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3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发展林业产业合作的可行性、存在困难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林业合作;形势;黑龙江;俄罗斯
中国与俄罗斯的交往由来已久。从前苏联的建交,到1996年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等领域都有着多层次的合作,中俄两国的关系也一直在稳步发展。而由于黑龙江与俄罗斯特殊的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经贸交往更为频繁,因此,从黑龙江省的省情出发,深层次的探讨与俄罗斯的林业产业发展,对于发展黑龙江省的经济,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往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中俄两国林业产业合作的可行性
黑龙江省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之一。建国以来,大小兴安岭地区以巨大的木材产量支援国家建设,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黑龙江林区森林严重萎缩,成材林蓄积量大幅度下降,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但是,伴随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木材市场的需求量却在逐年增加。
特别是上个世纪末。中国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木材产量持续下降,国内木材需求出现巨大缺口。为解决近年来国内木材需求激增与木材供给偏紧的矛盾,大量进口木材已经成为主要的解决办法,其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1997年至2002年6年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木的数量分别为94.9万m3、157.8万m3、408.5万m3、593.1万m3、876.56万m3、1480.63万m3。其中2002年与2001年同比增幅高达68.91%,高居各进口来源国之首。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木材市场最重要的供应国。
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相对缺乏,俄罗斯也已经意识到,仅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对本国丰富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森林资源。因此,俄罗斯为加强林业国际合作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措施,为外资进入其林业领域提供了优惠的条件。黑龙江省现有的条件和俄罗斯特殊政策环境,都为中俄两国林业产业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2 中俄两国林业合作的困境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林业方面有了一定的合作,但总体看来,双方的合作仍处于初步阶段,双方正在探求大项目的林业产业合作,对促进合作升级的愿望极为强烈。但是,由于以下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中俄两国林业产业向纵深发展。
2.1 与俄企业合作程度低
黑龙江省在对俄林业合作过程中,双方合作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和产成品都在较远的空间上大距离调运,俄罗斯区域内现有的原料、设备、半成品却不能合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比如森林资源的采伐加工项目,俄罗斯自身拥有简单的生产线,但黑龙江省在境外采伐的企业多是从租地、建厂的全新生产线开始,利用的只是俄罗斯的森林资源,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如果能够与俄罗斯当地生产加工企业联手,一方面可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一些风险。
2.2 与俄企业合作技术水平低
目前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的项目中,除黑龙江省华诚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在赤塔州森林采伐和加工项目、黑河好运木业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项目外,大多数是原始加工项目,主要从事原木砍伐、林业劳务等,只有少数百叶窗、家具加工项目,缺少科技含量较高的合作项目。双方合作的水平也无法与俄罗斯境内的其他国家以及中国其他省份的合作项目相匹敌。
2.3 与俄企业合作区域范围窄
广阔且良好的区域是双方进行林业产业合作的基础。但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双方的林业产业合作绝大部分集中在远东经济区。俄罗斯由于历史形成的劳动区域分工、经济地理位置特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专业化和综合经营等原因,可分为12个经济区:北方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中央经济区、伏尔加一维亚特卡经济区、中央黑土经济区、伏尔加河经济区、北高加索经济区、乌拉尔经济区、西西伯利亚经济区、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远东经济区、加里宁格勒州,其中具有林业投资前景的区域有北方经济区、伏尔加一维亚特卡经济区、乌拉尔经济区、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远东经济区、加里宁格勒州。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的区域主要是围绕远东森林经济区中的阿穆尔、哈巴罗夫斯克、滨海、萨哈,其余的经济区很少进行开发合作。这也限制了合作与发展。
3 发展对策
按照产业合作关系赋予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新的内涵,应摒弃原有的合作局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俄罗斯林业现有及未来的政策发展趋势,统筹兼顾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产业合作行为,主动寻求机遇,深谋远虑谋划长远发展,是促进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升级的重要举措。
3.1 突破传统合作思维
