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防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52723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对象:因频发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房颤住院的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40~75岁,平均65.2±12.5岁;其中冠心病12例、高血压8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特发性房颤2例。排除慢-快病窦综合征,心功能在1~3级(美国心脏学会标准)的患者 。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
  观察方法:均停用β受体阻滞剂、慢心律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改用盐酸胺碘酮,每例患者起始服负荷量600mg/日,连续8~10天。用药前记录症状、心率、早搏等。做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观察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以及24小时中窦性最快、最慢及平均心率等,用药5个月后均复查动态心电图,并与用药前比较。
  
  结 果
  
  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24例患者在服盐酸胺碘酮之后的第3天即感心悸症状明显好转,查体时早搏较之前明显减少或消失。用药5周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例患者总的房性早搏数为11 003次,服药后降至3004次,短阵房速发作明显减少;2例特发性房颤患者及3例服药前频发短阵房颤、房扑患者服药后房颤、房扑消失,仅有4例短阵房速和少数房早。24例患者中,2例冠心病患者坚持服药0.5年后又发房颤,另2例冠心病患者服药后3个月自行停药,复发房颤,该4例静推胺碘酮注射液后,房颤消失,继续服用胺碘酮。剩余2例冠心病患者服用盐酸胺碘酮1个月,因心功能恶化,加用地高辛0.125mg, 1次/日口服,1例仍然频发房颤。其余使用盐酸胺碘酮患者坚持服药,无因房颤复发就诊者。
  对窦性心率和心功能的影响:24例患者在服盐酸胺碘酮之前,动态心电图显示最快心率为131.2±30.6次/分,最慢心率为51.2±13.6次/分,平均心率70.3±8.6次/分。服药后0.5个月每日观察患者的心率,无明显下降。服药前后最快心率分别为131.2±21.3次/分和101±21.3次/分,最慢心率分别为51.2±13.6次/分和46.3±2.3次/分,平均心率为67.6±7.06次/分。提示这些患者服用盐酸胺碘酮之后,心率无明显变化。2例患者在服药前后发生气喘及活动受限,心功能下降而加服地高辛0.125mg,1次/日口服。
  
  讨 论
  
  盐酸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其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同时具有轻度非竞争的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和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减低窦房结自律性,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作用大于逆向。该药为半衰期长,故服药次数少,治疗指数大,抗心律失常种类多。该药主要适应证:①房性心律失常;②结性心律失常;③室性心律失常;④伴W-P-W综合征的心律失常。房颤复发的4例均为冠心病,房颤复发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静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后转复窦性心律,提示该药除电生理机制外,尚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胺碘酮能减轻心房电重构,用药后能有效减少房性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可能是减少阵发房颤发生的原因。如果房颤复发,胺碘酮可以防止心室率过快,减轻症状。对部分患者还可以作为控制心肌缺血的治疗。胺碘酮在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方面是很有效的,在多种情况下(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并发伴快速心室率),静注胺碘酮确有疗效,心肌梗死并发房颤,静注胺碘酮比地高辛有效。
  综上所述,在排除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后,胺碘酮在防治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是合适的选择。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的行政性整合机制,是以政府的权力运作为主体.国家通过垄断社会资源和严格的身份制度来实现对个人的全面控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契约性整合机制的诞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OP)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36例老年OP性骨折患者,根据骨密度测定确诊为OP、根据X线片确诊为骨折、询问并记录老年OP性骨折患者的诱发因素,针对老年OP性骨折的诱发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男性骨折占35%,女性骨折占65%;骨折诱发因素为滑倒占39%,行走跌倒占34%,登高性跌倒占15%,重力因素占11%,无明确原因占1%。结论:老年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