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音乐教育是一种通过音乐审美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它一方面突出了音乐教育活动的审美性,另一方面直接指向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原方案恰恰在这两点上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一、单纯的乐句认知活动缺乏审美感染力
原方案将感受和表现歌曲的乐句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本无可非议,但执教老师请幼儿扮演“手指士兵”随乐曲用手指在头上、肩上、腿上和脚上走,并在彩带前后踏步走,这种做法将一个原本蕴涵情意特点的音乐活动变成了一种单纯性的音乐乐句辨认活动。这种缺乏审美感染力的音乐活动很可能无法保证幼儿参与音乐实践、享受音乐实践并同时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发展。
我们有必要对《玩具进行曲》这一音乐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全曲分两段,共8个乐句,歌词的内容、形象为幼儿熟悉和喜爱.但作为一首供中班幼儿演唱的歌曲,歌词无重复、较拗口,幼儿不易记忆,因而他们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所以,根据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水平,我认为可将该活动定位为单纯性的韵律活动。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在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玩具表象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出符合音乐情绪特点的、具有创意的动作以表现各种玩具形象,并随乐曲表演,以此参与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之中。
赵倩老师将乐曲《钟表店》中的基本元素(钟声)裁剪出来,作为乐曲的引子,粘贴到《玩具进行曲》中,并添加尾声音乐让幼儿做出静止的玩具造型动作,即将音乐改编为“引子 《玩具进行曲》(2遍) 尾声”,并以“玩具复活、玩具表演、玩具静止造型”的动作结构表现音乐结构,我认为这种做法较为合理(详见32页《我的设计(一)》)。因为改编后的活动设计添加了游戏的成分、假想的成分和创造的成分,而这一切正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体验的源泉。
二、写“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宗旨对立
原方案的三个目标均是音乐学科方面的发展要求,这折射出教师较多关注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在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这显然与“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宗旨对立。理想的音乐教育应该也能够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就这次活动来说,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目标时,应该检查自己是否考虑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明确这一点,教师在提出和撰写教育目标前,可尝试按照以下问题清单来确定教育目标的设计思路:①该音乐作品中蕴涵着哪些音乐知识技能?这些音乐知识技能在该作品中具有何种审美含义?②这些具有审美含义的知识技能要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对本班幼儿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挑战?③该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态度有什么要求?④在这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音乐学习?⑤发展能力的主要学习环节、策略可能体现在哪里?⑥由该音乐活动引发的有关对自己、他人、集体、环境、生活的态度以及处理各种关系的适宜技能和方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对幼儿音乐素质、学习素质和做人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提出音乐教育目标时必须全面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设计理想的音乐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一、单纯的乐句认知活动缺乏审美感染力
原方案将感受和表现歌曲的乐句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本无可非议,但执教老师请幼儿扮演“手指士兵”随乐曲用手指在头上、肩上、腿上和脚上走,并在彩带前后踏步走,这种做法将一个原本蕴涵情意特点的音乐活动变成了一种单纯性的音乐乐句辨认活动。这种缺乏审美感染力的音乐活动很可能无法保证幼儿参与音乐实践、享受音乐实践并同时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发展。
我们有必要对《玩具进行曲》这一音乐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全曲分两段,共8个乐句,歌词的内容、形象为幼儿熟悉和喜爱.但作为一首供中班幼儿演唱的歌曲,歌词无重复、较拗口,幼儿不易记忆,因而他们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所以,根据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水平,我认为可将该活动定位为单纯性的韵律活动。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在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玩具表象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出符合音乐情绪特点的、具有创意的动作以表现各种玩具形象,并随乐曲表演,以此参与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之中。
赵倩老师将乐曲《钟表店》中的基本元素(钟声)裁剪出来,作为乐曲的引子,粘贴到《玩具进行曲》中,并添加尾声音乐让幼儿做出静止的玩具造型动作,即将音乐改编为“引子 《玩具进行曲》(2遍) 尾声”,并以“玩具复活、玩具表演、玩具静止造型”的动作结构表现音乐结构,我认为这种做法较为合理(详见32页《我的设计(一)》)。因为改编后的活动设计添加了游戏的成分、假想的成分和创造的成分,而这一切正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体验的源泉。
二、写“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宗旨对立
原方案的三个目标均是音乐学科方面的发展要求,这折射出教师较多关注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在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这显然与“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宗旨对立。理想的音乐教育应该也能够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就这次活动来说,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目标时,应该检查自己是否考虑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明确这一点,教师在提出和撰写教育目标前,可尝试按照以下问题清单来确定教育目标的设计思路:①该音乐作品中蕴涵着哪些音乐知识技能?这些音乐知识技能在该作品中具有何种审美含义?②这些具有审美含义的知识技能要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对本班幼儿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挑战?③该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态度有什么要求?④在这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音乐学习?⑤发展能力的主要学习环节、策略可能体现在哪里?⑥由该音乐活动引发的有关对自己、他人、集体、环境、生活的态度以及处理各种关系的适宜技能和方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对幼儿音乐素质、学习素质和做人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提出音乐教育目标时必须全面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设计理想的音乐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