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岁月的长河中撷取几朵小小的浪花,不经意的回忆不自觉地与教育相连,美好得让人向往。
生命的起源
大约五六岁的光景,小小少年趴在我的怀中好奇地问:“我是哪里来的?”我玩笑着用手在身上虚捏了一下:“就是在妈妈身上取一块东西,在爸爸身上取一块东西,放在一起,就有你了。”小小少年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便不再问。
上四年级的时候,少年又问起这个问题,我一本正经地用起几年前的说辞,少年撇撇嘴,不屑一顾地说:“你以为我还是小孩儿啊,骗人!”说完就跑开了。
再过了几日,少年兴冲冲地拿了一本书回来:“我在图书室借了一本书,上面说得可仔细了!”原来少年并没有停止对生命的探索,求人不如求己,在图书室爷爷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一本说明生命来源的漫画书。书的作者是韩国人,图画形象生动,运用拟人的口吻讲述,幽默感、趣味性、知识性集于一体,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说明书”。少年热情地翻开每一页,向“无知的”母亲介绍刚刚获取的新知识,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学校教育连线:一本好书犹如一个好老师,无声地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有些事情如果不能直接给出答案,一定记住最好的方法——阅读。思维向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没有时间的捶打,阅读的积累,便没有其深邃、长远的发展。“知识不是从教师的头脑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教育需要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主动阅读的欲望。名人传记可以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知道没有艰辛的付出就不会有成功;文学作品润泽生命,净化灵魂,给人生以春风化雨的滋养;科普知识答疑解惑,建起通向科学的桥梁……而保持那阅读的“火花”永不熄灭,是最最重要的。
春天的心
十岁的少年在老宅的墙根下挖到了传说中的何首乌,大为惊喜,带回了县城,栽在小区花园一个极为隐蔽的地方。
我有点惊讶,“为什么在这儿?”他头都不抬,认真地理了理何首乌长长的茎,“栽在别的地方被小偷偷走了怎么办?”我大笑,“哪个傻瓜会来偷一棵小草?”他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用沉默折射他对我的深深不满。
我只得换诚恳的态度建议:“你看,这地方被大树盖在里面,连进来都不容易,浇水也不好浇,又见不到太阳,没有光合作用,植物怎么生长?”科学爱好者忽然醒悟了,唉,感情一时蒙蔽了小科学家的头脑啊。于是乎,他又“吭哧吭哧”把栽得深深的何首乌挖出来,转移到一个开阔地,可以充分享受日照、可供随时观察和照料的地方。
开始两天,他每天都要去看一看,浇一些水。几天之后,他垂头丧气,极为苦恼地说:“何首乌要死了。”我一看,何首乌的脑袋耷得和他一样低,蔫头蔫脑的。我安慰他:“这是植物的还阳期,刚移栽过来还不适应环境呢,没关系,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有点不想看了,可能不忍心见到何首乌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忽有一日傍晚,他兴奋地跑来告诉我:“何首乌活过来了!”兴奋的眼睛闪着明亮的光,仿佛照亮了渐渐没入夜色的天空。
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向我报告何首乌的变化,有时候会兴奋地说又长了一片新叶子了,有时候会苦恼着说,生虫子了怎么办。又有一日,他极度兴奋地拉我去看,何首乌现在长得可高了!
我和他赶到小花园一看,不过就长了那么一截而已,哪里是“可高了”!我无语地望了望天,看到旁边长得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和高大挺拔的合欢树,又低头看了看瘦小的茎,再看了看满面喜色的少年,违心地说:“长得,可真高!”