传统的思维观点忽视了两国合作的长期性,只顾短期投资和利益,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在俄罗斯的信誉以及两国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合作思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思维模式。在合作中应树立“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绿色合作思想,规范我国企业在俄罗斯的采伐行为,遏制民间非法采伐;要形成协调机制,在保证生态建设需求下,积极促成林业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反对任何企图破坏双方正常合作的言论与行为;要形成防范机制,防范以各种方式或手段进行非法林产品贸易,以低水平的贸易数量增加阻碍产业合作的进行。通过规范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产业合作行为,促使合作由短期性、试探性向长期性、实质性逐步转变。
3.2 谋划产业结构升级合作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林业合作主要是以一般性商品贸易为主体,起不到促进双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因而,必须着眼未来的发展,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木材深加工,将项目合作的重点放到一些深加工的项目上,如中密度板、纸浆等产品的生产上。逐步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加强科学技术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拉动作用。
将木材深加工确立为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战略重点,这符合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经济走向、符合双方国家林业的发展方向,顺应了俄罗斯限制原木出口,提高林产品加工比例的林业经济发展政策,也是提高黑龙江省在俄罗斯境内同其他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木材深加工的合作,对当地的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提升产业结构的演化升级,而且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 搞好合作产业内的协调关系
俄罗斯是为数不多的允许森林资源采伐的国家,由于黑龙江省以及国内对森林资源的巨大需求,促成了黑龙江省对俄森林资源采伐的发展。尽管森林资源采伐业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的重要地位,但是,从长远来看,森林资源采伐业不可能成为双方合作的长期产业,尤其是在俄罗斯森林资源采伐环境变化下,如何处理森林资源采伐业与林产品加工业的协调发展是合作的关键。在现阶段,林产品加工业与森林资源采伐业最好的协调方式就是在俄境内组建林木产品加工厂,提高俄罗斯森林资源境内采伐、境内加工的比率,以俄罗斯市场为导向,通盘配置资源,确立林产品加工业在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结束语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进行林业产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深对俄林业产业的研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搞好协调,做好支柱企业的引领工作,将不仅仅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两国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加大其他领域的合作范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林业合作;形势;黑龙江;俄罗斯
中国与俄罗斯的交往由来已久。从前苏联的建交,到1996年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等领域都有着多层次的合作,中俄两国的关系也一直在稳步发展。而由于黑龙江与俄罗斯特殊的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经贸交往更为频繁,因此,从黑龙江省的省情出发,深层次的探讨与俄罗斯的林业产业发展,对于发展黑龙江省的经济,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往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中俄两国林业产业合作的可行性
黑龙江省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之一。建国以来,大小兴安岭地区以巨大的木材产量支援国家建设,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黑龙江林区森林严重萎缩,成材林蓄积量大幅度下降,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但是,伴随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木材市场的需求量却在逐年增加。
特别是上个世纪末。中国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木材产量持续下降,国内木材需求出现巨大缺口。为解决近年来国内木材需求激增与木材供给偏紧的矛盾,大量进口木材已经成为主要的解决办法,其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1997年至2002年6年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木的数量分别为94.9万m3、157.8万m3、408.5万m3、593.1万m3、876.56万m3、1480.63万m3。其中2002年与2001年同比增幅高达68.91%,高居各进口来源国之首。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木材市场最重要的供应国。
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相对缺乏,俄罗斯也已经意识到,仅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对本国丰富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森林资源。因此,俄罗斯为加强林业国际合作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措施,为外资进入其林业领域提供了优惠的条件。黑龙江省现有的条件和俄罗斯特殊政策环境,都为中俄两国林业产业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2 中俄两国林业合作的困境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林业方面有了一定的合作,但总体看来,双方的合作仍处于初步阶段,双方正在探求大项目的林业产业合作,对促进合作升级的愿望极为强烈。但是,由于以下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中俄两国林业产业向纵深发展。
2.1 与俄企业合作程度低
