国的发展目标上都有很强的相似性,我们都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关于处理国际问题,我们和中国政府也有着共同的立场,那就是通过外交和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中土两国众多的相似性决定了两国在许多重要领域都存在合作机遇,我们需要首先确定两国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并在合作中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国的快速发展。
我认为,中国与土耳其的合作具有国际战略意义。截至2008年,土耳其已经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两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等待挖掘。目前,中土之间已经有一些合作项目在开展,比如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CRCC)正在土耳其开展一个快速铁路的项目。还有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CMEC)在土耳其东南部、北部和西北部负责一些电站项目的建设。得益于此次访问,中土企业界签署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协议,一是在土耳其中部地区建设一座涡轮电站,二是在土耳其南部建设一座水泥生产厂。除此之外,我认为中土两国还可以在能源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一些合作。比如,目前两国正在考虑共同建设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第三座大桥和一些高速公路项目。两国还可以在第三国开展相关项目的合作。目前这种合作项目还不多,分别在白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修建了两座涡轮电站,每座电站投资金额大约在25亿美元,今后这种合作方式还可继续借鉴。此外,我认为两国还可以在银行和金融界开展合作。1989年,两国曾经签署过一项关于促进投资和保护方面的协议,但由于时间久远已经过时,现在双方正在着手达成一项新的协议来替代它,我想等下次中国高层访问土耳其的时候,这个协议就可以正式签署了。在不久的将来,双方最有可能签署的是融资方面的协议,因为土耳其目前有很多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所以融资是土耳其眼下面临的最紧迫的任 务。2009年对于全球的银行界来说都是非常糟糕的一年,但是土耳其的银行业却表现得相当稳健,盈利额翻了两番,增长了4倍。2009年土耳其最大的五家银行的利润总额达到了133亿美元,土耳其也因此成为2009年世界上为数不多的17个国家中主权信用评级不降反升的国家。2009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对土耳其的主权信用评级都上升了,而对欧洲一些国家的信用评级却下调了。土耳其银行业的表现如此稳健,以至于政府没有融资一毛钱支持它们的发展:我们对土耳其银行银行业的表现感到骄傲,同样中国也应对本国银行业的杰出表现感到骄傲。我们非常欢迎中国的银行去土耳其开展业务,开设分行。
即使在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了8.7%的增长速度。土耳其经济在过去的一年中也表现不俗,这为我们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增添了信心。经济形势大好不能忽视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往来。在中土双方的互动关系中有一点很重要的,那就是两国人民应该到对方的国家去走一走,看一看,用自己的眼睛去了解对方国家的发展变化及特殊性。英语里有句话叫“眼见为实”,我想这用在中土关系中也是非常贴切的。李长春此访达成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增加两国往返的航班架次,频率将达到一天一次,这也是加强人员交往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伊斯坦布尔同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用空中航线连接起来。在使馆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国人员之间的往来,我们制定了简单和便利的签证政策,为的是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亲身去土耳其感受我们的国家。
关于两国今后的发展前景我持积极乐观态度。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地,是连接亚洲和欧洲,非洲和黑海的咽喉要道,占据地理优势。此外,土耳其还与欧盟达成关税协议,所有在土耳其生产的商品可以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而不用征收关税。如果中国在土耳其投资办厂,就可以凭借土耳其的地理优势用2 4天的时间将中国的商品发往欧洲任何一个国家,从而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修建一条连接两国之间的铁路线,今后中国生产的商品可以在11天内到达土耳其,然后再用两天时间将这些商品运到欧洲国家,这样就可以使丝绸之路在真正意义上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两国之间的桥梁、当今世界给中土两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都在重新审视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西方国家,它们创造的发展模式也许曾经适用,但现在已经过时了,需要改革旧体制,建立新的发展体制,这对中土两国来说是绝佳的时机,两国应该携起手来
记者:您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有什么独特的认识?对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问题有什么看法?
