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li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语文教材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灵魂,即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一、运用教学导语,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教师一登上讲台,学生就会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心理转变,这时,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情感基础。如我讲《春》一课的导语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莺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像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出文章的内容,又有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去的作用。
  二、在阅读讲解中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真正的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应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具体而言,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文本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观照和解读。如读《红楼梦》,青年人读到的是宝黛爱情,中年人读到的是四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和生存环境,老年人则品味的是世态炎凉和人生归宿。教学时,教师如果把五六十岁的人的理解硬塞给学生,美其名曰“讲深讲透”,学生能接受吗?很显然,学生情与作品情、学生情与教师情没有建立一个立体互动的平台,这些情感只在各自的平面上流淌,情感的互动只是一种架空的形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文本的观照和解读不需要教师作定性的解释说明,而应表现为一种直觉,对文本所应有的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教学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动机需要,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或以高尚的情感净化人的灵魂,或以完美的人格陶冶人的情操,或以其哲理启发人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音乐、美术和语言三种艺术手段完美结合:以震撼心灵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情感的感悟;以美丽的画面牵动学生对情感的体验;用感情丰富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其进入文章的情感意境中。总之,创设情景、利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情绪,是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以激情饱满的朗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将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情操。朗读有一个过程,读一遍、二遍、三遍……不断地读,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就会渐渐明晰,直至最终达到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目的。学生是否真的感受和欣赏到作品中的艺术美了,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就是最好的检验方式。
  叶圣陶先生把朗读称为美读。他在谈到美读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的那个样子。所读的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先生对美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改变了“有口无心”式的阅读方法,提出要做到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调动所有的感官,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沟通,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了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爱祖国、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懂得如何做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现状进行简单分析,提出了创新与改革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的主要方法,旨在通过多种措施并举的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适合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一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一)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  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
一、击剑运动员自信心得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信心是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一个运动员要想在强手如林的体育竞技场上战胜对手,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自信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击剑运动是一项一对一对抗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同时也是一项观赏性很强的格斗类项目。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不仅讲究技术,更讲究战术,运动员需要斗智斗勇,自信心显得尤其重要。  我校击剑运动员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家庭,他们自信心得个体差异很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若
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以“随文练笔”这一角度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随文练笔的概念及其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最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践行随文练笔模式所常见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使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呢?这就需要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怎样才能当好一位小学班主任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动之以情情感互动”是师生交流的捷径。  现在常常听到老师们感慨“如今的学生真难教”,的确新时代的小学生们早熟接受了
期刊
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胜。学生一旦时英语产生兴趣,就 像掌控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经过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 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竞争,乐于学习,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  一、培养学习兴趣的依据和作用与其它学科相比  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儿童天性爱玩、生性好动,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各种有趣的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那如何开展活动提高课堂实效呢?多年的教学生活让我体会到教师要关注活动的质量,用简单的活动提高品德与生活课课堂效率。  一、简单活动源于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重视儿童的生活,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
期刊
学校人事专干是指在学校里从事教职工调动手续办理;人事档案的整理、归档;人力资源基础表格制作及分析;教职工继续教育培训;教职工全年工作考核评估;上级人事政策方针传达、解释等工作的专职人员。人事专干的素质和能力高低与学校办学工作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学校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经济关系、生活内容等等都走向多样化和多元化,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