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新教师人数显著增加。为使新教师尽快成长,我校立足校本培训,积极探索新教师培养的新途径,不断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精心打造新教师成才之路,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了解并关心新教师
新教师是个特殊的群体。新教师不仅面临着由师范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同时也正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对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来说,其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是不成问题的,但教学实践能力上比较欠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学校要创设轻松、自由、开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包容、宽容每一位新教师,让他们不仅有职业归属感,而且能让其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给予新教师充分的关注,不仅能够稳定学校师资队伍,而且能够减少新教师在盲目摸索中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促进新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态度。
二坚持师徒帮教制度
教师之间的互助共进是教师成长的巨大支持。水涨船才高,人的水平取决于与之交往的人的水平。每个教师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特立独行是不现实的。因此,新教师要主动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互助,主动寻求团队支持,这样才能获得不断成长的动力。
三加强集体备课活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集体备课活动是从教育教学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集体备课的主要优点是: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让新教师学会反思
反思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最普通的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却可能成为名师。”总结、反思是科研的起点。具有总结和反思能力也是新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新教师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因此,要积极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课后备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和教学后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积极寻求新理念和新策略来剖解问题,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并在实践操作中循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写教后感。反思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达到吗?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怎么处理的?这堂课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个是关键性的问题?在这堂课中,对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将这事记录下来。新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的追思反省,可使成功的经验得到总结,可使失败的教训得以吸取。
3.自评互评。在备课组内组织自评、互评活动,不断发现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撰写论文。要求教师将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典型事例,以“案例分析”、“案例反思”和“问题讨论”等主要形式写成教学论文。
五激励政策向新教师倾斜
1.多元评价
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可为教师的成长营造广阔的空间。教师的职称、荣誉、待遇都与评价办法有关。如果教师被评价捆住手脚,其个性、创新则会受到约束。教育是异常复杂的社会活动,任何评价办法都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测量出其优劣。因此,我校为新教师创造宽松多元的评价环境,以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2.激励机制
为鼓励新教师快速成长,我校敢于向新教师压担子特别是在班主任和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能克服论资排辈的思想,大胆启用新教师,做到了“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对于成长较快的新教师,学校在评奖、晋级、评优等活动中也优先考虑。
3.提供舞台
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让新教师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主要做法是每学期都开展汇报课,研讨课、评优课、示范课活动,督促新教师在教学下工夫;积极推荐新教师中的出类拔萃者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定期进行论文评比,并汇集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专辑。
新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与希望,一大批有志有为的新教师脱颖而出,是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学校只要立足于校本培训,加强新教师的培养,并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就能极大地调动新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石脑初中)
责任编辑:周正旺
                        
                    
                            
                        一了解并关心新教师
新教师是个特殊的群体。新教师不仅面临着由师范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同时也正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对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来说,其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是不成问题的,但教学实践能力上比较欠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学校要创设轻松、自由、开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包容、宽容每一位新教师,让他们不仅有职业归属感,而且能让其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给予新教师充分的关注,不仅能够稳定学校师资队伍,而且能够减少新教师在盲目摸索中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促进新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态度。
二坚持师徒帮教制度
教师之间的互助共进是教师成长的巨大支持。水涨船才高,人的水平取决于与之交往的人的水平。每个教师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特立独行是不现实的。因此,新教师要主动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互助,主动寻求团队支持,这样才能获得不断成长的动力。
三加强集体备课活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集体备课活动是从教育教学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集体备课的主要优点是: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让新教师学会反思
反思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最普通的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却可能成为名师。”总结、反思是科研的起点。具有总结和反思能力也是新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新教师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因此,要积极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课后备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和教学后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积极寻求新理念和新策略来剖解问题,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并在实践操作中循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写教后感。反思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达到吗?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怎么处理的?这堂课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个是关键性的问题?在这堂课中,对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将这事记录下来。新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的追思反省,可使成功的经验得到总结,可使失败的教训得以吸取。
3.自评互评。在备课组内组织自评、互评活动,不断发现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撰写论文。要求教师将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典型事例,以“案例分析”、“案例反思”和“问题讨论”等主要形式写成教学论文。
五激励政策向新教师倾斜
1.多元评价
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可为教师的成长营造广阔的空间。教师的职称、荣誉、待遇都与评价办法有关。如果教师被评价捆住手脚,其个性、创新则会受到约束。教育是异常复杂的社会活动,任何评价办法都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测量出其优劣。因此,我校为新教师创造宽松多元的评价环境,以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2.激励机制
为鼓励新教师快速成长,我校敢于向新教师压担子特别是在班主任和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能克服论资排辈的思想,大胆启用新教师,做到了“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对于成长较快的新教师,学校在评奖、晋级、评优等活动中也优先考虑。
3.提供舞台
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让新教师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主要做法是每学期都开展汇报课,研讨课、评优课、示范课活动,督促新教师在教学下工夫;积极推荐新教师中的出类拔萃者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定期进行论文评比,并汇集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专辑。
新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与希望,一大批有志有为的新教师脱颖而出,是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学校只要立足于校本培训,加强新教师的培养,并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就能极大地调动新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石脑初中)
责任编辑: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