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不少事业单位例如地质勘查单位逐步转为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逐渐转向公司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成为核心内容之一,并成为人们不断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性,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
关键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问题;对策
为了能够确保企业各方面信息的准备和可靠性,以及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性,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是企业经营效益获得提高的主要方针,并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督不仅防范企业面临的风险,而且使企业经营的目标获得实现。由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着企业会计舞弊和信息失真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是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性
由于在国有企业发展和完善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力度,许多内部控制行同虚设,导致大量违规行为和经济犯罪现象出现。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且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失去真实可靠性。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状况下,国有企业构建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督不但使企业的管理更科学,而且使企业的管理更具法律要求。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能够有效的维护企业资产安全、能够使企业的管理治理结构更完善、能够使企业建立更为有效的防腐和惩治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尽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同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重要的任务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同时还需要推行项目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汁的监督作用。地质勘查企业或大规模的工程施工企业需要设立审计部,负责对二级单位工程项目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用审计的手段加强对项目部和项目负责人的监督约束力度,及时发现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弊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改制后,内部审计部门的身份产生了改变,其职能的服务性会进一步凸显,将会置身于社会审计的竞争行列之中,同时也将面临内部监事会的挑战,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问题
其一,企业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企业文化被忽略。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许多企业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局限于执行业务规章制度方面,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不重要,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区分开来,重点抓企业的经济效益,忽略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作为企业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文化支持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现,但是由于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了一种重过程和人情的管理文化,因此导致依靠制度和程序等标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被弱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设置形同虚设。
其二,企业不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中,企业治理结构属于最高层次,有效和完善的治理结构将直接关系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坚实基础。相反,企业的内部控制就如同无源头的水,无根的树,企业产权主体严重出现缺位和权责范围不清楚等现象,管理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治理。由于企业在业务流程方面,出现较大的资产和授权控制漏洞,并且在业绩考核方面没有落实到位,多以走形式为主,尽管机制非常先进和完善,但是在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控制,因此,导致企业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其三,企业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以及缺乏全面的控制活动与较强的控制力度。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加大了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力度和经营风险。由于企业风险涉及内部和外部风险,如果企业一再接受这些风险,不加强风险意识和采取应对风险机制进行控制,企业会因为自身无法承担风险而导致企业运营失败。同时,企业在业务环节上缺乏总体规划,为了完成考核任务采用敷衍的收入来掩盖实际收入情况,不仅缺乏科学管理,而且监督人员未独立,导致企业形成脱节。
其四,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许多内部监督制度多而空,导致监督工作乏力。由于强制性的内部控制评估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运作的主要条件。许多国有企业在受到宏观监管要求的限制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无法实现定期评估,甚至评估多以形式方式展现。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管控管理的改进和完善,而且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的真实目的。同时,许多国有企业职能的交叉和缺乏有效举报和调查渠道处理程序,也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未能发挥作用的关键。
三、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对策
其一,加强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加大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企业工作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力量,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企业文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实际效果与效率,因此,不断培养员工的管理和制度,以及法律意识,将考核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内部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并且根源上消除各种舞弊违法行为。同时还要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状况下,创设有特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
其二,完善、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首先,明确企业职责,将董事会相关人员与管理人员职责区分开来,为了使管理层的监督得到实现,选取有经验和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进行管理,并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调节员工间的关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避免权责范围的不清晰,科学进行治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严格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标准,有计划和有控制的执行企业控制和监督,以确保内部控制与监督根本目标的实现。
其三,加强企业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企业为了辨别各种风险的存在和影响度,根据不同的风险将风险评估标准制度化,以及构建预警系统和更新管理内容,作为企业的经常性工作,减少企业损失。并且还加强企业财务事前、事中、事后预算控制。
其四,构建独立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监管工作。对会计工作定期进行质量考核,将考核的结果与奖励相挂钩,将财务监督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并制度化和独立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定期进行检查,例如:企业的财政状况、经济支配等方面业务报告给审计部门,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安全、有效性。同时,还要扩宽和规范,以及转变审计行为,避免出现漏洞和舞弊行为,全方位实现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督与评价。
总而言之,在国有企业全面的发展中,由于企业内部各方面机制都在发生着转变,因此,企业内部以往的控制和监督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国有企业的制度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不仅能够确保企业运营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够防范企业面临的风险,使企业经营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茂洲;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1年04期
[2] 罗礼平;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并存还是合一?——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冲突与完善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9年03期
