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进14个紫云英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个早熟品种中,姚庄-1适应性好,可继续示范;5个中熟品种中,浙紫5-5和湖南703分枝能力强,长势旺,产量高,可选用推广;4个迟熟品种中,670-232×光泽种、浙紫5号盛花期较早,但4个品种产量差异不大,均可推广应用,应加强后期田间管理。
关键词紫云英;品种试验;福建尤溪
中图分类号 S541 .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047-02
紫云英是尤溪县冬季种植的主要绿肥作物,近几年来,由于品种混杂,种性退化,鲜草产量下降,利用效益降低,影响了紫云英的种植和发展,减少了稻田有机肥源,加剧了农业生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矛盾。为了选用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恢复和发展紫云英生产,笔者从省内外有关部门引进紫云英优良品种14个,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以鉴定其生长特点和推广价值,现将紫云英新品种比较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试验概况
1.1参试品种
参试紫云英品种有:余江种、乐平种、戈阳种、川西、姚庄-1、75-3-51、平湖大叶种、湖南703、670-232×光泽种、江西75-338、浙紫5号、浙紫5-12、浙紫5-13、浙紫5-5,以浙紫5号为对照(CK)。
1.2田间设计
试验田海拔150m,为连作晚稻稻田,土壤系灰沙田,土质为沙壤,排灌方便。每个参试品种为1个处理,2次重复,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20m、宽1.67m,面积33.4m2,小区间间隔30cm。
1.3种植与管理
2007年10月12日播种,播种量22.5kg/hm2,播前施过磷酸钙225kg/hm2;晚稻收获时结合清沟覆盖稻草施过磷酸钙225kg/hm2;喷硼砂1次,治虫2次,3月20日用乐果和硼砂500倍液进行喷雾,4月1日用乐果5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潜叶蝇和蚜虫。
1.4测产日期
鲜草于3月16日测产,紫云英种子于4月23日收获。
2.3鲜草产量
由表3可知,浙紫5-12鲜草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2.40 t/hm2,较对照浙紫5号(折合产量31.29t/hm2)增产3.55%;乐平种鲜草产量最低,折合产量21.62t/hm2,较对照减产30.90%。鲜草折合产量超过30t/hm2的有浙紫5-12、670-232×光泽种、浙紫5号、浙紫5-13、浙紫5-5、湖南703 6个品种;低于25t/hm2的有乐平种、戈阳种、余江种、川西4个品种;其余4个品种在25~30t/hm2之间。
3初评与推广意见
早熟组的乐平种、余江种、戈阳种、姚庄-1、川西5个品种中,姚庄-1表现适应性广,早发性好,株型较高,茎杆较粗,鲜草产量居早熟首位,可继续示范。中熟组的75-3-51、江西75-388、湖南703、浙紫5-5、平湖大叶种5个品种中,浙紫5-5和湖南703表现分枝能力强,植株高大,茎杆粗壮,长势旺盛,产量高,可选用推广。迟熟组的浙紫5号、浙紫5-12、浙紫5-13、670-232×光泽种4个品种,鲜草产量都在30t/hm2以上,670-232×光泽种、浙紫5号盛花期比另2个品种早4~8d,产量差异不大。因此,在尤溪县适宜推广,迟熟种留种需加强后期田管,适时收获以获高产。
鲜草测产日期为3月16日,中熟偏迟和迟熟品种尚未进入盛花期,留种田收种日期为4月23日,迟熟品种尚未成熟。因此,对鲜草的株高、茎粗和产量以及留种的每株有效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在考苗、考种时未能另行处理。在继续作品种比较试验时,要注意考虑到这一点。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山区,海拔悬殊,气候差异大,在选用种植紫云英品种时,要在考虑鲜草高产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海拔300m以下稻田可以中、迟熟品种并重,比例为5∶5,以充分利用低海拔田段冬春季节的温光条件,提高鲜草产量和利用效益;海拔300m以上稻田以中熟品种为主,搭配部分早熟种,早、中熟品种种植比例为4∶6,以利适时翻耕压青;高山半高山单季晚稻稻田,以种植迟熟品种为主,以利单位面积鲜草创高产。
