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地形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53602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自然亲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必须重视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增加园林绿化的覆盖率,微地形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的概况、作用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园林绿化;微地形;概况;作用
  选取地形塑造与大面积草坪配置结合的形式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景观要素,进行开放式草地的营造。通过观赏者不同视角与不同时间内地形的陡缓光影改变,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空间。通过地形塑造与疏林草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配置,将园林构筑物、观赏性极强的园林植物设置到地形最高点,并将其作为园林整个绿地建设的景观点,以此吸引观赏者的视线,并以自然式园路加以辅助,通过植物材料框景等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让观赏者与自然亲近,享受自然风景。
  在封闭空间微地形植物配置中,可进行单一高大树种的大片种植,以此将树丛气氛有效提升,并进行大自然意境的创建。通常以大乔木为主,或选取一类或2类树种进行散植。尽可能通过附近自然地形进行山林草地景观营造。在林外可通过地形高低变化,进行林冠线、天际线的创建,以此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一、微地形的概况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建设中选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与起伏错落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但这种地面具有较小高低起伏幅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因具有较小用地规模,目前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在园林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遵循坡度起伏流畅程度微地形可以分为曲线型与直线型两种类型。通过柔和流畅曲线来进行地形地貌模拟,进而实现自然倾向风景的营造这就是曲线型微地形,最常见的形式为草坡。作为微地形最常见的形式,直线型微地形是指利用直线条在微地形设计中,进行起伏地形地貌的营造,园林绿地设计中最常见的形式,如嵌草大台阶等。
  二、园林绿化中微地形景观的作用
  1、景观作用
  塑造园林微地形对园林绿地景观层次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微地形合理配置植物可将园林植物立面、立体视觉效果充分体现出现。除此之外,在建设园林微地形时可对植物种植高度进行有效提升,在丰富园林景观特色的同时,达到园林绿地艺术感提升的目的。
  2、空間作用
  在营造园林景观空间感时,微地形可进行多类空间的塑造,如开放型、半开敞式、垂直型等,于此同时,也可将微地形充分结合园路铺设,并配置与之相适应的植物,以此达到引导路线的目的。因地形具备高低起伏的特点,在种植单品植物与设计方面,可形成极具韵律的天际线或林缘线,并能实现各类园林设计方法,如障景、夹景等。
  3、生态作用
  园林微地形景观的应用可提供多种环境,如干、湿、水中等,在地区小环境改变中具有重要功能。利用高低起伏改变的方式园林微地形可对园林绿地各个位置的光照条件加以改善。同时,因地形变化,极易出现阳、阴坡,以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满足各类植物生长需求。微地形应用还可起到绿地地表面积增加的作用,是绿地蓄水功能、防风、防灾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三、园林绿化中微地形景观的应用
  微地形设计,可以进行园林景观的创造并能将其丰富性、层次感及空间感体现出来,同时进行一个个独特趣味空间的营造。利用植物的形态微地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空间形态塑造与丰富,确保人居环境能够充分融合到大自然内。1、道路绿地微地形的应用
  狭长地形是道路绿化带最常用的形态,并属于封闭与垂直空间。为达到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良好效果,必须重点突出植物配置的立面效果及空间构成。在符合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必须对植物高低配置加以重视,做好地形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选用“龟背状”或楔状作为地表的主要形式,这种情况下能够对道路的连续性与方向感进行有效提升,并能对排水、地下管线、管沟设置的要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在提升其景观层次感的同时,对扩散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起到阻隔作用,进而推动生态环境的发展。在设计微地形时,一般都会选用乔木、灌木、花草等植物的合理搭配,进而达到绿化道路的效果。
  2、街头绿地微地形的应用
  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街头绿地具有较多形态,其位置主要分布为道路交汇处及其两侧,以开放与半开放空间为主要类型。街头绿地适当配置微地形及植物,不仅能够对道路几何、规则的线形进行软化,更能进行生态、自然园林景观空间的营造。
  3、住宅区绿地微地形的应用
  低容积率与高绿化率为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的主要特点,要求人均绿地率在4平方米以上,应对绿地布设合理性加以重视,实现生态化、景观化有效结合的目的。但居住区绿地景观往往存在用地紧张、地下水位较高等问题,同时因建筑区域绿地较为零散,为最大限度对起到景观丰富的作用,可通过微地形处理,设置良好的植物景观效益,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达到建筑区域绿化面积增多的目的,使人充分融入自然。其特点如下:
  首先,植物景观层次的增加。在层次上起伏地形可确保植物存有相应变化,存在景深特点及阴面、阳面等。
  其次,绿地面积增多。居住区域绿地营造中,其具有多种绿地形态与空间类型,但缺陷在于地面较小。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可向空中发展,也就是堆地形等,以此对地下水位较高的问题加以改善,并能为高大景观植物种植提供有利条件,如雪松等。也可选取挖地造湖等方式,以此对绿地面积有效增加,丰富景观层次。
  再次,排水通畅。在排水施工中起伏地形设计对其通畅性极为有利。也可收集地表水再利用,并将其作为水系补充水或灌溉绿化水使用。
  最后,通过对地下车库荷载能力的分析,要求必须在1.6米以下有效控制居住区内最高覆土高度。为达到绿地空间形态增加的效果,居住区需可进行集中绿化,通过微地形的合理运用,达到景观丰富的目的。
  4、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廣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然亲近和自然相融成为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逐渐由个体生活空间的发展转化为注重群体情感的交流,注重个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对山水地形的环境情有独钟,历代造园师们都把地形的处理当作是造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造园效果及人们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 渠志勇. 园林微地形植物造景应用初探[J]. 同煤科技. 2010(02).
