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教研活动:问题与对策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弥补大范围活动的不便,出现了一种新的校际科研层次:学区教研组。由此形成了县教研室——学区教研组——校教研组的三级联动教研体系。县教育局根据学校的地域位置、教育发展状况、经济文化基础,同时考虑到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将整个县域学校分成了几大学区,打破了原来的乡镇界限,学区由5到6个乡镇构成,日常性的教研活动就以学区教研组为中心进行。学区教研组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各区教研活动的开展,或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带动了全县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一、合作学习的特征及英语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广泛应用到5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课堂。它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互动合作,亲身实践,自主探索,取长补短,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的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力。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的力。但学生在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上却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十种情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