关键词紫云英;品种试验;福建尤溪
中图分类号 S541 .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047-02
紫云英是尤溪县冬季种植的主要绿肥作物,近几年来,由于品种混杂,种性退化,鲜草产量下降,利用效益降低,影响了紫云英的种植和发展,减少了稻田有机肥源,加剧了农业生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矛盾。为了选用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恢复和发展紫云英生产,笔者从省内外有关部门引进紫云英优良品种14个,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以鉴定其生长特点和推广价值,现将紫云英新品种比较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试验概况
1.1参试品种
参试紫云英品种有:余江种、乐平种、戈阳种、川西、姚庄-1、75-3-51、平湖大叶种、湖南703、670-232×光泽种、江西75-338、浙紫5号、浙紫5-12、浙紫5-13、浙紫5-5,以浙紫5号为对照(CK)。
1.2田间设计
试验田海拔150m,为连作晚稻稻田,土壤系灰沙田,土质为沙壤,排灌方便。每个参试品种为1个处理,2次重复,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20m、宽1.67m,面积33.4m2,小区间间隔30cm。
1.3种植与管理
2007年10月12日播种,播种量22.5kg/hm2,播前施过磷酸钙225kg/hm2;晚稻收获时结合清沟覆盖稻草施过磷酸钙225kg/hm2;喷硼砂1次,治虫2次,3月20日用乐果和硼砂500倍液进行喷雾,4月1日用乐果5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潜叶蝇和蚜虫。
1.4测产日期
鲜草于3月16日测产,紫云英种子于4月23日收获。
2.3鲜草产量
由表3可知,浙紫5-12鲜草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2.40 t/hm2,较对照浙紫5号(折合产量31.29t/hm2)增产3.55%;乐平种鲜草产量最低,折合产量21.62t/hm2,较对照减产30.90%。鲜草折合产量超过30t/hm2的有浙紫5-12、670-232×光泽种、浙紫5号、浙紫5-13、浙紫5-5、湖南703 6个品种;低于25t/hm2的有乐平种、戈阳种、余江种、川西4个品种;其余4个品种在25~30t/hm2之间。
3初评与推广意见
早熟组的乐平种、余江种、戈阳种、姚庄-1、川西5个品种中,姚庄-1表现适应性广,早发性好,株型较高,茎杆较粗,鲜草产量居早熟首位,可继续示范。中熟组的75-3-51、江西75-388、湖南703、浙紫5-5、平湖大叶种5个品种中,浙紫5-5和湖南703表现分枝能力强,植株高大,茎杆粗壮,长势旺盛,产量高,可选用推广。迟熟组的浙紫5号、浙紫5-12、浙紫5-13、670-232×光泽种4个品种,鲜草产量都在30t/hm2以上,670-232×光泽种、浙紫5号盛花期比另2个品种早4~8d,产量差异不大。因此,在尤溪县适宜推广,迟熟种留种需加强后期田管,适时收获以获高产。
鲜草测产日期为3月16日,中熟偏迟和迟熟品种尚未进入盛花期,留种田收种日期为4月23日,迟熟品种尚未成熟。因此,对鲜草的株高、茎粗和产量以及留种的每株有效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在考苗、考种时未能另行处理。在继续作品种比较试验时,要注意考虑到这一点。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山区,海拔悬殊,气候差异大,在选用种植紫云英品种时,要在考虑鲜草高产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海拔300m以下稻田可以中、迟熟品种并重,比例为5∶5,以充分利用低海拔田段冬春季节的温光条件,提高鲜草产量和利用效益;海拔300m以上稻田以中熟品种为主,搭配部分早熟种,早、中熟品种种植比例为4∶6,以利适时翻耕压青;高山半高山单季晚稻稻田,以种植迟熟品种为主,以利单位面积鲜草创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