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群)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更强调贴近企业,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既有一定专业理论,又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企业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职业技能培养而进行。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并不意味着否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职业能力的培养仍要以思想教育为前提,以知识传授为基础。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技术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淡化学科意识,体现出各个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特征和职业特性。其中教师要把握理论基础知识必须够用,专业理论知识要有针对性的原则,不能过于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只讲技能而轻视理论知识的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对于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具有团结合作、乐观进取的精神。还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将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其他教学目标均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进行,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系不仅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一个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体系。
  
  二、教学内容包容鲜明的职业知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以能力为核心,那么相应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以某一职业(岗位群)领域的能力为导向进行安排。明确能力本位的特点,对于把握高职的教学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往往以基本概念和知识为起点,按其学科的逻辑顺序开展教学活动。但实际工作中某一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常常是多门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而组合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精选教学内容。既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必需的基础性,又强调融合部分学科的内容,使各种学科相互渗透,向跨学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在对特定的职业岗位职责进行分析时,可以先把每个相应的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然后根据不同的专项能力确定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有意识地扩大职业能力的分析范围,而不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即不仅要分析从事某一岗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还要分析这一岗位相应的非专业技能;不仅要分析其包含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非智力等因素。从而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能为学生将来从事某一岗位(岗位群)做好准备,更能为学生打开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的通道。
  以能力为中心安排的高职教学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其职业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应根据职业岗位的多样性和具体性进行选择,安排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学生目前就业“必需够用”和未来发展“迁移可用”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社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这类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所以,通常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具有面宽广、课程小和多选性等特点,其教学内容应以应用为其宗旨,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培养职业技术能力这个中心。教师在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高等教育的基本培养要求,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侧重于该门课程在岗位工作实际运用的说明与分析。教学的重点是生产、管理、服务等职业技能的获得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另一方面应重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的体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其实践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过程强调方法的实践性和多样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高职教师根据特定职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形成职业道德,获得职业的从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技巧,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实践中通过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满足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职业技术技能、获得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需要。
  一方面,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选用更具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这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开放式的实践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以提高科学实验和动手能力为目标,全面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使学生在自主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它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工作作风,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良好的科学素养这种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获得有关专业的全面知识、提高各种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并且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选择符合职业技能培养目的又符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性特长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应能积极有效地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三尺”讲台的束缚,拓宽教学空间,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在生产或工作现场,进行教学实践训练,在实践中增长学生才干。这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而且能通过媒体作用,将先进技术、新成果引入课堂,扩大学生视野,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教学评价注重实际工作能力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教育 的教学评价应注重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衡量教学质量,以职业要求为标准,注重能力的评价,建立起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针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缺点,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价应该在考试的同时,增加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查。根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切实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职业能力、重社会评价,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教学大纲和实际应用为标准,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可采用口试、笔试、实际操作和技能比试等方式进行考核。对于技能训练,也可以实行分阶段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更高阶段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在获得学分的同时获得技能证书,在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对其综合能力的考核。
  注重校内考评与社会考评的一致性以及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应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结合到学校对学生的考评中,这样既有利于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过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又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价。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严格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促进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以确保高职教育质量的外部保障条件,也是完善我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对高职院校进行指导和监督的依据。
  
  五、教学管理旨在建立严格而灵活有效的制度
  
  教学管理是高等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教学管理工作也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管理人员遵循教学规律和教育方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科学管理方法与技术,通过行使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方法的创新性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等,都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学生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等等多个方面。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为重要的一环。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是高职院校提高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把制度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和引导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因其缠绵难愈,并且易反复发作,逐渐成为目前的研究热门。目前学术界共识,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
对武钢自备车转8A转向架检修工装、工艺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寻找适合武钢运行条件及现状的转向架检修方法。
钢管桩所用Q500C材料,强度级别较高,加上产品板厚等因素,焊接时容易产生缺陷。以拟定的预焊接工艺进行工艺评定试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预焊接工艺基础
对检定与校准的区别,对如何编制校准规范进行论述。介绍大型精密检测设备Quanta400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企业内部计量校准规范的编制与校准。
以项目投资回收期作为DSM方案的评价目标,以空调蓄冷这类常用的DSM方案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对设备投资回收期的影响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