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也在不断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增长知识,获得情感体验,从而生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实际生活中展现情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以内容为载体,有目的地引入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真实情境的演绎,将理论与教育融入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为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例如,在教学2016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会拒绝》一课时,教师可这样引入生活情境,教师拿出手机,将收到的一条诈骗短信读给学生听:“某某栏目组温馨提示,您的手机号码被某某栏目组抽中为场外幸运号观众。将获得8万元奖金以及苹果电脑一部。”然后给学生创设问题:“如果是你,收到这样的短信会怎么办?你会去领奖吗?你应该怎样拒绝这种诱惑?”这样,找到切合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问题,在展现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问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中必须重视生活的价值,凸显生活气息。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金色的秋天》系列活动,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秋天到来的愉快,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向往和喜爱。此时,教师可以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中,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带领学生秋游,在田野里、乡村里,感受秋天的气息与美丽。最后,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收获与快乐,还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特征。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通过表演创设、体会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师生互动贫乏,老师讲得有声有色,而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却不高,教学效果不显著。新课改以来,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是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本质上,儿童各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通过开展“故事演讲”“角色换位”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通过积极配合与表演,对教学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在参与中理解,在理解中体味,在体味中践行。教师要注重创设特定的情境来使学生“动情”。比如,在教学2012年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孝敬父母》时,笔者采用“角色换位”,让学生说一句话、朗诵一首诗或者演一演。课堂上,笔者让一位学生扮演家长,另一位学生扮演孩子,然后让他们将平时父母管教孩子时的实景表演出来。通过表演,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也感受到了自己顶嘴会给父母带来怎样的伤害。笔者还要求学生们回到家后,和父母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扮演一天父母的角色,早上几点起床,起来替家人准备早饭,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下班回家后还需要做什么。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从而能够主动替父母分担辛劳,激发起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而乐意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这样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事半功倍的。
  运用多媒体,渲染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地被运用于教学中,为教学过程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教师教学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和方法。比如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切合主题的音乐。音乐能使人心情放松,给人以享受,让人产生联想,并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到音乐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让学生聆听音乐,渲染教学氛围。同样是教学《孝敬父母》这一课,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母亲》《父亲》《听妈妈的话》等音乐,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尤其《母亲》这首催人泪下的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塑造出了高大的母亲形象。学生在这样的旋律中能有效激发起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直接播放《母亲》这首歌曲的MV,通过感受母亲的一举一动,她们质朴而伟大的形象跃然于屏幕,能给学生带來更直观的感受。此外,这些歌词有效的说服力也能使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明白父母的不易,从而更加孝顺父母,体谅父母。教师要注意在多媒体素材的选择上,一定要选取与教学主题切合的内容,不要让创设情境流于形式。
  将创设情境融于教学中,通过真实场景的演绎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推进,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学习,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结构更加优化,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作为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实现课堂最优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正确的品德理念,从而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第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Au互连线的形状参数对互连线寿命的影响,在环境温度为150℃、加载电流为500mA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恒温箱同时对多种不同形状的样品进行加速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在此试验
月星环球家饰博览中心位于上海普陀区.它将成为上海目前最大的商业项目之一.整体建筑将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该商业中心不仅是以家具、家居、家饰为主题的百货中心,也是集餐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由此可知:过程评价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结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笔者将从课堂观察,关注创新意识;记录成长,反映学习进步;加强应用,考验动手能力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加强过程评价,培养数学核心素质。  课堂观察,关注创新意识  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导
地点:landréstraat,verhulstlaan,vlashoflaan/sweelinckstraat,obrechtstraat tilburg业主:ontwikkelingsmaatschappij quirijnboulevard(project development)(cofier bouw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关键支柱。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秉承“生命化教育、个性化教学、人性化管理”的办学理念,以“创品牌学校,建和谐二中”为目标,积极开展管理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着力实施“以质量谋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活动育新人”,逐渐形成了立体式的特色教育,努力践行着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创建文明校园,构建立体教育网络  因地制宜的园
什么是“班级故事”?它是指发生在班级这一特殊的空间中,并由故事的主角——孩子们叙写出的有一定意义的“小事件”。故事聚焦于班级的学习与生活,通过分组由孩子们轮流写,班级中的特殊儿童也包含在普通的分组中。指向于班级、同学、老师与自我的故事中,有遵守纪律,有团结一致,也有师生情深等,这些故事其实正是班级所负载的文化的显性体现。以下,笔者重点从随班就读的工作角度,谈谈怎样运用班级故事走进特殊学生内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