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美好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00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红灯笼高挂广场、星光隧道流光溢彩,璀璨灯光将重庆龙湖时代天街装饰得犹如天上的街市一般梦幻美好。在其一年一度的庙会节上,由中华手工杂志社举办的“新年遇见美好”手创市集如磁铁般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市民前来淘选新年礼物。
  哇,这是什么?一窝萌萌哒的小鸡,各种搞怪表情的公仔、会变身成凳子的书本、头上长树的椅子……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景德镇、平遥、成都、重庆等各个城市的60多个原创品牌和手作达人,为大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创意市集。在喜庆的窗花吊饰、剪纸地贴的映衬下,创意摊位一个接一个,围成长龙和月牙状,场面很是壮观。
  别致好玩的手工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大家在淘“宝”的同时还不忘拍照发朋友圈,一波接一波的人潮涌入市集,将摊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场地监测数据显示,为期仅11天的手创市集就吸引了多达十几万人次的客流量。
  “这是我参加过的最火爆的市集,我准备了500多个生态瓶,第一天就被抢光了。为了每天早上有货卖,每晚都在赶货。”植来植趣的摊主郑悟杰在微信群里吐槽道。平方M的美女设计师姜黎说:“我手上那颗葡萄石戒指是做给自己的生日礼物,被一对小情侣看中,来回四趟,硬是从我手上给扒走了。”
  主办方为摊主们建立了一个取名“遇见”的手创市集微信群,大家一边摆摊,一边微信交流,赚钱交友两不误。“我们不仅遇见了懂得欣赏自己作品的顾客,还遇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自平遥的摊主肖旭如此解读市集的主题。
  新年遇见美好,不仅是遇见了令人怦然心动的手作礼物,还遇见了一个个有趣、有个性、有故事的摊主,他们心怀一份对手作的热爱,坚持着自己的小梦想,单纯又执著。
  公仔大叔浪“集”天涯
  公仔大叔张杰爱穿钓鱼背心,总是拖着两只大大的箱子,要么在参加市集,要么在参加市集的路上。“一年52个星期,那一年我至少会参加50个市集。”
  两只大大的箱子里,装着上千只公仔,有香港设计师设计的平台公仔ciboys,也有白雪公主、圣斗士等复古玩偶。每到一处,公仔大叔的摊位都是人气王。特别是小朋友,走到他的摊位前根本挪不开脚步,也有很多童心不泯的大朋友一买就是全套。
  对于这个每周都在参加市集,已经摆摊6年的公仔大叔来说,“市集通”这个名号可谓当之无愧。怎么在有限的桌子上摆放更多产品,怎样和顾客沟通,怎么打包行李,他都能随口道来。比如一只玩偶为什么不卖20元,要卖18元?而且后面总会再加一句,“3只可以给你50元啦。”这是为什么呢?浪“集”天涯的公仔大叔笑着说:“价格不高的产品来说,走量才能赚到钱嘛!”
  将童真装进玻璃瓶里慢慢长
  当大家还在迷恋多肉的可爱肉感时,另一种与植物相关的萌物出现了,那就是生态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毕业的郑悟杰第一次看到此物时,心中有股触电的感觉,自己心底的童真以及想创业的念头同时被激发。
  他果断辞了在新浪网做策划的工作,和自己的大学同学开了个小工作室,取名“植来植趣”,他说取这个名一来是因为他们都是个性很直的人,二来是想向更多人传递养植物的乐趣。
  “茵茵草地上,小鹿在吃草,蘑菇在生长,还有那雨中撑伞翘首以盼的龙猫。如果有人悄悄地在路边埋下一粒种子,当它发出小小的嫩芽,便将秘密的暗路化作森林,开始一段奇妙的冒险。”这就是小小玻璃器皿演绎的童话故事。
