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针对儒家思想在个人层面的渗透进行探析,体味儒家文化中丰富优秀的思想资源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个人层面;儒家思想;关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02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问题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我国五千年文化孕育的优秀的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视其理论渊源。笔者希望通过对两者思想的探析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发展。
  一、忠君爱国
  忠于国家和君主是我国古代文明特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夏朝开始就建立了统一的君主制国家。在君臣关系上,孔子曾提出“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可见其维护周王独尊的态度是坚决的。
  1.要有民族责任感。在《礼记》中有:“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其意指:使亲人父母受到尊敬为大孝,能够赡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孝和最基本的责任,仁义勇敢、舍生取义、冒死为国的人才能不辱没祖宗。这一标准被称为大义。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道德标准是相一致的,将自己与国家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关心并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因而我国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族责任感,是有着其深厚的家国意识的。
  2.要有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在儒家爱国思想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开始的忧患思想是个人的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最后上升为一种推孝为忠、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爱国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在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儒家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的自强不息精神外延至社会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它培育了中国人的是非观念,形成了具有正义感的民族。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爱国精神,这有助于传承中国优秀道德传统,塑造和提升国民性格、精神、气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忠勤自强
  儒家学说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对倡导和培养敬业精神十分重视。“忠勤自强”是其核心内容。
  1.忠勤。“忠”指的是对自己的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勤”是指勤勉奋发、尽职尽责。韩愈在《韩昌黎集》中说的“业精于勤”体现的是外在的道德行为的践行。忠勤精神能够激励人们为事业殚精竭虑,这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自强。敬业的精神气质在自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要体现在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一致上。每个人都应该充实自己的内在修养,再加上外在对事业的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态度才能事半功倍;如若不然,对事业的追求就成了浮语虚辞。在这方面儒家非常重视,并且把它看作事业有成的保证。这体现在荀子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意思是自强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在儒家看来必须培养“弘毅”的品德,进而加强主体的自强性。
  3.奉献。奉献指的是为了社会、国家和群体能够更好地发展,倾其所能,鞠躬尽瘁。但就社会而言,主要还是靠每个社会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扬奉献精神,才能保障社会的存在,促进社会的发展。《荀子·王制篇》中记载有这么一句话:“分则和,和則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意思就是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才智,就会使这个整体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产生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并取得最终胜利。
  敬业精神作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促进着时代的进步。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那么整个社会就会乱作一团,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而这样的国家民族是没有希望可言的。
  三、守言行诺
  在儒家学说中,诚信是伦理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這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诚实不欺、守言行诺。
  1.诚信是立身之本。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在孔子看来,要做一个说到做到、恪守信用的人。
  2.诚信是交友之道。儒家学说把诚信作为朋友之间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认为诚信待人是伦理道德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充分说明对朋友要讲诚信的重要性。孔子的弟子曾参,不仅主张对朋友要忠实守信,而且主张个人每天都要进行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因此,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必然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
  3.诚信是立业之基。荀子认为“百工忠信而不■,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百工”诚信,国家才能殷实富足。
  4.诚信是治国之要。儒家认为,为政者治理国家、管理政务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取信于民。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诚信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思想,不仅为政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应该遵守,而且诚信还是国家道德标准之一,支配着国家运势。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诚信的国德就不可能有持久向上的国运。
  四、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突出表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友善。在儒家思想中,人际交往的准则、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定国安邦的前提条件非友善莫属。因此,儒家的友善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方面的培育与践行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就个人角度而言。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以“仁”的思想奠定了儒家基本价值取向,这充分表现了儒家友善观的核心是“仁爱”。由此可见,“仁爱”是儒家友善观的行为准则。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最大差别就在于血缘关系的逐渐淡化,人们的活动范围拓展到更大的公共空间。然而,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个人修养的提升、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增进、社会矛盾的缓和以及人际关系的优化等等都离不开友善价值观。
  2.就社会角度而言。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提倡的“和”实质是既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必须适时制定制度和规范来约束人民。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尊重主体的差异和个性,通过交流和沟通使得交际双方相互理解,从而实现人际和睦,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和谐”是儒家友善观的价值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的转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人们在学历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拉大,一部分人对富人、官员产生了逆反和仇视心理。友善可以让这些人理解国家政策,消除误解。由此可见,以善待人有助于消除不良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3.就国家角度而言。孔子强调:“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用礼貌谦让的态度治理国家是不难的;反之就很难。“大同”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异,国与国之间没有战争。由此可知,“大同”是儒家友善观的理想境界。
  政府通过对友善价值观的准确把握能更好地治理国家。首先,政府要对民众友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应当从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协调并促进社会各方面发展,为民众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其次,政府要对生态友善。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在快速增长,但是没有足够地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致使大自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政府应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最后,政府要有国际友善观念。众所周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我们应该本着友善的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的国际关系,从而为我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最终实现国泰民安。
  五、结语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本源,必须将之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保持两者在精神内涵、血脉上的一脉相承的紧密联系。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干,通过挖掘使其丰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继承儒家思想,发挥其精神动力作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转化儒家思想,使其更好地適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教育、营造社会氛围、建设实验基地等方式,在社会上大力开展有利于传播、实践儒家思想的活动,将儒家思想内涵广泛地传播给社会大众,以取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真正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外化表现为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实践思想道德规范的多种行为,以此达到实现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长沙:岳麓書社,2009:31-203.
  [2]刘家和.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J].孔子研究,1990(1).
  [3]陈静,周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探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139.
  [4]何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综述[J].政工研究动态,2008(17):27-30.
  [5]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15.
  [6]向春玲.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2).
  [7]荆惠民.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岳小宁.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7).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表意文字,已走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是华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一个个汉字是中国人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所以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思想,在日常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分析字形是前提  分析字形就是要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决定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有人说:抓住一个细节,就可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可能毁掉精彩的课堂。此话不差,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收获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  一、关注“知识形成”中的细节,让思维充盈活力  现代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知
中图分类号:G633.41  书面表达是近几年初中英语中考的重要题型,是一种反映学生表达、传递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语言测试手段,同时也是用于测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活用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试题。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方面:(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全、条理紊乱。教师方面则是在教学中缺乏科
设计了一种利用Android软件实现远程控制的智能鱼缸系统,该系统包括现场自动控制和Android软件远程控制两部分。在特殊情况下,如系统断电重启、传感器故障、系统不稳定等,用
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离心泵的应用也越来越为之广泛。目前,包钢给水厂使用年久的泵组,以稀油润滑为主,润滑油渗漏问题,会给设备的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及职工的安全带来隐患。通过现
摘 要:全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是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价值诉求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国内外发展理念和实践的总结与升华,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民族振兴发展的价值导引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大发展理念;逻辑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