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低碳绿色生产氢源思考与探索

来源 :化工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2007年至今的思考、探索和沉淀,本文认为中国钢铁工业脱碳转型依然沿世界现有的钢铁发展规律,从以高炉和转炉的长流程转向电炉钢加直接还原铁为代表的短流程,中国在这一低碳化转型过程中卡脖子问题是没有直接还原铁生产的氢资源,世界直接还原铁生产基本以天然气为氢源,但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现状利用天然气生产直接还原铁不具可行性.依据本文作者团队近15年的科研实践,提出:各类煤气可成为中国近期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可行氢源,中期为电替代炼厂干气及电烯干气,远期则为光伏风电的电解水制氢,以上氢源可支撑中国钢铁工业的氢冶金低碳化转型.以上述中国氢源路线图,开发低碳绿色氢冶金棋局技术是当务之急.本文提出应集政府、头部企业和科研单位一体化三螺旋合作攻关示范,易于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攻克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化生产的瓶颈.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机制、危险因素、检测手段等进行简要阐述,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早期纠正以改善预后.方法 通过查阅,收集国内外关于创伤性颅脑损伤合并凝血病的诊断治疗的文献并综述.结果 TBI患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是TBI临床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结论 凝血障碍和出血进展是TBI临床管理中的重大且持续的挑战,尚待进一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阐明TBI后止血异常的各种表型和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以解决TBI后凝血血异常、制定有针对性和个体化
为探明纳米零价铁(nZVI)/BC与(Cu-Pd)/BC联合作用对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机理,分别负载纳米金属于小麦秸秆生物炭上,制得nZVI/BC与(Cu-Pd)/BC两种复合材料,并通过SEM、TEM、EDS、XRD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从nZVI/BC的SEM中可以看出,纳米零价铁较好地分散在生物炭(BC)上面;从(Cu-Pd)/BC的TEM图中看出,纳米铜钯均有效地负载于BC上且分布均匀.结果表明,nZVI/BC:(Cu-Pd)/BC体系中硝酸盐的去除率可达100%,氮气转化率达到42%.当pH为4.05
电解锰渣是电解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锰矿石酸浸渣,富含锰、铁等活性组分,理论上可催化氧化SO2实现烟气脱硫,同时脱硫后的电解锰渣可资源化利用,然而目前尚未见电解锰渣矿浆脱硫的研究报道.本文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电解锰渣浆液脱除SO2性能的影响,探究了电解锰渣浆液烟气脱硫的过程机制.结果表明:锰渣粒径为200目(<75μm)、锰渣浆液初始浓度5000mg/L、气体流量400mL/min、进口SO2体积分数0.2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80min的条件下,电解锰渣浆液脱硫率最高可达93.87%.脱硫前后电解锰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