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吕振羽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观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40年代,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吕振羽提出了"珍重民族文化遗产"、"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不"生吞活嚥地继承"和"三通"的"消纳"观等一系列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观.建国后不久,又提出了"应特别致力去发掘和研究真正属于人民的东西"、"不排弃历史上各个统治阶级的任何珍贵的成就"和"学敌人之所长"的思想观点,从而使他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资料100份、作为实验研究当中的对照组;另外选取在2017年7
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患者CRR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CRR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实施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护理风险管理)和
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价值理论体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产生价值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创造力、调控力等,从而形成完整的意识形态力。意识形态力既是综合国力形成的重要条
“非权力”影响力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一方面,它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非权力”影响力主要包括:“政治导向力”、“人格魅力”、“学
金元之际的全真道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其宗教职能的同时,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的工具,对当时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促进蒙古统一进程;救亡抚存、消除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