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练”结合让“言语”生根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7908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建构“读”“练”并重并适当朝向“运用” 的课程态势,努力做到言意兼得。但综观我们的阅读教学,很多的“读练”结合都存在着乱而无序、浅显单调、使用泛滥、高耗低效等现象。我们知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以切实提高“读练”结合的效果。
  一、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王崧舟老师认为,完整的阅读教学不能满足于感受,止步于分析,也不能仅仅囿于积累的屏障,更重要的是迁移,引导学生将感悟到的文本秘妙转化为一种可以运用的语言能力。如利用课文创设语境,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新学的词语句子进行表达;借助课文的文字推理,设计逐步递进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用平时积累的成语等,为课文的画面题词;根据文本的写作特点,进行仿写等。
  前不久,聆听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课,执教者有效地运用了迁移的方法,设计了一个思维训练,深合笔者的心意。
  请你借助《晏子使楚》文本内容推理的方法完成填空。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
  (2)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橘。
  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橘。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_____________。
  (3)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天,他遇到一个肥胖的资本家,资本家用讥讽的口吻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上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如果你是萧伯纳,你会怎样巧妙应对:“_____________”。
  看似简单的思维训练,不仅回顾了课文内容,还结合了生活常识,对知识进行了加工,引导学生进行内化运用,学会推理。尊重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只有努力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构建桥梁,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经历一个从学习感知、迁移深化到尝试运用的过程,在言语实践中获得情意熏陶,才能实现“读练”结合的有效性。
  二、 就文取材,扎实有效
  阅读教学的“读练”结合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能追求处处花红,多做扎扎实实的该做的平常事,少追求所谓的精彩!不同的文体,不同年龄的学生,训练的着眼点是不同的。笔者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一文,对课堂上的“读练”结合训练作了一些探索尝试,觉得朴实有效,恰到好处。在练习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 抓住伯诺德夫人的话,想想她真的是想让屋子更亮些吗?为什么?
  2. 杰奎琳成功地保护了蜡烛里的秘密,你觉得她能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3. 伯诺德夫人一家齐心协力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的配合非常默契呢?
  4. 课文主要写了伯诺德一家齐心协力保护蜡烛里的秘密,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
  教师在进行“读练”设计时,要注意提高思考的含量,问得实在,思得厚实。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须坦率、自由和具有探索性,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思考的热望。只有指向“思考”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教阅读,而非教课文。
  三、善于剪裁,“披沙拣金”
  对于各种课堂中的生成信息,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进行筛选点化,或放大,或搁置,或缩小,或深入,不仅要做课堂生成的催化者,还要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更要做动态生成的探究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文篇幅较长,一段段细读肯定是不可取的。因此,笔者提炼了两个板块:一是老班长尽心尽力照顾小病号,二是小病号默默关心老班长,来落实学习的重点。文中值得细细推敲、品读感悟的地方很多,存疑之处也很多,如果一味地提问或频繁地练习会给人以零散琐碎之感。笔者在引导阅读时重点研究标点,这对学生体悟小病号思想的成长和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有推波助澜之功效。
  1.从“……”我知道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从两个“!”我读出了老班长( )。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把省略号补充完整。
  的确如此,长文短教得注重取舍,教师只有提炼重要板块,才能有效落实学习的重点。在学习中,选择练习的点要小而经典,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标点也会引起无尽的思考,关键在于找准思考的基点。
  四、反复咀嚼,“由言索意”
  “言意兼得”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要引导学生收获这种语文味道,除了“反复咀嚼”,别无他法。一要咀嚼内容,使文本内涵慢慢显现,从模糊到清晰,从单一到多彩;二要咀嚼形式,使文本范式渐渐显现,有出乎意料之感,有豁然开朗之悟,呈现出理性美。阅读过程中,我们须设计一些能推动文本感悟的练笔,如心理对白、想象练习等,对文本内容做二度创作,达到补白文本、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麻雀》一文时,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段文字,抓住“扑、落、扎煞、绝望”这几个重点词语,咀嚼体味老麻雀为保护孩子奋不顾身的精神,感悟那种深深的伟大的母爱。多遍朗读感悟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__________ 。”
  学生有的写道:“不要伤害我的孩子。”有的写着:“不准伤害我的孩子!”笔者借机让学生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不准”比“不要”情感来得更强烈,更能体现当时情况的危急,表现出老麻雀面对猎狗时的恐惧和焦急心理以及为保护孩子不惜一切的无畏精神。这次练笔,将整个教学过程推向了一个高潮,形成聚焦,对阅读理解起到了助推的功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青年人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63例青年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摘 要 目的:观察碘仿明胶海绵在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阻生智齿需要拔除的牙齿9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颗,实验组常规拔牙术后填塞碘仿明胶海绵,对照组常规拔牙术后压迫止血。结果:实验组干槽症发生率4.44%,对照组干槽症发生率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仿明膠海绵可以明显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碘仿 明胶海绵 干槽症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D型切除患侧甲床,甲板、甲基质及侧方甲皱襞、增生肉芽组织,从建甲沟,并采用自体甲模治疗嵌甲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10年12月采取患侧趾甲拔出加D型切除患侧甲床,甲板、甲基质及侧方甲皱襞、增生肉芽组织,从建甲沟,并采用自体甲模治疗嵌甲症45例,术后给予门诊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结果:45例患者均于术后10天内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3周内创面痊愈。随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