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这个难点,以促进其他英语单项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并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英语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其中,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要想实现高效的输出,必须要有大量、有效的输入作保证。而且听力不是孤立的能力,它和说、阅读、写作、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确实抓好初中英语听说训练这一环节,现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验。
一、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Free talk,谈话形式要多样,如师生交谈、同学对话、表演、复述课文等。教师可联系新课内容预先布置谈话主题,让学生有所准备,确保谈话的完整性、流畅性。其次,要注重呈现,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幻灯、图片、简笔画等,采取演讲、唱歌、朗读、编剧、复述文章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开口交流,不知不觉中遗忘害怕与紧张的心理。
激发学生对“听”的兴趣。听,可以是教师叙述的一个故事或对一个问题的描述,学生听;也可以是教师有选择性地播放英文歌曲或英语电影的经典对白,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听。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环节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自由谈话、演讲和表演中提高听说能力。
1.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评估。教师应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适时肯定、鼓励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觉得“我能行”,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我要学”的动机。一个对话或一篇文章教完后,可以采取“限时朗读”、“限时背诵”等措施,分层要求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学好英语的欲望。
2.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问候、打招呼、告别、祝贺、赞扬、提建议、购物、电话交谈等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英汉两种文体的差异,利用或借鉴中学英语教材每单元中的对话及其形式进行组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英两种语言及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
3.鼓励学生多听多读、从听入手,以听促说。
认知心理学认为,说和写是在听和读的基础上形成的二级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听是说的基础。初中英语教材配有英语专业人士的录音,教师要让学生跟着练习。通过模仿,学生对西方人见面如何寒暄、如何互致问候、如何宴请客人,如何致谢、如何告别等印象深刻,今后在英语环境中就能表达得流利得体。通过反复模仿地道的英语,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纠正。不少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普遍具有胆小、羞怯的特点,还有些学生虽然听得懂,但是表达不出来或者做听力练习时来不及反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常提醒学生“Open your mouth and speak aloud.”,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战胜羞怯,每说一句话都尽量做到“三最”,即“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的“李阳疯狂英语”学习法的精髓就在于他让人放声地读,冲破一切心理障碍,通过反复听朗读、背诵、加深对英语的理解,提高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教师可将李阳的“三最法”、“一口气法”等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对所学的每时每一句话都争取做到脱口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力将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培养英语语感,学会用英语思维。
实践证明,边听边朗读,模仿纯正的英语录音,注意语音、语调、停顿、重音等,经过不断地听、朗读、背诵,能形成语感。更重要的是,无论对话还是做听力练习,教师都要指导训练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应答,不可将听到的英语语言转换成汉语。思考后再转成英语应答,这样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影响理解。因为两种语言的结构和思维不尽相同,不是所有的英语都有相对等的汉语。在短短的时间内,既要听,又要理解、翻译,还要进行综合判断,这是不可能的,弄不好会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逐渐培养用英语思维,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理解力,
四、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说机会。
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听说过程是一个理解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四到六人一组的形式,自己创设情景,如在学校里、饭厅吃饭时、公园里等,分角色把他们自编的对话表演出来,课堂效果很好,气氛活跃。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既加深了学生对句型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促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有助于英语词汇和实物实景的直接联系。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积极性自然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交际能力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由于受条件限制,学生缺少课后的英语交际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优化课堂结构、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英语上课,进行快节奏、高密度的听说训练,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他们说好英语的信心。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坚持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英语读文章、讲故事、朗诵诗歌,进行值日报告等。内容可不断改变、增加。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并做到持之以恒。“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无论课堂内外,在英语语言交际过程中,教师都是组织者、指导者,即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后,应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应多加鼓励、表扬,使学生表达有安全感。
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坚强的意志力则是学好英语的保障,只有二者并重,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清听说的重要性,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坚强的意志力。英语在中学课程中是耗时较多的一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要学好英语,尤其是提高听说能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师生共同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训练过程,它不仅涉及到学生本身的心理因素、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还涉及其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和一定的听说技巧,与教师的素质和教法也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听说能力障碍,创设语言交际环境,培养学生对听与说英语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与坚强的意志力,授以听说技巧。
