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民环保意识,提升农村生态文化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505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农业表现在农业结构上就是农牧结合、牧渔结合、林农牧渔结合、果牧渔结合的生产体系,以及种植上的水、旱轮作、间种等,其目的是建立具有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现生态文化共赢,构建健康和谐农村。
  加快农业技术转型,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依靠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目前,我国存在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所以,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力争实现五个“加快”。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尤其是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加快改善农业科技工作条件尤其是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防灾减灾稳定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普级应用;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文化是关键,技术人才是根本,农业文化教育是基础,要使广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就要从教育文化上去改变目前农民文化素质基本较低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依法普及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要加强对农民进行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调节生产结构的能力,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与有关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适时适地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培训班,增加农业生产与农业教育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走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建立农村文化信息平台,增强农民生态环境意识
  调查显示,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中,农民最关注村容整洁的仅占5.4%,而关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四个方面的比例分别为45%,37.9%,5.6%,6.2%。这种不合理的比例表现在:首先,自然生态利益是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肯定要破坏一定的自然环境,进行生产种植、产品加工来获得生活的需要,然而,由于没有政府的有效指导,目前很多地方沿习传统的经济生产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只看到短期经济效益,大量消耗环境资源,甚至滥砍滥伐,很大程度破坏了可以保护的生态环境。其次,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构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使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的成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活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就要从全局出发,从环境入手,结合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以信息文化建设为主导,在乡镇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信息平台,让农民通过信息平台共享到更多农业知识,健康的文化理念和生态保护的相关信息,更好地、合理地发展生产,利用好环境资源,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环保能力
  农业科技是软实力。一方面,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创造条件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推向农业市场生产的前沿,使龙头企业成为吸纳科技人才、开发高新技术、推广转化技术成果的领头羊、示范者。同时,增加对农业科研项目的立项,引导和鼓励企业及民间资本向农业科技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培养新型农民,“要致富,学技术”,使人心所向,鼓励学农的大中专毕业生献身现代农业,解决农业推广中的人才断层问题,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优化和完善生态农业机制,要在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划分农业生态经济区,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为中心,搞好区域综合开发和综合发展规划,协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而且,要从地区实际出发,切实实行农、林、渔,乡镇企业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互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农村生态環境
  人类使用的能源近90%是石油、天然气和煤,这些燃料的形成过程需要亿万年,是不可再生资源。目前在农村,秸秆等生物质能源仍是主要的生活能源,这种用能结构既破坏了森林植被,恶化了环境状况,又加剧了化石能源供求紧张状况,相应增加了农民负担。第二,农村地区的人畜粪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污染农民生活环境,常导致农村疫病流行,传染病多发,这些都制约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另外,农家炊烟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农村地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农村燃料和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已成为巩固我国农村环境建设成果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和开发可再生资源非常迫切。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能、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建设小型水电站,安装省柴节煤炉灶、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及进行改圈、改厕、改厨工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新农村建设是“十五期间”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据统计,全国生态农业县已达300个,覆盖面积3亿亩,使用沼气农户4000万,全国农、田林网控制面积5.1亿亩。我们应该着眼长远,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其他文献
法兰克福开放的文化氛围令人称道,有“20世纪的第一座城市”的美誉。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最古老的校区博肯海姆位于城市中西部。我们入住的老式公寓位于门德尔松街和舒曼街街口,
最低消费、禁止自带酒水、纸巾小食收费… 消费者只要有外出就餐的经历,肯定遇到过这些餐饮行业的陷阱.rn1.“时令价”模糊不清海鲜、家禽、高价蔬菜,经营者往往在餐牌上标着
本文指出高等院校的院系资料室是图书系统的组成部分。同图书馆相比,院校资料室可以更加方便的服务于本院系教师和学生。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资料室的服务职能,给读者营造更好的
健全的人格,是通向未来世界的护身符,体育教学在其中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体育教学传统的固有的模式也在改变,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层出不穷,学生人格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也在不断受到重视。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在中学阶段更应该如此,注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
从1967年第一次给母亲拍照开始,51年来,吴瑞珠每年都会给母亲拍照。如今母亲已100周岁,吴瑞珠也已经70周岁,这上百张照片见证了时光的流逝,也见证了子孙后辈对老人的孝顺。  吴瑞珠说,母亲出生于1918年,18岁出嫁,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他们兄弟姐妹5个抚养长大。母亲自己种棉花、采摘、纺布,再自己做衣服,日子过得很艰苦,可她从没有埋怨过,我始终记得母亲教给我们的三句话:一是要
期刊
浙江省公安厅大院内,有一个“谢贤能视频工作室”。近年来全国很多著名的大案、要案,最终都是在这间办公室里找到答案。国内许多老刑侦说,谢贤能是刑侦战线的一块“宝”。谢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上课,会有不同的风格。同一节课,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上课,会有不同的效果。科学的、艺术的、有效的教学设计会让课堂活力四射、熠熠生辉。繁琐的、无趣的、低效的教学设计则会让课堂了无生趣,让学生学兴低落。所以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立足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这一基点,来处理好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达到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研
摘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我们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又要看到外在教学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教师及其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角度来探讨高中学生英文學习兴趣及水平
以地方院校物理教学难的角度作为文章的出发点,在分析地方院校物理教学难在何处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措施,旨在为实际中的物理教学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