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优化举隅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
  
  
  [摘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练习课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教材提供的练习题要进行开发和重组:凸显整体性、增加趣味性、开发探索性、挖掘拓展性,让原本枯燥的练习题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
  [关键词]整体性;趣味性;探索性;直观性;拓展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2-0053-03
  [作者简介]匡元娥(1981—),女,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教师,中学二级。
  
  练习课的载体是练习题,用好练习题是提高练习课质量的关键。许多老师照本宣科,逐一练习、讲评练习题,以为练了、讲了学生就会了。然而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练习课,题目串”的方式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有的题目不练也会;有的题目练了也不会;有的学生不练也会;有的学生练了也不会。对于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教师要二度开发重新组合设计,让枯燥的练习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
  一、凸显整体性
  教材根据知识生成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不同的练习题。如果教师顺着讲,就成了题目“串串烧”。虽然每一道题目都练了,但学生仍是“芝麻、西瓜到处丢”。练习题看似散乱,但教师要挖掘能串起这些题目的核心知识,围绕着核心知识点设计活动,提供给学生一个整体内容,帮助学生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教师可以采用板块化的设计理念,将训练要求相同的题目整合在一个板块下,凸显练习的整体性。
  以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教学》第21页的练习为例。这个练习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之后进行,内容包括数的组成、读数、写数、加减、找规律这五项。如果按顺序教,有题做题的方式不能促进学生的认识系统化,使之更加完善和巩固。五项内容的核心是对位值原理的理解,故笔者将位值原理作为主线,设计了拿牌的板块,将组成、读数、写数包括在一起。四人小组坐成一排,按位置分别代表万以内的四个数位。师在黑板上写出数,如:6243,四人分别拿出自己数位上的数字。指名读,该小组的成员按顺序说出组成:“2043、3040、3004、304”。学生交换位置。“7个千5个百、5个千3个十、3个千5个一、2个千5个百4个一”,生写出以上的数。
  在这个活动中,整合了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三个内容,虽然看似只是拿拿牌,但学生的思维已经进行了这三方面的训练。
  二、增加趣味性
  练习课的一般程序是练习、反馈、讲评,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练习课中尤其要重视。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游戏、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性练习中收获更好的效果。
  以练习中的找规律为例。这个题目比较难,学生还没有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此处是根据数数和组成来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比较多。笔者设计了游戏的方法:
  指名四人上讲台,摆好1997。教师说:“个位听令,加一。”生把7换成8,并读出1998。下面相同。到1999个位添1时,说:“满十进一。”将数字换成0,并在前一位的头顶轻拍一下,表示进了一个,下面十位依次进行。教师板书:2700、2800、2900、[CD#3]、[CD#3]、[CD#3],4030、4020、4010、[CD#3]、[CD#3]、[CD#3]、[CD#3]指名一人做指挥员。师说:“在游戏的时候,你认为要注意什么?”教师小结:“先看清是哪一位变化,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够向前一位借一。”学生玩得很开心,书上的练习做得也很好。有的学生边做边嘀咕:“加1进一个。”
  有趣的形式,主动地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玩中学,练中思,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三、开发探索性
  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知识,掌握技能。从更深的角度思考,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练习课也不能违背这一宗旨。课程标准中提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练习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知识探索的过程,对练习课的改造正可以符合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变直接指导为学生寻求、变教师引导为学生尝试等方法促进学生的探索。
  四年级上册第24页的第3题中,题目要求是将圆片折一折,再展开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这一活动是单线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一个维度上。笔者将活动改为:
  教学准备:每四人小组一个圆形纸片、一个不规则的纸片、一张小组合作单。教师提问:“除了大小关系之外,这三种角还存在着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四人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材料研究一下,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什么关系?”
  (师提供作业纸:除了大小关系外,我们组认为,直角、平角、周角还存在着以下的关系:
  我们所用的研究方法是:
  。)
  这样一道简单的操作题就变成了探索的素材,利用材料主动去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天窗,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发现规律。这个过程不仅仅为了得到一个关系,而是一个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动的不光是手,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发展。
  四、挖掘拓展性
  教材中的习题大多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展开,难度不大,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不利。有的教师会重新选择材料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其实充分利用习题,挖掘其中的拓展的要素,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改变一个条件、重新提一个问题、换一种情境等。
  二年级上册第108页第20题:和你的同桌做10次“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把你每次的结果记录在表中,再在方框里涂色。师将游戏中对手两人统计的结果放在展台上。
  师:同学们在游戏中统计了结果,我们还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男孩胜的次数和女孩负的次数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两人平的次数是一样的。
  生3:我发现男孩负的次数和女孩胜的次数是一样的。
  生4:我发现男孩一共有10次,女孩一共也有10次。
  师:同学们真厉害,把游戏变成数学学习,还发现了这么多有用的规律,下面请你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个问题。
  师:题目:小军和小张两人做了10次“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小军的成绩是这样的
  (用方块图表示)
  师:小军胜3次,负4次。你知道小军平几次吗?
  师:你能根据小军的成绩单写出他的对手小张的成绩情况吗?
  书上题目的要求只是做一做、说一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后,设计了一个情境,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
  
  
  参考文献:
  [1]包迎霞.职校数学实践型习题设计策略举隅[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3).
  [2]彭佩霞.新课标模式下高三英语教学探究[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4).
  [3]黄国稳.结构方程模式及其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案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90-95.
其他文献
      [摘要]学生只有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操作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设计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设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设计思考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影响,为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择期行脑干肿瘤手术62
从2010年9,9至201 1年3月笔者采用循经刮痧法为主治疗湿热体质痤疮36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rn1临床资料rn从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我院门诊有效体质辨识576份,湿热体质63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为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羟考酮注射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 T )的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EM T患者7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腹腔镜下保守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 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 糖蛋白 (P 1 70 )和CD34的表达。结果示 :P 1 70或CD34表达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之
颈椎小关节紊乱是理疗科的常见病,目前手法复位仍是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201 1年1-12月应用手法复位结合TDP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n1资料与方法rn1.1
      [摘要]数学不仅要在学生外部兴趣上兜圈子,让学生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发挥数学的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因。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强化基本功,让学生在学会数学中获得快乐;磨炼意志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追寻快乐;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关键词]内部动因;师生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