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其才方能物尽其用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教师结构性缺编,一方面小学科教师不足,表现为体育、音乐、美术、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缺编,而大学科教师如语、数、外严重富余。在任课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许多中小学不得不删减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美术、音乐等非考试科目。另一方面,国家在推进教育均衡投入中,只注重硬件的投入,如修建操场、教学楼、购买器材充实八大功能室,却忽视“软件”的投入,如增加专业教师开齐课程,或者培训专业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破解这种困局呢?
   首先,全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改变考试招生制度和招生评价体系,不能唯分数或者成绩论,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喜的是综合素质测评已写进高考改革的方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综合素质测评的重点内容。通过制度引导、活动引领,真正做到全面发展,这样就不会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不会把不参加考试的科目“砍掉”,更不会没有专业老师了。
   其次,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改革教师聘任制度,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目前的教师聘任制是名存实亡。真正的聘任应把教师的人事关系放活,让教师和校长之间进行真正地双选,这样无论对教师还是校长都是一种真正的“竞岗”。
   再次,“外部引进”和“内部挖潜”相结合,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创新教师的补充机制,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继续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完善高校毕业生代偿机制,建立缺编就补充、缺多少就补多少的长效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每年一补的教师引进制度,坚决禁止因财政经费紧张而缺编不补、缺多补少的现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简政放权,让教育部门、学校有自主用人权,能够将引进优秀教师政策落到实处。如果这样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就应从内部“挖潜“,加大师资培训,当课程设置发生变化时,随时可选择部分教师经培训后转换学科补缺。
其他文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传媒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萎缩,下行压力增加。但政策扶持和技术赋能的多重效应,不断推进国内媒体在内容生产与创新融合方面涌现出了新特点和新趋势
或许我们都听说过“木桶理论’,说的是木桶盛水的多少,由它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高度决定,由此推断出,每个人取得的成就,由自己短板的高度决定。根据这一理论,很多孩子拼命学习,门门都要争取100分,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下面我讲几则典故,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从这个误区中走出来。  1917年,罗家伦想修外文,报考北京大学文科,恰逢胡适判阅其作文试卷。胡适毫不犹豫地打了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荐才。可校委们查看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鼓励,这样不仅让自己有进取之心,更重要的是能产生不断超越与突破的动力。”  电脑发明家贝尔在一次实验中无意间发现电流接通和斷开之际,螺旋线圈会发现噪声。贝尔对这一有趣的现象非常重视,他寻思着是不是可以用电传话。然而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几位要好的朋友交流时,得到的都是付诸一笑,其中有一位电报技师更是毫不留情地挖苦说:“政党人的胆囊是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