秋风吹起来了,冬天也来了,何首乌翠绿的身躯逐渐转黄,最后,终于消散在风中。
少年可怜巴巴地站在那一小块土地旁,默默地祭奠。忽然,他抬头可怜巴巴地望着我,说:“老妈,它春天会发芽吧!”眼睛里有一丝执拗的希望。我响亮地回答:“那当然,春天的时候它只会长得比以前更茂盛呢!每一棵植物都有一颗春天的心!”少年顷刻间释然了,对着已无踪影的何首乌说:“那我们春天再会吧。”
学校教育连线: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缺少劳动,缺乏与自然的亲近。学生在日益加重的学业中逐渐冷漠,越来越高的教学楼、越来越美丽的校园,在学生的眼中只是一种空洞的存在,无法唤醒内心的热情。
“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和概括越多,这种脑力劳动越紧张,那么儿童就应当越经常地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围世界的形象的画面就应当越鲜明地印入他的意识里去。”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春天的心,它生气勃勃热情善良,应该在真正的自然中,温暖的阳光下,和煦的春风中,让它更富有活力和愿景,而不是在日益繁重的课业和钢筋水泥的包裹下,逐渐失去天性的律动。
白雪少年
新年的雪如约而至,我拉着十二岁的少年到河边看雪。少年不愿意,他情愿宅在家中看书。我利用亲情攻势,终于哄得少年同行。
回来的路上,少年兴高采烈:“雪花一到手上就化了,我就把胳膊抬起来等一会儿就落满了,雪花有的是六角形,有的有尖尖的角像菊花,‘花瓣’卷曲着……雪跑得比我快,我怎么都追不上它……”
我说:“雪花还有像菊花的?真是第一次听说呢。雪跑得比你快,这句话说得真可爱,要是把刚才说的记下来,以后每到下雪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欣赏了。”少年的脸一下子垮了下来:“你别想!我是不会写的!”我说:“为什么?”少年说:“你让我做点数学还行,我就是不喜欢写作文,我总是写不好!反正我就是不写,你别再做梦了!”
我沉默了,青春期的儿子,不再像儿时那样乖。想了一会儿,我开口:“感觉自己写不好,其实就是因为写少了,写得越少就越怕,越怕就越不想写,时间长了,小困难就成大麻烦了。你想写几句就几句,好吗?”可能我短暂的沉默让少年感觉到了自己的鲁莽和冲动,也可能是我的诚恳打动了少年,他勉强低低地“嗯”了一声。
果然就写了几句:“雪花是有形状的,我都仔细观察过,有最普通的六角形(他画了个类似的形状),有的是六边形(画了个六边形),甚至有的像极了菊花(画了一朵花的模样),可爱极了。被风一吹,雪漫天狂舞。我一心想超越雪的速度,谁知雪太快,每次都轻而易举地逃掉——雪跑得比我快。抬手想抓雪,一望手心,却只见一滩水迹。”
我看完后哭笑不得,明显没有之前讲述的眉飞色舞,我拿过笔说:“我也写一些吧。”写完后拿给正在看《鹿鼎记》的少年看,少年扔下了手中的书,故作倨傲地说:“那我就看看吧!”
“衣袖上落了一些雪花,有六角形的,有六边形的,我居然发现有菊花状的雪花,小小的,狭长的‘花瓣’微微卷曲着,晶莹剔透,精致极了。一朵朵‘菊花’开满了衣袖,开遍了大地,我似乎嗅到了那菊的芳香……雪跑得比我快,我怎么都赶不上它的脚步。静静地站立,伸出双手,它又乖乖地轻轻地旋转着轻盈的身躯,落在我的手上,转眼间,就被我的热情融化了……”少年禁不住读出声来,然后由衷赞叹:“老妈,你写得可真好!”我说:“在以前,我也写不出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就记录一些小事,感觉写得很困难,慢慢地,写得越来越好。你看,我现在都收到好几笔稿费了。妈妈正在努力做你最优秀的妈妈呢。”少年点点头,他看到妈妈的小文章发表,每次都会和我一样喜悦,并送上一句夸奖的话。
我说:“有勇气征服困难、征服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以后,有好玩的事情,我们就记下来,就像今天这样,你在上面写,我在下面写,好不好?”少年愉快地答应了。
学校教育连线:学生饱满的激情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没有了激情,学习这条船就犹如没有了帆,无法破浪远航。因此,教师应该怀有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有智慧地引导每一个孩子真心感受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让学习的愿望成为富有成效的积极情感”。
