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素养的转变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ge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现如今在新课改教育体制环境下,逐步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重点方向由原来以掌握历史知识数量以及考核成绩为主导,转变成对知识储备、判别历史事件结构、理清分析思路等综合素质能力教育。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影响了历史教学成效发挥,因此创新改革历史教学势在必行,要在明晰高中历史教育思路的前提下,归纳制定各环节学习目标,优化完善历史课程学习方案,创新学科教学实施模式,从而为实现高中历史课程科学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生素养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优化创新
  历史向学生叙述不同时期内,人类进行提升生产力、改进劳动方式、变革思想潮流等各种实践活动,使其成了高中教育阶段内的基础类知识之一。尤其是在当下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今天,高科技、现代化、快节奏的变革形势,产生出了更多新的历史沉淀,同时也赋予了高中生新的历史学习任务目标,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标准要求,时代的进步,知识结构的变化,促使高中生需要不断掌握并更新历史知识,进一步突出了高中生加強培养历史学习素养的迫切性。找准教学定位,调整学科教学方向,提高知识学习质量,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创新历史课程发展所进行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一、现阶段影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
  1.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
  伴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进程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使其对学生的教学侧重点发生了转变,要充分掌握我国范围内的历史沿革形态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基本构成元素,不断积累历史基础信息资料,同时还要将学习的范围扩大至世界领域范围内,对影响世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培养并树立历史空间意识,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模式来解决遇到的实际知识分析问题。同时在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钻研潜力与创造力,发表提出针对不同历史问题的独到见解,接受来自先进文化思想的持续熏陶,从而建立优良的核心素养[1]。
  2.当期历史学科的教材设定
  高中阶段内教材内容的设定,沿用了初中历史课程时间布置,即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到不同阶层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再到新时期内历史文明持续更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对其知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深化。且时间跨度较长,历史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来讲,高中时期内所包含的历史周期长达数千年,包括从旧、新石器文明到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的历史时期,以此为主线学习内容以人文社科类为主导,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人文、文学等内容元素,这也进一步说明高中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全面性与广域性。
  3.教育活动参与者关注程度
  开展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并引导高中生在通过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后,对历史事件做出正确判断,领悟理解所反映出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限定的教师对于历史的关注度,不仅仅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深入钻研发掘,不同时代内人类社会文明所折射出的历史意义。
  与此同时,作为历史教学课程的主要实施主体,高中学生需要不断的夯实历史基础知识,拓展历史视野范围,创新解题思维,以此来克服历史学科抽象、空洞的知识特性。
  二、目前在历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历史教学指引不明晰
  具体表现为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期,所体现出教学思想与观点还是以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为基础,形成以成绩、考试为关键点的教学元素,锻炼历史习题分析数量为内容的教学目的,来增进高中生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熟悉与理解,并且在较少时间段内,教师可以完成对全班范围内每一名学生的历史教育任务,按时推进学科教学进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短时间内获得了有效的课堂讲解机遇,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而取得不同类型的知识概要。但是高中生创新思维以及对于探索历史的持久性受到了限制[2]。
  2.学科教学模式缺乏生动性
  一方面,历史知识本身由于是对以往所发生的事件、事物进行语言文字化的描述与记录,客观真实反映出存在的历史状态,这也促使历史学科本身具备了较强的时代性与严谨性,不需要利用华丽的辞藻与丰富的文学表现手法来展现原有的历史风貌,因此课本中的历史学习内容较为单一、固化,给高中生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基于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既定教育目的及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高考复习准备,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式为主。虽然该模式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但是老旧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降低的状况发生。
  3.学生深层次分析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为学生不能透过历史表层叙述来分析、解答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例如:2021年文综全国卷中第40题阅读材料解析内关于希罗多德的《历史》篇章以及我国司马迁《史记》共同之处,既考察了学生对于两部著作内基本信息内容的阅读理解,更深程度上需要学生能够辨析,中西方文化思想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这就对高中生的解决历史分析能力提出了考验。然而实践中高中生对于基础类知识的掌握,为能对高中历史知识产生出浓郁的研究兴趣,准确把握历史问题方向,致使其分析侧重点仅仅停留在对其进行表层论述讨论[3]。
  三、把握高中生学习素养创新历史教学模式的措施
  1.辨明确定历史教学指导思路
  第一、坚持以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将历史课程的教学重点从原有以获悉课程知识总量,加大练习习题数量,单纯增加学科考察力度转变成为以推进高中生历史综合学习素质为基础,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整体感知,掌握基本国内外基本历史沿革脉络,掌握正确针对历史问题的论证方式及表述手段。   第二、围绕以学生为核心,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持续优化完善历史课程教育模式,创新学科教育知识结构,整合现行历史课程教育资源,按照不同环节内的历史知识侧重点,改进历史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教育各环节之间的数据、信息资源等元素紧密对接,从而实现稳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期望[4]。
  2.结合实际制定学科学习目标
  以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例子:
  从知识与能力上来看,通过学习高中生要掌握形成世界性市场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包含哪些?如:地理区位、人口数量、初期经济总量等因素在内,理清资本主义经济形成起点在于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早期为奉行的是殖民扩展为侧重点,而随着经贸活动日益频繁,则转移至以开展经贸活动为主的内在成因。同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来解释新航路开辟的有关问题,从而逐步树立起全球化的观念意识。
  从方法与过程上来看,应当以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为主导,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能力等元素进行小组划分,以订立不同历史研讨问题为前提,分配至各研习小组交由学生独立完成资料收集、分析、整理、讨论等论证工作,并且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表意见看法。
  从情感价值观念来讲,充分体会到激流勇进、奋勇向前、无畏艰险的人文探索精神,运用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来认识人类文明创建历史进程。
  3.优化设置历史课程教学方案
  以学习《俄国十月革命》为例子:
  首先要进行课前引导,通过展示有关十月革命的历史图片及影视类视频资料,向学生传达本节课程的教学主旨在于,学习掌握俄国历史成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著名事件——十月革命。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至课堂内。