黑龙江省在对俄林业合作过程中,双方合作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和产成品都在较远的空间上大距离调运,俄罗斯区域内现有的原料、设备、半成品却不能合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比如森林资源的采伐加工项目,俄罗斯自身拥有简单的生产线,但黑龙江省在境外采伐的企业多是从租地、建厂的全新生产线开始,利用的只是俄罗斯的森林资源,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如果能够与俄罗斯当地生产加工企业联手,一方面可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一些风险。
2.2 与俄企业合作技术水平低
目前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的项目中,除黑龙江省华诚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在赤塔州森林采伐和加工项目、黑河好运木业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项目外,大多数是原始加工项目,主要从事原木砍伐、林业劳务等,只有少数百叶窗、家具加工项目,缺少科技含量较高的合作项目。双方合作的水平也无法与俄罗斯境内的其他国家以及中国其他省份的合作项目相匹敌。
2.3 与俄企业合作区域范围窄
广阔且良好的区域是双方进行林业产业合作的基础。但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双方的林业产业合作绝大部分集中在远东经济区。俄罗斯由于历史形成的劳动区域分工、经济地理位置特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专业化和综合经营等原因,可分为12个经济区:北方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中央经济区、伏尔加一维亚特卡经济区、中央黑土经济区、伏尔加河经济区、北高加索经济区、乌拉尔经济区、西西伯利亚经济区、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远东经济区、加里宁格勒州,其中具有林业投资前景的区域有北方经济区、伏尔加一维亚特卡经济区、乌拉尔经济区、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远东经济区、加里宁格勒州。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的区域主要是围绕远东森林经济区中的阿穆尔、哈巴罗夫斯克、滨海、萨哈,其余的经济区很少进行开发合作。这也限制了合作与发展。
3 发展对策
按照产业合作关系赋予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新的内涵,应摒弃原有的合作局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俄罗斯林业现有及未来的政策发展趋势,统筹兼顾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产业合作行为,主动寻求机遇,深谋远虑谋划长远发展,是促进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升级的重要举措。
3.1 突破传统合作思维
传统的思维观点忽视了两国合作的长期性,只顾短期投资和利益,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在俄罗斯的信誉以及两国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合作思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思维模式。在合作中应树立“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绿色合作思想,规范我国企业在俄罗斯的采伐行为,遏制民间非法采伐;要形成协调机制,在保证生态建设需求下,积极促成林业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反对任何企图破坏双方正常合作的言论与行为;要形成防范机制,防范以各种方式或手段进行非法林产品贸易,以低水平的贸易数量增加阻碍产业合作的进行。通过规范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产业合作行为,促使合作由短期性、试探性向长期性、实质性逐步转变。
3.2 谋划产业结构升级合作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林业合作主要是以一般性商品贸易为主体,起不到促进双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因而,必须着眼未来的发展,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木材深加工,将项目合作的重点放到一些深加工的项目上,如中密度板、纸浆等产品的生产上。逐步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加强科学技术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拉动作用。
将木材深加工确立为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战略重点,这符合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经济走向、符合双方国家林业的发展方向,顺应了俄罗斯限制原木出口,提高林产品加工比例的林业经济发展政策,也是提高黑龙江省在俄罗斯境内同其他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木材深加工的合作,对当地的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提升产业结构的演化升级,而且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 搞好合作产业内的协调关系
俄罗斯是为数不多的允许森林资源采伐的国家,由于黑龙江省以及国内对森林资源的巨大需求,促成了黑龙江省对俄森林资源采伐的发展。尽管森林资源采伐业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的重要地位,但是,从长远来看,森林资源采伐业不可能成为双方合作的长期产业,尤其是在俄罗斯森林资源采伐环境变化下,如何处理森林资源采伐业与林产品加工业的协调发展是合作的关键。在现阶段,林产品加工业与森林资源采伐业最好的协调方式就是在俄境内组建林木产品加工厂,提高俄罗斯森林资源境内采伐、境内加工的比率,以俄罗斯市场为导向,通盘配置资源,确立林产品加工业在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结束语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进行林业产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深对俄林业产业的研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搞好协调,做好支柱企业的引领工作,将不仅仅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两国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加大其他领域的合作范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