一、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Free talk,谈话形式要多样,如师生交谈、同学对话、表演、复述课文等。教师可联系新课内容预先布置谈话主题,让学生有所准备,确保谈话的完整性、流畅性。其次,要注重呈现,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幻灯、图片、简笔画等,采取演讲、唱歌、朗读、编剧、复述文章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开口交流,不知不觉中遗忘害怕与紧张的心理。
激发学生对“听”的兴趣。听,可以是教师叙述的一个故事或对一个问题的描述,学生听;也可以是教师有选择性地播放英文歌曲或英语电影的经典对白,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听。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环节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自由谈话、演讲和表演中提高听说能力。
1.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评估。教师应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适时肯定、鼓励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觉得“我能行”,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我要学”的动机。一个对话或一篇文章教完后,可以采取“限时朗读”、“限时背诵”等措施,分层要求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学好英语的欲望。
2.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问候、打招呼、告别、祝贺、赞扬、提建议、购物、电话交谈等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英汉两种文体的差异,利用或借鉴中学英语教材每单元中的对话及其形式进行组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英两种语言及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
3.鼓励学生多听多读、从听入手,以听促说。
认知心理学认为,说和写是在听和读的基础上形成的二级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听是说的基础。初中英语教材配有英语专业人士的录音,教师要让学生跟着练习。通过模仿,学生对西方人见面如何寒暄、如何互致问候、如何宴请客人,如何致谢、如何告别等印象深刻,今后在英语环境中就能表达得流利得体。通过反复模仿地道的英语,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纠正。不少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普遍具有胆小、羞怯的特点,还有些学生虽然听得懂,但是表达不出来或者做听力练习时来不及反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常提醒学生“Open your mouth and speak aloud.”,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战胜羞怯,每说一句话都尽量做到“三最”,即“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的“李阳疯狂英语”学习法的精髓就在于他让人放声地读,冲破一切心理障碍,通过反复听朗读、背诵、加深对英语的理解,提高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教师可将李阳的“三最法”、“一口气法”等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对所学的每时每一句话都争取做到脱口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力将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培养英语语感,学会用英语思维。
实践证明,边听边朗读,模仿纯正的英语录音,注意语音、语调、停顿、重音等,经过不断地听、朗读、背诵,能形成语感。更重要的是,无论对话还是做听力练习,教师都要指导训练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应答,不可将听到的英语语言转换成汉语。思考后再转成英语应答,这样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影响理解。因为两种语言的结构和思维不尽相同,不是所有的英语都有相对等的汉语。在短短的时间内,既要听,又要理解、翻译,还要进行综合判断,这是不可能的,弄不好会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逐渐培养用英语思维,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理解力,
四、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说机会。
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听说过程是一个理解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四到六人一组的形式,自己创设情景,如在学校里、饭厅吃饭时、公园里等,分角色把他们自编的对话表演出来,课堂效果很好,气氛活跃。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既加深了学生对句型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促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有助于英语词汇和实物实景的直接联系。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积极性自然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交际能力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由于受条件限制,学生缺少课后的英语交际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优化课堂结构、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英语上课,进行快节奏、高密度的听说训练,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他们说好英语的信心。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坚持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英语读文章、讲故事、朗诵诗歌,进行值日报告等。内容可不断改变、增加。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并做到持之以恒。“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无论课堂内外,在英语语言交际过程中,教师都是组织者、指导者,即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后,应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应多加鼓励、表扬,使学生表达有安全感。
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坚强的意志力则是学好英语的保障,只有二者并重,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清听说的重要性,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坚强的意志力。英语在中学课程中是耗时较多的一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要学好英语,尤其是提高听说能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师生共同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训练过程,它不仅涉及到学生本身的心理因素、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还涉及其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和一定的听说技巧,与教师的素质和教法也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听说能力障碍,创设语言交际环境,培养学生对听与说英语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与坚强的意志力,授以听说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