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多实践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rla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一书,其中一个很抢眼的关键词是“实践”,而不是之前强调的“探究”。刘默耕老师很早就提出要让孩子真刀真枪地搞科学,其实讲的就是要注重科学实践。注重科学实践的课堂教学,应最大可能地让孩子们体验到类似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包括类似科学家的工作程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科学研究是一个多样性方法的集合,科学课堂教学应力争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地为学生提供科学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轮轴》一课时,我们尝试采用三种教学策略,设计了三个层次,期望通过逻辑推理、游戏体验、数据验证等手段,让学生多实践,从而顺利地建构轮轴概念。
  一、知识迁移,逻辑推理
  历史上很多重大发现都源于推理,推理在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爱因斯坦认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我国古代也有“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的说法。动手是科学实践,逻辑推理也是科学实践。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学会逻辑推理。
  基于这样的理念,《轮轴》一课上课伊始,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创设情境,以期让学生亲历这样的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今天我帶来1根杠杆,现在要用它提起重物(演示),请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并说说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生:支点在滚筒中间位置,动力点是手把住的地方,阻力点是挂钩码的地方。这是省力杠杆,因为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
  师:现在,我想让钩码离开桌面继续上升。(单手转动杠杆提重物)你们看有什么问题吗?是的,我的手被挡住了,谁能想办法让它继续上升?
  (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再加1根杠杆,我试一试。(教师一试,真的提起来了)好主意!可是提升一小段后又被挡住了,我还想继续提高重物怎么办?
  (学生提出,可以再加1根,以此类推,由2根杠杆加到4根。)
  师:虽然4根杠杆很容易使钩码连续上升,可是我两个手拨动的距离很大,要想距离小点、再小点、再小点,该怎么办?
  (学生提出,可以加杠杆,加到6根、8根。教师出示课件:由2根到4根,再到6根、8根,最后变成圆形。)
  师:这有个铁环,我把它固定在杠杆上,这样确实能连续提起钩码了。这个装置太神奇了,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生:轮轴。因为它由轮和轴组成,轮带动轴一起转动。
  师:刚才这个轮轴是由多个杠杆变形成的,你能在轮轴上找到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吗?
  (学生回答,略。)
  师:你能根据杠杆的原理推测出使用轮轴是省力还是费力吗?
  生:是省力的。因为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
  ……
  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习用证据和推理说话。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杠杆知识,调用学生前概念,为知识迁移打下基础。然后创设了“如何让钩码连续上升”的问题情境,在问题的驱动下,师生一起共同组装模型,完成了由杠杆到轮轴的演变。现场组装的轮轴模型、动态的课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很容易认识到“轮轴就是一个连续转动的、变形的杠杆”。有了前面杠杆知识的铺垫,学生顺利地推测出了轮轴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游戏体验,亲自感受
  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其外部学习动机占据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科学实践的课堂必须适合儿童特点,尊重学生的年龄差异,迎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先后设计了掰手腕、吊重物两个游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在“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
  游戏:掰手腕(安排在正式上课之前)
  师: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比力气的游戏,叫掰手腕。
  (老师请学生推荐一位力气最大的同学,并请有勇气挑战他的同学一起到前面掰手腕,结果力气大的同学获胜。)
  师:一局过瘾吗?我们再来一局。我这里有一个道具水桶,水桶上有一个标志,力气大的握住水桶口,力气小的同学握住水桶桶身,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水桶,标志转到哪个方向,朝这个方向用力的同学就赢。
  (力气小的同学轻而易举就获胜了。)
  师:在刚才的课前游戏中,为什么力气小的同学能够反败为胜呢?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这个小游戏让紧张的上课气氛一下子舒缓下来,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投入到游戏中。更重要的是,情境中内含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制造了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研究做好了铺垫。
  游戏:吊重物(安排在学生推测轮轴作用之后)
  师:刚才我们推测了轮轴可以省力,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做个小游戏体验一下。大家看,这把螺丝刀也是轮轴。找一找,哪是轮?哪是轴?