教育教学不是一场场刻意的谈话,更不是一场场追逐分数的战役,它应该有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深刻的思考,坚强的意志……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像暖春的嫩芽,盛夏的蝉鸣,金秋的田野,严冬的冰凌,树杪的清风,夜空的明月……这些本应该和教育教学相连,天地万物本就该成就教育教学,成为学生最广阔的学习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新华小学)
生命的起源
大约五六岁的光景,小小少年趴在我的怀中好奇地问:“我是哪里来的?”我玩笑着用手在身上虚捏了一下:“就是在妈妈身上取一块东西,在爸爸身上取一块东西,放在一起,就有你了。”小小少年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便不再问。
上四年级的时候,少年又问起这个问题,我一本正经地用起几年前的说辞,少年撇撇嘴,不屑一顾地说:“你以为我还是小孩儿啊,骗人!”说完就跑开了。
再过了几日,少年兴冲冲地拿了一本书回来:“我在图书室借了一本书,上面说得可仔细了!”原来少年并没有停止对生命的探索,求人不如求己,在图书室爷爷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一本说明生命来源的漫画书。书的作者是韩国人,图画形象生动,运用拟人的口吻讲述,幽默感、趣味性、知识性集于一体,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说明书”。少年热情地翻开每一页,向“无知的”母亲介绍刚刚获取的新知识,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学校教育连线:一本好书犹如一个好老师,无声地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有些事情如果不能直接给出答案,一定记住最好的方法——阅读。思维向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没有时间的捶打,阅读的积累,便没有其深邃、长远的发展。“知识不是从教师的头脑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教育需要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主动阅读的欲望。名人传记可以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知道没有艰辛的付出就不会有成功;文学作品润泽生命,净化灵魂,给人生以春风化雨的滋养;科普知识答疑解惑,建起通向科学的桥梁……而保持那阅读的“火花”永不熄灭,是最最重要的。
春天的心
十岁的少年在老宅的墙根下挖到了传说中的何首乌,大为惊喜,带回了县城,栽在小区花园一个极为隐蔽的地方。
我有点惊讶,“为什么在这儿?”他头都不抬,认真地理了理何首乌长长的茎,“栽在别的地方被小偷偷走了怎么办?”我大笑,“哪个傻瓜会来偷一棵小草?”他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用沉默折射他对我的深深不满。
我只得换诚恳的态度建议:“你看,这地方被大树盖在里面,连进来都不容易,浇水也不好浇,又见不到太阳,没有光合作用,植物怎么生长?”科学爱好者忽然醒悟了,唉,感情一时蒙蔽了小科学家的头脑啊。于是乎,他又“吭哧吭哧”把栽得深深的何首乌挖出来,转移到一个开阔地,可以充分享受日照、可供随时观察和照料的地方。
开始两天,他每天都要去看一看,浇一些水。几天之后,他垂头丧气,极为苦恼地说:“何首乌要死了。”我一看,何首乌的脑袋耷得和他一样低,蔫头蔫脑的。我安慰他:“这是植物的还阳期,刚移栽过来还不适应环境呢,没关系,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有点不想看了,可能不忍心见到何首乌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忽有一日傍晚,他兴奋地跑来告诉我:“何首乌活过来了!”兴奋的眼睛闪着明亮的光,仿佛照亮了渐渐没入夜色的天空。
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向我报告何首乌的变化,有时候会兴奋地说又长了一片新叶子了,有时候会苦恼着说,生虫子了怎么办。又有一日,他极度兴奋地拉我去看,何首乌现在长得可高了!
我和他赶到小花园一看,不过就长了那么一截而已,哪里是“可高了”!我无语地望了望天,看到旁边长得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和高大挺拔的合欢树,又低头看了看瘦小的茎,再看了看满面喜色的少年,违心地说:“长得,可真高!”
