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是体现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推动力;而R&D投入是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国际上已经将企业的R&D投入强度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网络信息环境与竞争环境,知识流动、知识溢出已经成为创新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若能对知识溢出条件下的企业R&D投资策略进行研究,找出不同环境下企业的最佳R&D策略,可以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D活动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知识溢出条件下,企业的R&D活动,不仅受到创新成功时间的不确定性、企业间不同的R&D方式(合作或竞争)等市场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政府的R&D补贴、税收以及环境约束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企业如何做出最优的R&D决策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构建知识溢出条件下企业研发策略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企业在不同的研发方式下,知识溢出、吸收能力、政府公共政策等因素对企业R&D决策行为的影响。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1、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10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企业R&D的主要因素,发现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依次为企业的溢出水平、吸收能力、企业利润以及政府的研发补贴,溢出水平和吸收能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企业利润;检验结果显示,政府的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政府的研发补贴不足造成的。2、从吸收能力的角度研究了知识溢出条件下的企业研发策略,着重分析了吸收能力、产量水平和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研究和算例分析得出:研发竞争时,企业的最优吸收能力与企业的溢出水平有关;吸收能力小于0.5时,企业在研发投入上陷入了“囚徒困境”问题;研发合作时的研发投入、企业利润不仅比研发竞争时要高,而且研发合作还消除了企业对吸收能力的依赖性,随着吸收能力的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会增加。3、研究了知识溢出条件下创新成功时间不确定的企业R&D策略问题,着重分析了R&D投资不对称情况下均衡利润的比较,发现只有当研发投资不对称企业的投入具有上限时,企业才有投资的积极性;通过对两种研发合作机制:R&D卡特尔和研发RJV的研究,发现在研发投资不对称情况下,企业不会选择合作研发;而在研发投资对称情况下,企业会选择合作研发,其合作形式取决于形成研发RJV获得的额外利润与形成研发RJV所付出的成本比较。4、通过建立知识溢出条件下减排与企业R&D模型,探讨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政府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与政府各自选择的最优研发策略和补贴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的R&D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R&D投入水平和企业利润;政府的政策调节(税收、R&D补贴等)有利于企业R&D投入和产量的提高,尤其是政府的R&D补贴政策不会对企业的R&D投入产生“排挤效应”,可以较大程度上提高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5、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并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考虑知识溢出的前提下,研究了混合寡头市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并存)中研发补贴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混合寡头市场中,政府的最优R&D补贴水平和两企业的R&D投资关系(战略替代或战略互补)均与企业间的技术溢出程度有关;且政府的R&D补贴能提高私营企业的R&D投入,消除了私营企业在低溢出水平下的研发投入不足现象。最后,应用本文的理论模型对通信设备制造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R&D对策和政策建议。发现该行业在研发投入上还没有出现研发投入过剩的现象,企业在提高研发投入上尚有提高的空间;企业的研发合作能极大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远高于研发竞争时的两倍;通过分析研发补贴下的最优研发水平,发现政府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发补贴严重不足,直接制约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的R&D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