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的关系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胜的全面发展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我们从两方面进行了讨论:一是我国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表现;二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 德育教育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尤其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更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关心学生成长的热点大都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表面问题上,真正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我国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的表现
  1.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大。
  2.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的心态,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
  3.学校、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一些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即使学校开设有心理教育课程,迫于形势,也只是装点一下门面,应付一下检查。还是以学习考试科目为主。与此同时,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迅猛。
  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青少年需要的心理教育模式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系统。构建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非专门渠道就是在各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青少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学习一些心理教育知识,调整学习方法,会正确评价自己,调整心态,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目前学校教育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心理折射,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求老师以“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内心进行教育。教师首先要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们比学生的人生经验要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冷静的思考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通过意志的磨砺改善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心态,创造张弛有度、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雨露,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真爱”,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教师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和生理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锻炼来促进其健康。学校可以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趣味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孩子“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自然地心态应对竞争,参与生活。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当他们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或老师,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正是目前提到的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身作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转变只重智育,忽视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思想观念。学习只是一个方面,从长远来看,孩子的心理、品德教育才更重要。
  (3)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父母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学习条件是忙了一些,但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诉说,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试着化解内心的压力。父母要培养孩子形成遇忙不乱、遇惊不颤、宠辱不惊的良好心理品质,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特别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4)尊重孩子,严爱相济。就是在家庭中父母要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乃人之天性,但是过分的宠爱、溺爱对儿童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也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爱孩子就应该严格要求孩子,培养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塑造他们的心胸与气魄。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和孩子多进行思想交流,学会赏识孩子,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孩子,使他们拥有爱心、拥有自信,明确自己的责任。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3.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三者构成教育的统一整体。所以,三种形态的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缺一不可。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也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管理,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1999年版
  [2]章志化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征
其他文献
又将面临着高中体育专业考生的专业考试,大部分地区的体育专业考试将在4月中旬考试,训练工作已经进入考前的准备工作。考前训练安排合理,可以促进考生迅速提高身体机能,保持饱满的精力和精神,产生强烈的考试欲望,有利于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本人就体育专业考生的考前准备工作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考前训练的要点  1、训练内容的安排  考前的训练内容相对较少,训练手段相对减少,训练的工作要点主要是放在与考试项
官方已经公布的已知矿物约为4000种,每年另有大概50种得到“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CNMNC)的认可.该委员会是“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的几个机构之一.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抛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是需要我们政治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寓教于东 现实体验 课堂教学    如何使政治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地,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而又快乐地学习,是许多政治课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我从事初中政治课教学以来,总觉得在政治课教学中存在这样两个困难
摘要:思想品德是初中的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在初中这个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搞好了思想品德的教学,将会影响青少年的未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然思想品德课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让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呢?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自身素质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
1前言代数上求方程的根或几何上寻求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点,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这本质上是存在性问题.众所周知,除存在性问题外,同样重要的还有唯一性问题.关于费马点性质的
你晚上还会抬头看看夜空吗?你多久没看过夜空了?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们正越来越远离璀璨的星空.关于星星,你或许有一些了解,但是以下所罗列的这些事实,你了解吗?
摘 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之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它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老师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问题情境 主体作用 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年多时间里,既有和学生共同体验和成长的喜悦,也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给教师的教育
为了市政工程路面基层建设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就要对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试从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琴是我国流传千年的经典艺术以及最古老的弹拨艺术之一。本文以坚持古琴艺术保护意识为原则,分析了它贯穿于历史的永恒人文精神,探索了古琴艺术与当代受众的对接进而促进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