秋风吹起来了,冬天也来了,何首乌翠绿的身躯逐渐转黄,最后,终于消散在风中。
少年可怜巴巴地站在那一小块土地旁,默默地祭奠。忽然,他抬头可怜巴巴地望着我,说:“老妈,它春天会发芽吧!”眼睛里有一丝执拗的希望。我响亮地回答:“那当然,春天的时候它只会长得比以前更茂盛呢!每一棵植物都有一颗春天的心!”少年顷刻间释然了,对着已无踪影的何首乌说:“那我们春天再会吧。”
学校教育连线: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缺少劳动,缺乏与自然的亲近。学生在日益加重的学业中逐渐冷漠,越来越高的教学楼、越来越美丽的校园,在学生的眼中只是一种空洞的存在,无法唤醒内心的热情。
“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和概括越多,这种脑力劳动越紧张,那么儿童就应当越经常地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围世界的形象的画面就应当越鲜明地印入他的意识里去。”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春天的心,它生气勃勃热情善良,应该在真正的自然中,温暖的阳光下,和煦的春风中,让它更富有活力和愿景,而不是在日益繁重的课业和钢筋水泥的包裹下,逐渐失去天性的律动。
白雪少年
新年的雪如约而至,我拉着十二岁的少年到河边看雪。少年不愿意,他情愿宅在家中看书。我利用亲情攻势,终于哄得少年同行。
回来的路上,少年兴高采烈:“雪花一到手上就化了,我就把胳膊抬起来等一会儿就落满了,雪花有的是六角形,有的有尖尖的角像菊花,‘花瓣’卷曲着……雪跑得比我快,我怎么都追不上它……”
我说:“雪花还有像菊花的?真是第一次听说呢。雪跑得比你快,这句话说得真可爱,要是把刚才说的记下来,以后每到下雪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欣赏了。”少年的脸一下子垮了下来:“你别想!我是不会写的!”我说:“为什么?”少年说:“你让我做点数学还行,我就是不喜欢写作文,我总是写不好!反正我就是不写,你别再做梦了!”
我沉默了,青春期的儿子,不再像儿时那样乖。想了一会儿,我开口:“感觉自己写不好,其实就是因为写少了,写得越少就越怕,越怕就越不想写,时间长了,小困难就成大麻烦了。你想写几句就几句,好吗?”可能我短暂的沉默让少年感觉到了自己的鲁莽和冲动,也可能是我的诚恳打动了少年,他勉强低低地“嗯”了一声。
果然就写了几句:“雪花是有形状的,我都仔细观察过,有最普通的六角形(他画了个类似的形状),有的是六边形(画了个六边形),甚至有的像极了菊花(画了一朵花的模样),可爱极了。被风一吹,雪漫天狂舞。我一心想超越雪的速度,谁知雪太快,每次都轻而易举地逃掉——雪跑得比我快。抬手想抓雪,一望手心,却只见一滩水迹。”
我看完后哭笑不得,明显没有之前讲述的眉飞色舞,我拿过笔说:“我也写一些吧。”写完后拿给正在看《鹿鼎记》的少年看,少年扔下了手中的书,故作倨傲地说:“那我就看看吧!”
“衣袖上落了一些雪花,有六角形的,有六边形的,我居然发现有菊花状的雪花,小小的,狭长的‘花瓣’微微卷曲着,晶莹剔透,精致极了。一朵朵‘菊花’开满了衣袖,开遍了大地,我似乎嗅到了那菊的芳香……雪跑得比我快,我怎么都赶不上它的脚步。静静地站立,伸出双手,它又乖乖地轻轻地旋转着轻盈的身躯,落在我的手上,转眼间,就被我的热情融化了……”少年禁不住读出声来,然后由衷赞叹:“老妈,你写得可真好!”我说:“在以前,我也写不出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就记录一些小事,感觉写得很困难,慢慢地,写得越来越好。你看,我现在都收到好几笔稿费了。妈妈正在努力做你最优秀的妈妈呢。”少年点点头,他看到妈妈的小文章发表,每次都会和我一样喜悦,并送上一句夸奖的话。
我说:“有勇气征服困难、征服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以后,有好玩的事情,我们就记下来,就像今天这样,你在上面写,我在下面写,好不好?”少年愉快地答应了。
学校教育连线:学生饱满的激情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没有了激情,学习这条船就犹如没有了帆,无法破浪远航。因此,教师应该怀有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有智慧地引导每一个孩子真心感受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让学习的愿望成为富有成效的积极情感”。
教育教学不是一场场刻意的谈话,更不是一场场追逐分数的战役,它应该有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深刻的思考,坚强的意志……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像暖春的嫩芽,盛夏的蝉鸣,金秋的田野,严冬的冰凌,树杪的清风,夜空的明月……这些本应该和教育教学相连,天地万物本就该成就教育教学,成为学生最广阔的学习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新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