  (学生找出轮和轴。)
  师:我们现在利用这个轮轴来做一个吊重物的游戏。游戏有两种玩法:第一种玩法,把钩码通过细绳挂在轴上,单手转动轮,把钩码吊起来;第二种玩法,把钩码通过细绳挂在轮上,单手转动轴,把钩码吊起来。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每次用同一只手单手转动;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在玩的过程中体会有什么不同感受。)
  师: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种玩法比较省力。
  生:用轮带动轴更省力。
  ……
  师:我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现:力作用在轮上,轮带动轴省力。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应该多采用游戏、魔术等策略,因为游戏更受学生欢迎,教学中引入游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让学生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研究过程。
  三、实验探究,数据验证
  动手做实验是教师常用、学生喜欢的科学实践形式,但就是这样一种常用的方法,很多教师不仅在理解层面上较肤浅,而且在操作层面上做的也不到位。仔细想想,过去的确有教师把实验课上成了“手工课”,教师准备材料,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学生完成制作或实验,展示自己的成果等。虽然过程中也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交流,但由于教师认识不到位,不了解科学实践的内涵,导致学生做的、说的都是浅尝辄止。
  有研究表明,学生动手亲历探究只是科学实践操作层面的,科学实践不仅包括操作性探究,还应该包括理论性探究、社会性探究。换个说法,科学的精髓是论证的过程,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理论性探究为主导,帮助学生越来越自如、自发地运用科学证据和推理,建构和不断改进自己的科学理论。
  《轮轴》一课,为了让学生验证感受是否科学,教师设计让他们做了“轮轴省力,轮越大越省力”两个实验活动,这两个活动是教材上没有安排的。增加这样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证明自己的假设。同以往实验不同的是,我们更关注学生建构实验模型论证观点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动手做实验就是在寻找新的证据,就是在证据基础上检验自己的解释。
  实验一:认识轮轴省力
  师:刚才同学们在做游戏时,感觉用轮带动轴时更省力一些,你们的感觉可靠吗?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科学结论,你觉得可以吗?
  生:感觉不可靠,别人是不会信服的。
  ……
  師:那要怎样检验这个想法?还需要寻找哪些证据?怎样着手收集这样的证据?
  生:还需要做实验,用数据证明。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为了保证数据有说服力,还要思考做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形成一个初步方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看能不能帮到你们。
  (教师准备的材料有轮轴模型、钩码、线绳、弹簧测力计、实验记录单等。学生先分组设计,再全班交流,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生:先组装好轮轴,轴上绕上线,挂上钩码。轮上绕上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拉动测力计读数。
  生:一次数据不充足,应该多做几次,最少3次。
  生:使用测力计时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处,要慢慢拉动,等平稳后读数。
  生:一个人操作不了,小组成员要分好工,要合作。
  生:应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拉动钩码所用的力,再测在轮上拉起钩码所用的力,然后对两次数据进行比较。
  师:那你觉得看到什么样的数据就会证明我们的观点?
  生:轮上拉比直接提起数值小。
  ……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实验方案逐步完善了。我建议大家,可以按照箭头方向绕线,向上拉动测力计时更方便读数。实验中,还要把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便于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之后介绍实验数据及结论,如下图所示。)
  师: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力作用在轮上,轮带动轴转动省力。我们在使用螺丝刀拧螺丝钉时,就是轮带动轴转动,所以很容易把螺丝钉拧动。
  实验二:探究轮越大越省力的规律
  师:老师这还有一把螺丝刀,跟刚才的相比,有什么区别?
  生:轮更大了。
  师:为什么要把轮做的更大?
  生:为了更省力。
  师:那要进一步证明轮是不是越大越省力还需要寻找哪些证据?怎样着手收集这样的证据?