  郑悟杰和伙伴们用双手打造的小小景观,让大家的童真有了安放与生长的地方。所以在市集上,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成了爆款。
  葫芦里放的什么歌
  与市集上的创意潮人相比,鲁裕健看着并不显眼。但当他把作品一亮出来,立马把人给震住。他拿出手机,打开蓝牙,两只圆溜溜的小葫芦竟然播放出刘德华的歌声,歌声甚至盖过了商场的背景音乐。
  “这是配手机、iPad的迷你音响,这种大的是配电视的,音响效果更好,完全可以把自己家变成电影院。”样子憨厚的鲁裕健不断跟顾客演示和介绍。
  为了制作葫芦音响,鲁裕健走遍了全中国的葫芦产地。他说:“北方的葫芦皮太薄,不适合做音响。”遍寻不着,他干脆在市郊租了一块菜地,亲自培育葫芦。下苗、浇水、施肥……道道程序自己来,很快就结了果,鲁裕健很欣喜,但是却在将要丰收的时候碰上重庆连绵的阴雨,葫芦全部霉烂。实验了一两年,他调整了入苗时间,最终成功培育出适合做音响的厚皮葫芦。
  为了完美契合葫芦的弧形,鲁裕健用圆形喇叭代替了方形喇叭。追求天然环保,拒绝使用化学漆,他又从古琴师傅那里学得用柿子汁涂饰表面以防腐防霉。
  鲁裕健说,他参加这次市集最大的收获并不只是产品得到了大力推广,而是他发现原来在身边还有这么多坚持手工和创意的人,自己并不孤单。就在市集上,他与“山鬼”工作室的设计师们达成共识,决定合作开发与木料结合的葫芦产品。
  老花布是一种民间想象
  汪二是第一次参加创意市集,她的摊位非常斑斓。桌子上陈列着有些老旧乡土的布鞋、包袋,两根晾衣竿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衣服,那都是她的宝贝。
  很多人被吸引了过来,挑挑拣拣一番后,却空手而去,大家都觉得“太花了点”。但是,她很快就成了市集上的销售冠军。因为有位顾客在看了她的作品之后,很喜欢。“这样、这样、这样……我全都要了。”一下子几乎买空了她的摊。
  汪二的花布衣服并不是市面上常见的民族风服饰,而是用老花布、老绣片设计制作的。款式简约,色彩碰撞强烈,再加上老绣点缀。细细品味,方能在细密的针脚与美丽的布画里,体会到让人感动莫名的温情与诗意。
  汪二的工作室被朋友称为“老花布博物馆”,共藏有近千种纹样。这一爱好缘于10年前她在云南的一次旅行,突然而至的大雨将她淋得透湿,到老乡家避雨,老乡从床底找出一床老花布让她披着。汪二越看身上的花布越喜欢,就买了回来,此后,她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收藏老花布。
  汪二说:“老花布并不仅仅只是色彩与图案的简单呈现,还是各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真实反映,老花布能带给我许多关于民间百姓生活的想象。”
  为了把这些美好的花布利用起来,汪二开始自学设计与剪裁,以自己的方式去重新演绎一块块老花布,让那明艳的温暖与喜悦可以感染更多的人。
  恋木三人行
  “山鬼”被评为最有艺术气息的摊位,老门板做的案桌散发出经岁月沉淀的古朴味道;榫卯结构的木椅子打磨得平整光滑,而椅背上安插着的未经修饰的原木树枝,将古典与山野碰撞,带来别具一格的视觉美感;木片与毛毡结合的包袋、与银结合的项链……既时尚又独特,让人眼前一亮。
  廖桦、任宇、李其龙三人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同门师姐师弟,又爱同一种材料——糙木,于是干脆组建了工作室,取名“山鬼”,致力于将人们弃之不用的糙木开发、设计成产品。三人各自设计,互不影响:廖桦定位于将木与陶瓷、砂器等烧制工艺结合创作小家居品;任宇喜欢将木与金属、布艺结合创作女性饰品;李其龙则擅长用糙木制作大型家具。
  市集一结束,廖桦就要赶去四川荥经烧制她的最新创作——木与砂器结合的茶具。她与两个小伙伴都在为参加2015年德国红点设计展做着积极的准备。
  期待在接下来的市集中,可以一睹他们新作的风采。
  精彩花絮
  市集期间,缝口金包、做卡片、画灯笼、拼贴马赛克烛台等DIY活动,大受欢迎。大家都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手工的乐趣、创意与美好。
  特别感谢九晨缝纫机、克艺盛纸艺、海天灯坊、nar马赛克、五行属木、百工制器等品牌赞助DIY工具与材料!
