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老旧小区改造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与展望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旧小区改造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2008~2021年收录的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分布、研究者、研究机构以及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我国对老旧小区改造研究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关注议题更加广泛和细致.不同聚类主题之间的联系度不高,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有待加强.最后结合我国当下老旧小区改造背景,从理论框架、学科交叉、基础实证研究、多元合作新机制,以及精细化与现代化方面探讨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在城市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管理中,负面拆迁舆情成为影响城镇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城市更新发展契机下,协调优化网络传播格局,构建“绿色生态”舆情管理是缓和社会矛盾、和谐城市拆迁工作的重要路径.研究以现实拆迁问题为导向,深层挖掘多方症结根源,通过“运作机理一病理—传播导向”的主线思路,探寻城市拆迁舆情演化中的潜在逻辑,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进城市拆迁工作健康稳步向前提供参考建议.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珠三角城市体系的变迁,塑造了广深“双中心”模式.已有研究对“双城”联动发展的意义、业态和路径做了不同层面的剖析,但缺乏基础理论探讨和区域互动的整体审视.文章从城市群中心城市“双城联动”的内涵、理论基础和联动模式切入,系统梳理广深“双城联动”的形成、表现与发展境况,并总结了广深“双城联动”的实现路径.广深“双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着枢纽和综合服务功能,其“双城联动”发展形态,有助于在一个中观理论层次总结中心城市“双城联动”的一般规律和政策举措,进而为当下及未来更多城市群“双城联动”实践提
城市群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域,承担着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任.但随着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面临统筹空间景观结构,构建鲜明的空间秩序,加强区域认同等一系列挑战,亟需通过城市群绿道建设统筹认同与景观生态提升,改善城市群生态环境.基于此,在对传统的资源环境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基础上,充分借鉴了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的景现生态规划思想、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双评价”、国家公园自然文化保护体系构建与全域旅游观等新思路,从生态、景观和交通等方面构建了涉及14个指标的定量化区域绿道选线模型,并将其运用于
当代中国哲学的建设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心和关键.在思想权威受到质疑的时代,诉诸经典已经不再有独力担负重塑价值基础的责任的可能.从根本原理出发的再思考不得不面对“子学时代”曾经的思想状况:所有的思想者都必须将自我辩护的意识内化到写作和思考当中.先秦时期儒、墨之间的思想辩论与先秦名辩思潮有关,名辩之学对诸子时代的哲学家影响深刻.怀疑的精神氛围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处境,这决定了解决时代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危机所需达到的根源性深度.“新子学时代”既是对当代中国思想处境的理解,也是对未来中国哲学的可能形态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