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装神弄鬼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 作者:[美]大卫·布鲁克斯 译者:徐子超
  出版单位: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2年10月 定价:21.8元
  参考书籍:展江《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的语境与实践》
  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6月,25元 参考网址:http://www.eobserver.com.cn
  有一张报纸我一看就气,那就是《经济观察报》,能在这本杂志的专栏中直接把这句话说出来需要一点点勇气,因为这等于承认我个人的品味和《经济观察报》代表的那种优雅的“格调”格格不入。如果参照《布波族》的说法,《经济观察报》的头版文章就好像《纽约时报》婚庆版的文章,充分反映了一个文化精英阶层的名校、名人、名言、名词情结,也是“文笔优美、内容空洞”的典型代表,无论国际上发生了什么震天动地的事情,国内有了什么恶劣的丑闻,头版时刻提醒人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后现代全球化社会中”,而且重复重复又重复地告诉读者,“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
  但我不是上帝,读者才是。《经济观察报》卖的不错,特别是在大学生中特别受崇拜,有个小兄弟告诉我,他大学最后两年,收集了全部的《经济观察报》。我可能觉得这张报纸在装神弄鬼,但他却觉得这张报纸告诉他一种优雅的思考方式。嗯,现在我落伍了,原来把问题想清楚是不够的,还要想得优雅。例如某部门出台了一项明显是挨骂的狗屁制度,我这种直肠子只能想到一点:就是利益集团幕后政治博弈推出无耻分肥方案,但优雅而且“理性、建设性”的思考方法就是“当局采取全新管理模式,对抗全球化危机”,而且要引用从“约翰”到“约瑟夫”的20个外国人名来证明“当局”的合理性,最后还要感叹:“历史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
  唉,我们这种土人也学美国媒体,可是学的只是什么“水门事件”、“客观中立”、“紧紧盯住丫总统”,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政治狗仔队员;但是人家就能匪夷所思地学到理性和建设性,成为优雅的观察者。在一次会议中,清华大学一个年轻学者竟然批评在场的所有媒体工作者:“你们这些媒体人只知道报道政府负面消息”,“媒体(舆论)监督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而他的前辈李希光教授更是在新浪访谈时,认为现在新闻环境恶劣没有政府的丝毫责任,完全是新闻从业者本身素质差所致。
  在那次会议上,我差点没和那个学者吵起来。他说话充满了智慧,但我听他说话和看《经济观察报》一样憋气。不过现在我不会气了,因为连《英雄》这种“装孙子”到极点的东西也能成为中国电影的骄傲,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我们和他们不是一种人,而且他们那种人还有很大的市场。英国一家报纸如此报道《英雄》:《一个功夫片分裂了一个民族》,既然道不同,就各走各路。
  正如年度全国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的论文集标题所示,我们这些“土人”只认为一个好的媒体,在当下这个动荡困难的社会,应该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甚至成为弱者前行的力量。我的师长告诉我:“如果一个无视每天就在面前的巨大的不公正,还左右言他,我就认为他不够诚实”。不过,这对于中国媒体来说要求过高。其实报纸装神弄鬼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张艺谋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了:“任何人的不幸,只要放在天下来看,就算不了什么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