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得像侦察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上课,他故意不发一个学生的试卷,等那个羞涩的学生来问他的时候,他说:“我想看看天才长得什么样子。”
  他出给学生的试题都是这样的:赖昂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4部作品及其作者。描述爱玛的眼睛、双手、阳伞、发型、衣着以及鞋。诸如此类的问题,读过《包法利夫人》的你会做吗?
  他的学生形容他的嗓音:像猫舌头的那种带倒刺的舔吻。
  他,就是纳博科夫,俄裔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洛丽塔》的作者。他的《文学讲稿》依次品评了简·奥斯丁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狄更斯的《荒凉山庄》等7位优秀作家的作品。原来只是用以课堂授课的笔记,由后人编辑成书,编者保留了它的讲述风格。
  纳博科夫说,讲这些课是想本着一种爱慕的心情,细细把玩,反复品味。因为这位把玩者有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心,对文学有着一双敏感“毒辣”的眼睛,因而有了一种别样的精彩。这是天才对天才的阅读,是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的相遇。他们穿越时空的对话将注定碰撞出绚丽的彩虹,映照在文学的天空。
  在纳博科夫的艺术观里,有很多深刻的偏见。他认为伟大的作家集三者于一身: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最要紧的是后者。他崇拜纯艺术,称文学作品为神话故事,强调作品的虚构性。他说:“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说某一篇小说是真人真事,这简直是辱没了艺术,也辱没了真实。”他认为“狼来了”的故事就是绝妙的文学,因为在丛生野草中的狼和夸张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副棱镜,从而形成一种艺术所需要的迷幻效果。
  纳博科夫反复重申:“任何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幻想,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独特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世界。
  纳博科夫的阅读观是这样的:阅读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件同我们了解的世界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崭新的东西来对待”,研究得越周密越好。
  他说,想从书中寻找情感的寄托,或者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一个人物,或想学会如何生存的阅读,都是等而下之的阅读。一个优秀的读者必然是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在反复阅读中去感受艺术满足的颤栗,去分享作者的情感(而不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那种创造的喜悦与艰难。
  纳博科夫提倡用“脊椎骨阅读”,认为它的“微微震颤是人类发展纯艺术,纯科学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情感宣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真谛,才能体会到这种领悟带来的兴奋与激动。
  他一再对学生说:“拥抱细节吧,那些不平凡的细节。”他自己在讲授中也紧紧抓住作品的细节,“用纯真、易感受美的目光第一次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教我们探幽寻奇。
  纳博科夫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带给读者的是诗的激奋和科学的精确,我们可以借用来作为对纳博科夫这部杰出的讲稿的概括。
  在这部书的扉页上印有纳博科夫的一句话:“我的课程是对神秘的文学结构的一种侦察。”他正是从作品的结构与风格出发来破解这些优秀作品的秘密的。
  多次阅读和丰富细腻的心灵是产生这些文字的先决条件,花繁叶茂的解读是从饱满的阅读根系中孕育出来的。他说:“一个读者若能了解一本书的设计构造,若能把它拆开,他能更深地体悟到该书的美。”
  纳博科夫无论解读还是剖析,都是建立在细读深思的基础之上的,都以热血燃烧的情感为前提。真正进入文本,而不是用各种理论来肢解、注释作品。很多评论偏离了本真的文学,热衷于崭新的理论名词,在概念与概念之间挣扎。手术刀剖解之后,作品的美不见了,只剩下了支离破碎和桀曲聱牙。——讲稿里闪烁着作者的真知灼见,跳跃着他的性情和好恶。
  纳博科夫说简·奥斯丁有着“特殊的笑靥”,在她的叙述中总有那么一点点微妙含蓄的讽刺,但是非常温和,是带着笑容的戏谑。他对狄更斯在语言和修辞上的精妙把握,在比喻、重复、音韵等方面的运用击节叹赏,认为他的语言能用强烈诉诸官能的修辞唤起逼真的感觉。他用“多声部配合法”来概括福楼拜作品里高度精巧的艺术结构。认为他的小说将讽刺与悲悯相当精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称赞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葡萄酒的味道。”他以一个例子说明普鲁斯特的语言风格:“这层薄雾宛如静谧中的沉睡。”指出用比喻套着比喻,是对常识的打击,从而显示出极其丰富的内容。他给予了卡夫卡极高的评价:“他(卡夫卡)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与他相比,像里尔克一类的诗人,或者说像托马斯·曼一类的小说家,不过是侏儒或者泥菩萨。”大胆的蔑视和热烈的崇仰在此汇作一处。