  生:跟前面一样,做个实验证明。把刚才的轮轴换成现在的轮轴,然后进行比较。
  生:做这个实验,只能改变轮大小这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其他注意事项跟实验一相同。
  生:要保证轴不变。
  生:可以与实验一比较做,每次钩码的个数与实验一保持不变,这样省时高效。
  师:你觉得获得什么样的数据就可以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生:第二次的数据比第一次的小。
  ……
  (学生分组实验,之后介绍实验数据及结论,如下图所示。)
  师:大家的发现是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既然轮越大越省力,我们把螺丝刀的刀柄做得特别大,可以吗?
  生:不可以,轮太大了不方便。
  师:生活中,我们在使用轮轴的时候,不但为了要省力,还要方便。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呢?带给我们哪些方便?
  (学生举例。还有学生解释课前游戏:为什么力气小的同学在拧水桶游戏中能“反败为胜”?)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轮轴,还知道力作用在轮上,轮带动轴转省力;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运用比较推理、运用亲身体验、运用实验数据论证自己观点的科学方法。实际上轮轴的奥秘还有很多,我们以后继续研究。
  “动手”是由“动脑”驱动,是为“动脑”服务的。通过上面的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盲目让学生动手去做,而是用大量时间让孩子思考“需要寻找哪些证据”“怎样收集这样的证据”“获得什么样的数据证明观点”,学生在课堂中反复经历这样的思考过程,体现了科学课最本真的味道。
  当然,重视科学实践并不是标新立异,只是为了让课堂上科学的味道更醇厚,更原汁原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三十六计》之反间计的原文是: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意思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并巧妙地利用以攻击对方。科学课上的反间计,并不是诱使学生做出错误判断,而是指挑起学生之间的辩论。《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证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5种癌症杀手。农村地区癌症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而癌症高发地区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而全球最常见癌症依次为肺癌(180万,13%)、乳腺癌(170万,11. 9%)和结肠直肠癌(140万,9.7%);最主要致死癌症为肺癌(160万,19. 4%)、肝癌(80万,9.1%)和胃癌(70万,8.8%)。这些数据表明,癌症已经成为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在世界艺术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痴性,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沈建
《基于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学习性评价实践研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立项课题,该课题以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下文简称“《科学》教材”)的内容为基础,依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按照学习进阶的模式设定“学习性评价三级框架”评价体系。学习性评价是将“教”与“评”相互融合,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而评”,也不是为了给学
探究实验是在科学课中培养实证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实验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那么,从发现实验现象到得出科学结论的思维过程中,教师如何强化学生的实证意识呢?我以《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为例谈了几点措施:确定观察重点,引领探究与交流;改进实验材料,放大实验现象;坚持科学态度,搜集充足证据。  确定观察重点,引领探究与交流  新课程教育理想的状态不是教师在前面领着学生走,
护士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工作,纵览世界近代战争史,几乎每场战争都少不了战地护士们的身影。战场离不开护士,近代护理事业就源于战事,近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在19世纪中叶欧洲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率38名护士抵达前线,不分昼夜为伤病员清洗伤口、包扎换药,仅用半年时间就将英军受伤战士高达42%的死亡率下降到2.2%,创造了战争救护史上的奇迹。  南丁格尔在前线提灯巡视病房的美丽身影,定格在战地伤员的心中
单元概述  《物体的运动》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本单元对物体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并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重新审视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1、4.1、4.2、4.2、4.2、4.3、4.3和18.3中对3~4年级相关学习内容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科学知
《各种各样的天气》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了解天气》的第一课。在以前的教材中,这个内容一般放在三、四年级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后,认识天气现象调整到低年级。可能受以前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我发现在低年级开展这个内容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为此,我认真分析了教材内容,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趣味性。  调查学生前概念  通过前概念调查发现
【摘要】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深入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促使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创新。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档案传播的特征和优势,探讨档案文化传播的新策略和新方式。  【关键词】创新方式;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  档案文化由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来,是劳动人民创造性文化的成果,可以维系人际关系,同时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助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科学认识获得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科学事实再经过归纳概括、思维加工获得科学认识。其中,思维是人重要的认知活动,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本文通过分析思维发展对小学生形成科学认识的意义,阐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征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