其他文献
从踏进剪刀作坊的那天起,张尚志就决定跟剪刀打一辈子交道。  天刚蒙蒙亮,张尚志就早早地来到他的剪刀作坊,劈柴、生火、拉风箱……这是一间有些年头的作坊,虽然开了灯,里面也不算亮堂。炉灶里,火苗在风箱的鼓吹下忽闪忽闪地跳跃着,把张尚志那清瘦的面庞映得通红发亮。虽然时下已是深秋,气温骤降,但张尚志仍然只穿了一件单衣。一番忙碌后,他的额头沁满了密密的汗珠,后衣背也湿了一大片。  名剪出后山  张尚志的家在
玩香人:李立群,台湾舞台剧、相声、影视演员  香龄:十余年  香品:沉香  玩香态度:沉香再贵,只藏不闻,不是玩香人,是投资客。奇楠价格飞涨,不过是赚一个开心。  很少人知道,从台湾到大陆内地电视戏剧界,人称“大腕儿”,一口柔软北京腔的李立群,玩香已经十余年。不张扬地日日在香道中,过他美美的小日子。  不装腔作势,不充内行,点香、品香,就只是他的生活方式,就像有人每天早上都要喝杯咖啡才醒得过来,李
『云深琼岛开仙径,春暖芝兰花自香。』  轻声阅读碗侧的七言,  仿佛听见兰花在石洞上生长,  感受暖风带着春意拂面。  碗口稍撇,内壁略弧,碗足带圈,  雅致,端庄。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清·雍正年间御用瓷器  高5.2cm 口径10.3cm 足径4cm
作为梦工厂,在电影的世界,高手是梦幻而神秘的,武功高手可千里之外取人首级、快意恩仇;吵架高手可吵得鱼虾乱跳、死人复活;赌博高手可谈笑风生中输赢上亿……而本就令人瞠目结舌的手艺高手,到了电影人手中,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东方不败  艺人出身:《笑傲江湖》  手艺门类:刺绣  手艺等级:★★★★★  说东方不败是女红第一高手,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黑木崖上,令狐冲跟着她的仇人一起来找她算账,打得天翻地
中秋过节,始于唐代,其韵事主要是赏月,月饼也在此时被列为节日佳品。流传千年,习俗渐多,有赏月、拜月、饮团圆酒等众多风俗,可时至今日,都市人过中秋似乎只剩下了吃月饼,被雾霾掩盖的天空也很难见到明月。其实,每个地方都保留了不少有趣的中秋习俗,有空去乡间走走,过一个更有趣的八月十五吧。  偷瓜送子:嘿,冬瓜!嘿,小孩!  流行地:贵州  趣味点:晚上不睡觉,一起来偷青  贵州有些地方,流行“偷瓜送子”。
  
飞鸽自行车,1950年诞生于天津市自行车一厂,为中国第一辆自主设计制造的自行车。在计划经济时代,一辆『飞鸽』就是姑娘出嫁时的最好嫁妆。经过自行车产业的国退民进,几次重组后的飞鸽终于成为一家产权清晰的合股企业,年产上百万辆。  20世纪70至80年代,大街小巷到处涌动着自行车的洪流,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场面再熟悉不过了。自行车是当时人们最主要的出行工具,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成为中国城市的
作者:[日]祥见知生 著 陈令娴 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定价:48元  祥见知生不仅是作家,还是生活道具店的店主。她寻访各地陶艺家,将与陶器相遇和交流的经历、方法、故事融入书中。饭碗该如何使用、圈足该如何欣赏、哪种器皿更适合应季蔬食……这些通过亲身使用而获得的体验和智慧,尤为珍贵。漂亮的器皿图片,加上温情脉脉的文字,每每翻看,总能抚慰人心。
30多年前的惊鸿一瞥,让张明文与刻瓷结下不解之缘。如今,淄博刻瓷在他的推动下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在中国刻瓷艺术界,淄博刻瓷算是后起之秀,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盛,从兴盛到成为一绝,不到百年时间。而在这过程中,有一个人,行业发展的每一次脉动都与他息息相关,他就是淄博刻瓷的创始人——张明文。  一身传统夏衣,一副瘦骨,淡定而从容。作为雕琢者的他,也经历着岁月的雕琢,刀刀见笔意,处处留风骨。  老树
晨曦展开,第一缕阳光穿过果林和木栅栏照进卧室,开始了一天的温暖,推开窗,是触眼可及的果园,闭上眼,有温暖淡雅的木香。下雪的时候,在火炉边阅读、品茗,烟囱从壁炉通往房外;晴朗的时候,在露台上烧烤、聚餐,欢乐从屋顶飞往天边……  这样一栋木屋,是多少人的梦想?建筑师王承龙、刘凌晨夫妇用22立方米木头,仿佛魔法一般,把梦想照进现实。  工人宿舍“变形记”  王承龙、刘凌晨是一对情侣,也是一对工作拍档。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