  读到这些文字,我们“如相认般怦然心动了”。在这部讲稿里,飞光溢彩的语言和情趣盎然的机智,艺术家的气质和科学的精确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他成为了一个奇妙的魔术师,为我们铺展开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其他文献
亨利希·海涅(1797—1856)是德国19世纪伟大的抒情诗人,他集德国民歌、后期浪漫主义诗人缪勒和歌德、席勒魏玛古典主义之大成,其抒情诗既有考究的韵律、天籁般的神韵,又有高度纯净、完整、精练的形式,还有人格化的自然,独创的较为现代的艺术手法,精致凝练而又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尼采曾宣称:“是海涅使我懂得了抒情诗人的最高意境。我上溯几千年,在所有的古老帝国里,都无法找到像他的那种悦耳而热情奔放的音乐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而在4年后,川端康成却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人世。  1972年4月16日下午,他对妻子说“出去散步”,然后一个人来到自己两三个月前在海滨公寓租的工作室。到了晚上他还没有回家,他的助手岛守敏惠在9点45分左右来到公寓,当他向川端的房间走去时,闻到一股刺鼻的煤气味。在警备员的帮助下他打开了上了锁链的房门,发现川端康成
文/Charles Simic 译/刘昕蓉    Waiting for the Sun to Set    These rows of tall palm trees,  Whitewillas, and white hotels  Fronting the beach and the sea  Seem most improbable to me    Whiling away the aft
温室的花朵    奈莉·萨克斯于1891年12月10日出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原名莱奥妮·萨克斯。母亲名为玛格丽特·萨克斯,父亲威廉·萨克斯是一位发明家、制造商和业余钢琴家,萨克斯是家中的独生女。这是一个信奉自由主义的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萨克斯幼年由于健康关系,在家中跟随家庭教师学习舞蹈和音乐,之后进入柏林高等女子学校学习。她从小就显示出舞蹈的天赋,曾一度希望成为一名舞蹈
克雷莫纳的小提琴    意大利北部只有8万人口的克雷莫纳市,是全球小提琴演奏家向往的圣地。400多年来,各国琴手都梦想得到一把克雷莫纳的小提琴。  在中世纪,街道两旁,散布着60多家制琴作坊,匠师们在刨削琴板;作坊的火炉上,熬制着世代相传的秘方清漆;瓦屋顶上挂满白琴(小提琴半成品),任由阳光晾晒定型。这里的职业制琴师每月约可制琴一把,每把制作全过程概需一至二年,备料选料则需一二十年。琴板用的红杉木
鸟类,大自然中自由的精灵,展翅飞翔于天空之中。它们以艳丽多彩的羽毛、形态各异的身姿,婉转动听的鸣叫声赢得无数人的爱慕与向往。鸟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1亿多年,现代鸟类的种类数量达到了1万多种,它们何时演化出来?它们的祖先是谁?它们在漫长的演化过程当中都经历了哪些重要事件?这些问题一直让古生物学家们十分着迷,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索远古世界的奥秘。热河生物群的诞生和发展  纵观世界各地,中生代的化石产地有
我们与黑白、图玛德夫妇相识,是1993年我们到埃及工作之后,而知道他们却可以追溯到1956年。一天,我们进城去王府井,顺便去了中央美术学院去看望彭龄初中时的同桌艾民有,他那时正在美院油画系学习。他知道我们学阿拉伯语,便说:“美院新来了两个埃及留学生,是一对夫妻,名叫黑白和图玛德……”正说着,只见一群中国学生簇拥着两个外国青年从大操场边的教学楼出来,一路说说笑笑。民有说:“就是那两个留学生。你们可以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文学奖项已经成为图书销量潜力的重要指标。由于得到英国布克文学奖的认可,小说《白老虎》很快就进入了中国图书市场,中译本近期也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其实,小说《白老虎》与中国还有着更加特殊的缘分:作品中,作家阿迪加巧妙地以印度一位“成功企业家”的口吻给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写就了七封倾吐心声的信函,由此揭开了印度经济神话背后的惨痛社会现实。通过这番构思,阿迪加把印度和中国这两大发展
译/刘昕蓉  There’s a thin film of March snow on the stree——  like the skin on a cup of milk——  and I get to lie down  again,I get to lie dawn  beside this great,blond,muscled light.    David has left a la
相传,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为了迎娶公主,在运河里撒满了玫瑰花瓣,玫瑰河令整个婚礼现场香气四溢。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人们意外地发现,河面上竟然出现了一层油珠,而芬芳正是由此而来。就这样,人们发现了获得玫瑰精油的方法。  当然,这个传说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史料记载,公元10世纪,当波斯人发明蒸馏法萃取植物精油后,玫瑰就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用来提取精油的花。  玫瑰花香优雅、柔和、细腻、甜香似蜜,主要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