[3] 王伟;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2年10期
[4] 王现刚;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2期
关键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问题;对策
为了能够确保企业各方面信息的准备和可靠性,以及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性,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是企业经营效益获得提高的主要方针,并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督不仅防范企业面临的风险,而且使企业经营的目标获得实现。由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着企业会计舞弊和信息失真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是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性
由于在国有企业发展和完善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力度,许多内部控制行同虚设,导致大量违规行为和经济犯罪现象出现。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且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失去真实可靠性。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状况下,国有企业构建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督不但使企业的管理更科学,而且使企业的管理更具法律要求。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能够有效的维护企业资产安全、能够使企业的管理治理结构更完善、能够使企业建立更为有效的防腐和惩治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尽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同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重要的任务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同时还需要推行项目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汁的监督作用。地质勘查企业或大规模的工程施工企业需要设立审计部,负责对二级单位工程项目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用审计的手段加强对项目部和项目负责人的监督约束力度,及时发现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弊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改制后,内部审计部门的身份产生了改变,其职能的服务性会进一步凸显,将会置身于社会审计的竞争行列之中,同时也将面临内部监事会的挑战,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问题
其一,企业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企业文化被忽略。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许多企业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局限于执行业务规章制度方面,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不重要,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区分开来,重点抓企业的经济效益,忽略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作为企业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文化支持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现,但是由于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了一种重过程和人情的管理文化,因此导致依靠制度和程序等标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被弱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设置形同虚设。
其二,企业不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中,企业治理结构属于最高层次,有效和完善的治理结构将直接关系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坚实基础。相反,企业的内部控制就如同无源头的水,无根的树,企业产权主体严重出现缺位和权责范围不清楚等现象,管理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治理。由于企业在业务流程方面,出现较大的资产和授权控制漏洞,并且在业绩考核方面没有落实到位,多以走形式为主,尽管机制非常先进和完善,但是在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控制,因此,导致企业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其三,企业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以及缺乏全面的控制活动与较强的控制力度。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加大了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力度和经营风险。由于企业风险涉及内部和外部风险,如果企业一再接受这些风险,不加强风险意识和采取应对风险机制进行控制,企业会因为自身无法承担风险而导致企业运营失败。同时,企业在业务环节上缺乏总体规划,为了完成考核任务采用敷衍的收入来掩盖实际收入情况,不仅缺乏科学管理,而且监督人员未独立,导致企业形成脱节。
其四,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许多内部监督制度多而空,导致监督工作乏力。由于强制性的内部控制评估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运作的主要条件。许多国有企业在受到宏观监管要求的限制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无法实现定期评估,甚至评估多以形式方式展现。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管控管理的改进和完善,而且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的真实目的。同时,许多国有企业职能的交叉和缺乏有效举报和调查渠道处理程序,也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未能发挥作用的关键。
三、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对策
其一,加强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加大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企业工作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力量,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企业文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实际效果与效率,因此,不断培养员工的管理和制度,以及法律意识,将考核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内部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并且根源上消除各种舞弊违法行为。同时还要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状况下,创设有特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
其二,完善、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首先,明确企业职责,将董事会相关人员与管理人员职责区分开来,为了使管理层的监督得到实现,选取有经验和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进行管理,并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调节员工间的关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避免权责范围的不清晰,科学进行治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严格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标准,有计划和有控制的执行企业控制和监督,以确保内部控制与监督根本目标的实现。
其三,加强企业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企业为了辨别各种风险的存在和影响度,根据不同的风险将风险评估标准制度化,以及构建预警系统和更新管理内容,作为企业的经常性工作,减少企业损失。并且还加强企业财务事前、事中、事后预算控制。
其四,构建独立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监管工作。对会计工作定期进行质量考核,将考核的结果与奖励相挂钩,将财务监督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并制度化和独立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定期进行检查,例如:企业的财政状况、经济支配等方面业务报告给审计部门,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安全、有效性。同时,还要扩宽和规范,以及转变审计行为,避免出现漏洞和舞弊行为,全方位实现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督与评价。
总而言之,在国有企业全面的发展中,由于企业内部各方面机制都在发生着转变,因此,企业内部以往的控制和监督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国有企业的制度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不仅能够确保企业运营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够防范企业面临的风险,使企业经营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茂洲;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1年04期
[2] 罗礼平;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并存还是合一?——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冲突与完善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9年03期
[3] 王伟;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2年10期
[4] 王现刚;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