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果说运动员是一块玉,那么教练员就是雕塑家,可见教练员对运动员成才的影响之大,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必不可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教练员类型、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及其对执教水平的影响进行总结与归纳,力图为教练员扩充知识结构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教练员 知识结构 执教水平
北京奥运会2008年,中国位居奖牌榜榜首,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依然在金牌榜赫赫有名,教练员们的执教水平和执教能力却是有目共睹。但是,面对竞争愈演愈烈的竞技体育,教练员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才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教练员类型、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及其对执教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归纳。
一、知识结构释义
所谓的知识结构一般是指知识在个人脑内的组合状态,包括各种知识间的占有比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功能。
二、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及其各知识层次的作用
有关教练员的知识结构,近年来有很多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T”型结构,“力”型结构,还有“工”型结构等。“工”字型结构“一横”表示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文学、数理化等知识,它们是知识扩展的基础;中间一竖为专业知识,包括体育各类科学理论和专业运动技战术理论知识;而顶上一横表示专业上的广征博采。还有学者 把优秀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核心知识,也就是专项知识;第二层是专项基础知识、选材知识;第三层是医疗保健知识,是辅助知识性知识。教练员知识结构成具有一定的层次,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自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
(一)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
基础文化知识可帮组教练员更好的、更准确的表达运动训练中专项技能、技巧,是教练员提升自己,扩展知识的基础。教练员基础文化知识应具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大多“运动员派”教练员,他们通常很小就到专业队从事专业训练,大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化学习,但有具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后通过扎实的专业经验和长期阅读积累,或经过后来的不断进修和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名优秀教练。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教练员提升理论知识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教练员知识结构的基础。
(二)专业知识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教练员知识结构的核心,它包括专项技、战术知识和运动训练与比赛实践经验,其中后者尤为重要,国家队、专业队教练员大多都是优秀运动员转型而来,其在运动员生涯所积累训练与比赛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大赛中积累的丰富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技战术经验,常常是教练员用来指挥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致胜法宝。这也是很多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转型成教练员后,而迅培养出一大批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原因之一。而体育院校毕业的教练员,他们大多在业余体校和体育院校任职,通过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在体育理论知识上有明显优势,但执教能力与“运动员派”教练员相比,执教水平略低。这充分说明,专业知识是教练员知识结构的核心。
(三)专业基础理论是支撑
教练员掌握一般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理论,可有效地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更清晰的把握运动训练的各种规律;其次是运动心理学,运动员常常要面临训练和比赛巨大的压力,而教练员的一言一行的运动员影响甚大,懂得运动心理学知识,在自我调节的同时还可帮助运动员缓解压力,因此,运动心理学尤为重要;运动保健学、体育营养学,可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体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让运动员尽快的投入的训练中,也是运动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良药;运动队有那么一句话,“三分训练、七分管理,”教练员身兼数职,是运动队的领头人,因此,体育管理学知识有助于更好的开展训练工作;现代化社会,计算机时代,教练员的工作逐渐与电子仪器打上了交道,如何更快速,更精准的得到运动员的各种指标,体育统计学知识不可小觑。
(四)相关学科是辅助
要成为一个优秀教练员,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懂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一些相关学科作为教练员执教、管理理念的支撑。哲学使人深省,人文学科使人越发能站在人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竞技体育是人类积极向上精神最直白的体现,然而现代社会,功利价值取向越来越明显,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引发很多竞技体育异化现象,如唯金牌至尊、兴奋剂、假球、黑哨、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显现,这不但有违奥林匹克精神,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会受到重创。因此,教练员的自身的人文素养,对运动员的心理及对竞技体育的解读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哲学、人文学科知识不仅可提高教练员自身的素养,也是竞技体育发展对教练员的必然要求,这对了教练员体育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对教练员认识水平和观念重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决定其执教理念,执教理念决定其执教水平。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其中,基础理论文化知识是基础,专业知识是核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支撑,相关学科是辅助。
参考文献:
[1] 尹军.对我国部分项目优秀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01).
[2] 吴飞,刘国斌.我国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的知识结构[J].体育学刊.2007(03).