  其次对于新课程的讲解,则需要借助前期所学习过的相关俄国历史知识,如:工业革命时期,俄国社会形态还处在农奴封建制度内,以此为基础逐步引出革命所处的历史条件,由浅入深探究推动诞生革命的主要问题源于社会各阶层矛盾冲突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由此推波助澜发动了二月革命,进而一步一步走向十月革命的爆发点。
  再次,针对在交流与讨论期间所掌握到的历史资料,讨论并分析影响十月革命爆发的主导因素及历史意义,通过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以及论述探究得出结论,十月革命的形成与发展,标志了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对于课后练习则重点增加对课外知识的拓展,搜集更多有关十月革命的资料信息。
  4.引入新元素创新课程实践形式
  一是为了增加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教师则应当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是要对所讲内容进行深入钻研,找出各历史知识点内存在的逻辑关系,找出发生历史事件的背景条件和影响因素。同时熟悉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储备、探索讨论等诸多研讨分析能力概况。
  二是要利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实践平台,以语言传递、实践演示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例如:在学习到历史重难点问题时,需要借助引入视频资料作为佐证依据加强对课题内容的教学分析。
  三是要在当下互联网络时代,建立“线上 线下”新型教学模式,利用线上丰富的数据资源宝库,以及多方向学术交流渠道,加速历史教学信息与经验的互动传递[5]。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高中历史教学进程稳步向前推进,历史知识点的持续積累以及组织形式及框架的变化,使得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历史难度逐渐加强。而部分不良因素的存在,始终限制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强化历史教学质量。优化革新高中历史教育实践已然成为实现高成效、高质量学科实践活动所经历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应当以明确历史教育思路为起点,制定规范学科学习目标,优化改良历史教学方案,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进而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应纯.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多点桥接[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3):23-24.
  [2]刘曙光.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教师教育论坛,2021(2):61-62.
  [3]高翔.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12):61.
  [4]王友兵.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德育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3-94.
  [5]孟真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21(4):137-138.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广河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学资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期内容,其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资源、网络资源、生活资源、时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离不开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在课堂
【内容摘要】“互联网 教育”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仅可以实现教学创新,还可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英语教学 初中学生 教学效率  “互联网 教育”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新兴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
【内容摘要】英语作为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学习能力。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为学生学习构建一个轻松、愉悦、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问题。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谈谈自身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可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方法也得到相应的创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还能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优势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任务教学法 研究  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任务教学法主要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任务获得,该获得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而且还能使教师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
【内容摘要】高中生物知识点琐碎、繁杂,给学生的学习和复习带来一定的不便。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生物教师应当根据高中生物知识特点适当地应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系统划分零散的生物知识点,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既能够在课后复习中体现,也能通过课堂学习以及课前预习体现。本文根据思维导图的特征以及高中生物教学特点,首先就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进行简要概括,再就具体的应用策略展开
【内容摘要】在高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主要问題与原因分析方面,全国各大高校都展开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从而达到班主任与家长更好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家长 沟通 主要问题 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不断繁荣富强,国民对孩子的教育也逐步重视起来,在孩子正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然而“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提出要重视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学校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体育教研科研意识,充分认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体育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授课,要切实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做到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和体育课堂的整合,不断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体育课堂教学高效化。  【关键词】农村
【关键词】文化自信 语言文字 学科融合  网上流行着这样的一则故事,说是有句英语,“If you die ,I will die too.”,如果你要翻译成“如果你死了,我也不独活”,就能证明你英语达到了初级水平。如果你把这句英文译成“海枯石烂,此志不渝”,你就达到了四级英语水平;如果你译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你就达到了六级英语水平;如果你能译成“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恭喜
【内容摘要】人们常用“父爱如山”一词来形容父亲的爱,而这短短的四字真言也的确是父爱的真实写照,字虽短、情却长,父亲的爱大都内隐而深沉,与母亲的爱在表现方面有较大差别。即便在文学作品中,父爱对子女的爱也是难以贴切的进行描述,但在初中语文课文《背影》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却将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朱自清在经历了人世风霜之后,对骨肉亲情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父爱 《背影》 语
数学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尤为突出的就是逻辑性较强,而且需要抽象思维,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此,如何在遵循数学体系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以及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则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意识、技能、环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意识  1.教学者应自觉具备创新意识  老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很多时候也是學生学习的榜样,所以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