  [2] 王璐,孙佳,刘海燕. 微地形在园林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3] 肖飞,杜耘,凌峰,高爱雄,李元征. 江汉平原村落空间分布与微地形结构关系探讨[J]. 地理研究. 2012(10).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规模逐步扩大。现代建筑是为人们提供生活空间的休闲场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因而,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现代化要求除了要满足其居家功能更要求通过一定的创新技术带来高附加值的服务。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建筑智能化为代表的建筑电气设备与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概况  一、建筑电气工程及智能
摘 要: 随着建筑工程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各类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处理。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內容,其施工效果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为此,本文主要对机电安装的概况、施工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机电安装;工程建设;技术应用;概况  建筑工程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工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建设要求的不断地提高,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作为建
摘 要: 排水系统不畅是导致桥面断裂的主要原因,不仅影响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还会对过往车辆造成安全威胁,因此,在路橋施工中做好防水路基面的施工尤为重要。本文在充分了解道桥防水路基面损害原因的基础上,对道桥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流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道桥工程;防水路基面;损害原因  一、道桥防水路基面损害原因  造成道桥防水路基面出现破坏和损害的原因众多,如果只进行表面的强化和封堵不能解
摘 要: 为提高桥梁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重视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虽然我国在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并做好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交通运输行业内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结合本人的一些工程实践经验,本文对我国现阶段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提高桥梁工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桥梁工程;后张法;预应力技术
摘 要: 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防止反射裂缝和抗车辙能力,主要用于沥青路面结构的基层,国内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应用于沥青路面下面层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论文对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30)应用于沥青路面下面层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 ATB-30;下面层;施工技术  一、沥青路面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沥青路面所使用的基层主要为半刚性基层,这主要是由于半刚性基层具强度高、
摘 要: 乳化沥青作为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材料,将其应用到公路工程就地冷再生技术,可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交通事故率。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在充分了解就地冷再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规范施工工艺,才能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公路工程;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  一、乳化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特点  通过一定的比例将沥青材料和矿物材料进行混合并进行面层铺设的道路统称为沥青路面道路。在我国公路工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显著提高。汽车发动机是汽车零部件的核心部分,也是启动汽车的唯一部件,其质量性能保障不仅保证汽车安全驾驶,还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因此,做好汽车发动机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十分重要。文章将对企业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展开讨论,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并对其日常保养与维修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维修;保养  发动机是汽
摘 要: 伴随公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所面临的施工环境也更为复杂,为保证工程使用性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取相应技术,加强质量控制措施。粉喷桩技术属于化学加固法,具有工期短、施工便捷等优点,且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在公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粉喷桩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公路工程;粉喷桩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公路工程的建设事业不断
摘 要: 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工程施工质量存在不足之处,不仅会影响公路工程的使用性能,严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影响过往车辆的正常行驶。因此,必须结合公路工程实际情况,选取相应施工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石灰土路基施工工艺,并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公路工程;石灰土路基;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攀升状态,目前机动车数量已经达到2.9亿辆,公路工程在投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不断发展,对路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传统的沥青路面已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国内外对沥青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改性沥青作为一种有效提升沥青品质的途径,得到了广泛地认可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SBS中聚苯乙烯组成的硬段和聚丁二烯组成的软段赋予了改性体独特的性能,使其成为沥青改性剂中适应性最强、效果最好的改性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