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实验是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模式,它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可接受、可直观,有较强的启发意义。高职校数学实验课主要是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数学软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学习软件,注意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强化数学专业应用,指导学生动手,倡导协作体现,并指导学生撰写好实验报告。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数学实验;专业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17-02
高职数学课程是高职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可以训练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创新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使高职数学课程在教材内容上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上进行创新与改革,并注意与专业相融合。这是高职数学教改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在众多教学模式中,数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模式,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可接受、可直观,有较强的启发意义。它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于美国的一些大学,被称为“数学实验室”。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同时,利用计算机,很多数学问题更容易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实验教学的学习模式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它恰当地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之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笔者就实践所得的一些经验来阐述如何上好一堂高职数学实验课。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阶段,数学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以实物模型演示操作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演示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实物模型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电脑多媒体教学所替代,而选择一款合适的工具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则直接影响到实验课的效果和成败。离开软件,数学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比较常见的数学实验软件有Matlab、Mathematical、MATHCAD、几何画板等,这些软件从的根本上推动了数学实验课的开设、当然,应用这些软件之前,由于学生普遍对软件接触不多,可以利用课程开始的前两周安排学生练习软件初步,学习软件的一些常用命令,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实验”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软件基础。不需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在软件的使用上,可以把重点直接放在做实验上。
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强化与专业应用有机融合
传统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的培养。而对于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学生来说,毕业后很少有机会运用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一个纯数学问题或公式。数学不过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而已。如果遇到了数学问题,通常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迅速准确地加以解决就可以了。这说明掌握数学工具的使用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学习和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最终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因此,注重数学方法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增加数学实验内容,是高职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
如何为专业更好地服务?高职数学课程应以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工具、保证专业“必需、够用”的数学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而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达到这些目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难以实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数学实验课则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三、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倡导协作体现主体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数学实验中可以充分体现。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很少会直接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而通常是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然后组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与讨论,不断提出并验证或否定猜想,进而尽可能地给出严格证明。教师只是扮演学习的指导者与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数学实验课的另一个目的。数学实验的工具主要是计算机及相关数学软件,在这样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选择更加随心所欲,如: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现实情景,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探究和应用等。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及相关数学软件去实验一下遇到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参与式的学习。学生既可看见,又能听见,还可以动手操作,其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可以被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也自然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而获得了数学知识,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领悟了数学本质。它改变了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教学模式,给了更多学生一个实践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过去的听数学、学数学到现在的做数学,玩数学。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再到创造,学习活动中惰性思维不见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四、教师总结提高,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在采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意善始善终。课程结束前,要有总结性评价环节,表扬、推广优秀的实验方案,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技术指导,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和提高。在每一个数学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须安排学生完成一个数学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采用的软件及版本、实验的程序、实验的内容、实验过程与结评价等。
数学实验课与传统数学课相比,更注重创新,更注重动手操作,更注重自主学习。当然,现阶段数学实验课的开设仍然有诸多不足之处,譬如数学教学改革意识不强、学生数学实验动手能力较差、学校“软件”和“硬件”跟不上等问题尚待解决。但是不容质疑的是,数学实验课的开设,对于倡导实现学生动手、倡导学生协作、倡导与高职专业的融合,对高职数学教学教师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组织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陈亚利.职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2]萧树铁.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邱学绍.开设大学数学实验课的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6.
作者简介:侯政,男,江苏无锡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数学教育。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数学实验;专业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17-02
高职数学课程是高职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可以训练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创新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使高职数学课程在教材内容上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上进行创新与改革,并注意与专业相融合。这是高职数学教改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在众多教学模式中,数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模式,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可接受、可直观,有较强的启发意义。它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于美国的一些大学,被称为“数学实验室”。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同时,利用计算机,很多数学问题更容易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实验教学的学习模式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它恰当地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之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笔者就实践所得的一些经验来阐述如何上好一堂高职数学实验课。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阶段,数学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以实物模型演示操作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演示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实物模型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电脑多媒体教学所替代,而选择一款合适的工具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则直接影响到实验课的效果和成败。离开软件,数学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比较常见的数学实验软件有Matlab、Mathematical、MATHCAD、几何画板等,这些软件从的根本上推动了数学实验课的开设、当然,应用这些软件之前,由于学生普遍对软件接触不多,可以利用课程开始的前两周安排学生练习软件初步,学习软件的一些常用命令,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实验”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软件基础。不需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在软件的使用上,可以把重点直接放在做实验上。
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强化与专业应用有机融合
传统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的培养。而对于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学生来说,毕业后很少有机会运用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一个纯数学问题或公式。数学不过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而已。如果遇到了数学问题,通常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迅速准确地加以解决就可以了。这说明掌握数学工具的使用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学习和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最终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因此,注重数学方法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增加数学实验内容,是高职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
如何为专业更好地服务?高职数学课程应以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工具、保证专业“必需、够用”的数学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而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达到这些目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难以实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数学实验课则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三、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倡导协作体现主体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数学实验中可以充分体现。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很少会直接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而通常是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然后组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与讨论,不断提出并验证或否定猜想,进而尽可能地给出严格证明。教师只是扮演学习的指导者与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数学实验课的另一个目的。数学实验的工具主要是计算机及相关数学软件,在这样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选择更加随心所欲,如: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现实情景,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探究和应用等。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及相关数学软件去实验一下遇到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参与式的学习。学生既可看见,又能听见,还可以动手操作,其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可以被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也自然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而获得了数学知识,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领悟了数学本质。它改变了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教学模式,给了更多学生一个实践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过去的听数学、学数学到现在的做数学,玩数学。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再到创造,学习活动中惰性思维不见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四、教师总结提高,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在采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意善始善终。课程结束前,要有总结性评价环节,表扬、推广优秀的实验方案,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技术指导,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和提高。在每一个数学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须安排学生完成一个数学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采用的软件及版本、实验的程序、实验的内容、实验过程与结评价等。
数学实验课与传统数学课相比,更注重创新,更注重动手操作,更注重自主学习。当然,现阶段数学实验课的开设仍然有诸多不足之处,譬如数学教学改革意识不强、学生数学实验动手能力较差、学校“软件”和“硬件”跟不上等问题尚待解决。但是不容质疑的是,数学实验课的开设,对于倡导实现学生动手、倡导学生协作、倡导与高职专业的融合,对高职数学教学教师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组织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陈亚利.职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2]萧树铁.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邱学绍.开设大学数学实验课的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6.
作者简介:侯政,男,江苏无锡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