[3] 李雪松.排球教练员执教水平的提高途径[J].运动.2011(04).
关键词 教练员 知识结构 执教水平
北京奥运会2008年,中国位居奖牌榜榜首,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依然在金牌榜赫赫有名,教练员们的执教水平和执教能力却是有目共睹。但是,面对竞争愈演愈烈的竞技体育,教练员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才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教练员类型、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及其对执教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归纳。
一、知识结构释义
所谓的知识结构一般是指知识在个人脑内的组合状态,包括各种知识间的占有比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功能。
二、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及其各知识层次的作用
有关教练员的知识结构,近年来有很多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T”型结构,“力”型结构,还有“工”型结构等。“工”字型结构“一横”表示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文学、数理化等知识,它们是知识扩展的基础;中间一竖为专业知识,包括体育各类科学理论和专业运动技战术理论知识;而顶上一横表示专业上的广征博采。还有学者 把优秀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核心知识,也就是专项知识;第二层是专项基础知识、选材知识;第三层是医疗保健知识,是辅助知识性知识。教练员知识结构成具有一定的层次,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自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
(一)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
基础文化知识可帮组教练员更好的、更准确的表达运动训练中专项技能、技巧,是教练员提升自己,扩展知识的基础。教练员基础文化知识应具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大多“运动员派”教练员,他们通常很小就到专业队从事专业训练,大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化学习,但有具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后通过扎实的专业经验和长期阅读积累,或经过后来的不断进修和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名优秀教练。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教练员提升理论知识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教练员知识结构的基础。
(二)专业知识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教练员知识结构的核心,它包括专项技、战术知识和运动训练与比赛实践经验,其中后者尤为重要,国家队、专业队教练员大多都是优秀运动员转型而来,其在运动员生涯所积累训练与比赛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大赛中积累的丰富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技战术经验,常常是教练员用来指挥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致胜法宝。这也是很多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转型成教练员后,而迅培养出一大批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原因之一。而体育院校毕业的教练员,他们大多在业余体校和体育院校任职,通过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在体育理论知识上有明显优势,但执教能力与“运动员派”教练员相比,执教水平略低。这充分说明,专业知识是教练员知识结构的核心。
(三)专业基础理论是支撑
教练员掌握一般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理论,可有效地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更清晰的把握运动训练的各种规律;其次是运动心理学,运动员常常要面临训练和比赛巨大的压力,而教练员的一言一行的运动员影响甚大,懂得运动心理学知识,在自我调节的同时还可帮助运动员缓解压力,因此,运动心理学尤为重要;运动保健学、体育营养学,可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体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让运动员尽快的投入的训练中,也是运动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良药;运动队有那么一句话,“三分训练、七分管理,”教练员身兼数职,是运动队的领头人,因此,体育管理学知识有助于更好的开展训练工作;现代化社会,计算机时代,教练员的工作逐渐与电子仪器打上了交道,如何更快速,更精准的得到运动员的各种指标,体育统计学知识不可小觑。
(四)相关学科是辅助
要成为一个优秀教练员,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懂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一些相关学科作为教练员执教、管理理念的支撑。哲学使人深省,人文学科使人越发能站在人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竞技体育是人类积极向上精神最直白的体现,然而现代社会,功利价值取向越来越明显,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引发很多竞技体育异化现象,如唯金牌至尊、兴奋剂、假球、黑哨、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显现,这不但有违奥林匹克精神,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会受到重创。因此,教练员的自身的人文素养,对运动员的心理及对竞技体育的解读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哲学、人文学科知识不仅可提高教练员自身的素养,也是竞技体育发展对教练员的必然要求,这对了教练员体育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对教练员认识水平和观念重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决定其执教理念,执教理念决定其执教水平。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其中,基础理论文化知识是基础,专业知识是核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支撑,相关学科是辅助。
参考文献:
[1] 尹军.对我国部分项目优秀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01).
[2] 吴飞,刘国斌.我国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的知识结构[J].体育学刊.2007(03).
[3] 李雪松.排球教练员执教水平的提高途径[J].运动.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