大使: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造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人为地对现有的和有限的金融资源的一种过度索取。举个简单例子,100元通过反复炒作和投机之后有可能就会变成100万元。这是一种虚拟的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财富的增加只体现在数字的增长上。过去这种虚拟经济被很多国家所容忍,表面上看它让大多数人受益,但只要有人因为玩不下去而表示退出,那么整个游戏都会结束。中国和土耳其与此不同,两国的经济是由实体经济支撑的,比如进出口和制造业,因此两国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就没有其他国家严重。
至于现在国际社会热炒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因为任何国家和个人都无权批评他国实施的现有政策。美国和欧盟的货币体系就是一个自主决策的机制,他们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也是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说,中国采取有利于保护本国的货币政策就是操纵了汇率,那就是强词夺理我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因此中国政府维护本国人民的利益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拿欧元来说,欧元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货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共同出资,将货币贷款给一些经济状况不好的欧盟国家作为援助,实际上这也是为欧洲利益服务的手段。还有一些评级机构将自己国家的信用评级定得很高,这样从国际金融机构借款的成本就要小得多,这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美国为了转嫁危机,大量从世界各国借钱,中国就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这也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利益。因此,我认为所有这些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指责都是西方国家为了掩藏自己政策的失误而找的借口。
记者:中国近年来取得许多发展成就,引起国际关注,有好评,也有误解,甚至有不少人还攻击中国,如搞“新殖民主义”等等,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大使:中国在过去3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我想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所作出的充满智慧和具有战略性的计划。依托于这些务实的、完善的企业发展计划,中国很自然地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并且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想明年中国就会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关于中国在国际上遭受的误解和批评,这认为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人们通常不会在发现问题后首先审视自己,检查自己是不是导致问题的始作俑者,而是把矛头指向别人,指责别人的错误导致了问题的产生,以此转移批评和矛盾。看一下当前的国际形势,尤其是政治局势,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批评中国。
我非常不赞同有人给中国贴上“新殖民主义”的标签,因为中国在非洲开展的项目与合作完全是以尊重非洲国家主权原则为前提的。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者去非洲和亚洲是不会给当地留下任何东西的,他们只是攫取资源。尽管他们在那里修建了一些基础设施,但那也是为了更好地攫取那里的资源;他们也会教授一些语言给当地人民,但那也只是为了保持经贸上的联系;有些国家甚至在没有到达殖民地之前,就在那里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当他们来到这些殖民地,就大搞宣传攻势,加强与当地的文化联系。而中国来到非洲不仅给当地修建医院、学校、公路等公共设施,还为当地人民建造体育场馆,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与非洲政府开展能源合作,改善当地的经济环境。谈到能源合作,我想说,中国是从非洲正常地购买当地的能源,这是双方正常的经贸活动,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试问一下,有哪个殖民国家从它们的殖民地攫取资源是付过钱的呢?因此,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是非常不公正的。西方国家在公众中大肆宣传中国是“新殖民主义”完全是“老殖民主义”做法的体现,是它们对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一种嫉妒,是毫无疑问的挑衅行为。我之所以对西方国家的宣传伎俩了如指掌,是因为土耳其和中国曾经有过相似的历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土两国都面临着抵御外强入侵的境遇,因此我对这段历史深有感触,经过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终于对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此次世博会土耳其展示给世界各国的产品。
大使: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无论对中国,还是对土耳其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机会,一次让更多人了解土耳其的机会,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去土耳其馆参观。此次土耳其馆的展览主题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定居场所。这种具有历史特点的主题中国朋友应该会很感兴趣,因为中国也是历史文明古国,与土耳其一样是文明的发祥地。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定居场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400年,建筑物呈“叉”字形状,高度与金字塔相当,金字塔的修建就是得益于它的灵感。还有一些展览是关于伊斯坦布尔的,都是用高科技手段展现的。还有一些细节我就不一一透露了,保留一个神秘感,让大家亲自去世博会体验吧。
记者:借此机会您最想对中国人民说点什么?对中土友好的祝愿是什么?
大使:首先,中国人民完全有理由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中国未能实现8.7%的增长速度,我想整个世界经济也无法从这种衰退中走出来。中国人民和土耳其人民都是勤劳的人民,它们值得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还想借此机会对在中国玉树地震中遇难的中国人民表示沉痛的哀悼!土耳其在1999年也遭受过一次毁灭性的地震打击,因此土耳其对中国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汶川地震和这次的玉树地震,土耳其都是最先向中国伸出援手的国家之一,这也表达了土耳其对中国的诚挚友谊。中土两国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始终保持了友好的交往,我希望这种交往能够在今后的两千年中进一步发展下去,甚至超越两千年的时间。最后,我祝愿即将在上海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