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脑·活思·萌情·悟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he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实脑·活思·萌情·悟理”创意活动通过全程感知、分步训练、由“我要写”转换成“要我写”等步骤,消除了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现象。在此,愿与广大教师分享。
  关键词:作文教学;消除;无话可说;创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125
  学生作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即使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也难免时不时地有此表现,这是作文教学中长期困惑我们的一种现象。为了消除这一现象,本文介绍了一创意设计。
  一、设计背景与思路
  经过总结和探讨,发现学生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根本原因在于头脑空虚、思维迟缓、情感淡漠、道理肤浅且漂浮。而这种情形的造成又在于教师教学活动中过分注重于阅读,没有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没有结合教学实际,开发校本教材,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来让学生充实头脑,激活思维,萌生情感,感悟道理。要写好作文,首先也必须解决思想内容的问题。而思想内容一则表现为占有积累足够数量的人、事、景、物及其形成的有机整体的“形”,二则表现为从这种“形”中萌生出、感悟到并最终以加工改造后的“形”来寄予的情、理之“神”,且只要“形”、“神”兼备,合二为一了,一篇文章的雏形就在脑子中形成了,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亦即人们常说的“灵感”,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而获取“形”、“神”的途径尽管很多,且因人而异,但总不外乎占有积累(观察——阅读——听闻——网络)、梳理存储、灵感激发、取舍增删等环节。基于此,设计了此一“实脑·活思·萌情·悟理”的创意活动。
  二、实施程序及要点
  此创意活动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基本程序的客观规律、具体实施过程及其每一步骤操作要点简述如下:
  1. 全程感知
  借鉴名家或教师、同学的某篇文章(含课文)思想内容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知思想内容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强化对思想内容形成过程及其对于写好作文之重要性的认识,为后面分步骤进行训练做好准备。例如:课文——莫怀戚《散步》,作者写作此文的步骤:(1)占有积累人(我、妻子、母亲、儿子)、事(一家三代四口散步)、景(江南春景)、物(景中各物)的“形”; (2)存储于脑中;(3)从中悟出道理——孝,产生写作冲动——灵感;(4)对“形”、“神”进一步改造、深化,使之更具社会普遍意义。
  2. 分步训练
  (1)占有积累:教给学生观察、阅读、听闻、上网等占有积累的基本方法,并佐以适当的实际训练。此步骤我们特别注重传授观察的方式方法,信息提取并记录的要领。
  (2)梳理存储:让学生准备好笔记本或在电脑上设计好相应表格——每页纵向划分,一边五分之四以记录“形”,一边五分之一以记录“神”,并将上一步骤观察、阅读、听闻、上网所获取的人、事、景、物的“形”先行记入五分之四的页面上。
  (3)灵感激发: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尤其注意将所获得的“形”与自然的客观之理、人生的主观之理或情从不同角度沟通起来,并将所萌生的情、感悟的理写到五分之一这个页面上。
  (4)取舍增删:让学生选取一个理或情作为统率该促使自己萌生、感悟这种情或理的“形”的中心,再回过头来检视该“形”中哪些细节与之关联特别密切,哪些关系不大,或者还需补充哪些相关细节,作出取舍增删选择。
  3. 由“我要写”转换成“要我写”
  (1)定型:即根据题目隐含的信息及作文要求,确定作文的文体。
  (2)现形:即根据题目条件联想到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人、事、景、物且以事为主的有机整体之“形”,而且要尽量把思维发散出去,想得越多越好。甚至引入信息交合理论,事、物、理、情、景、人的坐标轴一画,几个、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构思自然涌上脑际。
  (3)取定:面对联想到的或者坐标轴上的这许多许多的可作为文章的寓的东西,我们不可能都去写它,那就必须作出选择,也就是视其印象深刻与否,有无真切强烈感受,选出其中自己最熟悉,感受最真切的一项或几项来作为文章的“形”。
  (4)抓神:即对所取定的一项或几项进行认真、深刻的琢磨,运用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思维方式,选定一个独特的角度,提取其所蕴含的神。
  (5)完形:在神的统率下,回过头来对选定的形细加考查,一方面列出其各要素,另一方面“放大”那些最能具体表现神的方面的细节,列出详细的作文提纲或者只用三两个字做出思路提示。
  三、活动成效简述
  1.学生不但掌握了文章思想内容的两个构成方面——“形”与“神”,而且掌握了获取的程序、步骤及相应的方式方法,形成了受用终生的能力。
  2. 养成了从各个方面用各种途径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习惯。
  3. 有效地消除了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现象。
  4.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也写出了相当数量的具有独特感受,富有个性的作文。
  5. 带动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6.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思维品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何金生.新概念语文之快捷说写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教师进修学校 341100)
其他文献
有些科学家相信,我们将最终变成一种生物机器人,这是一种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的机器,也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这些科学家说,在未来,也许我们的子孙会面临一种选择:要不要做一个机器人?因为假若选择了要,他们便可以即刻拥有一些超凡出众的能力,如精准的记忆力、高超的演算能力等,而改变的过程也可能就像做外科手术一样简单。这种事会不会真的发生,目前我们还不能妄加论断,不过科学家
摘要:为促进高职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持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托高校、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构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体。本文主要研究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旨在充分利用联盟成员单位的优质资源,共同开发、上传、使用资源,形成具有多项功能的开放式专业交流与服务平台。  关键词
[摘 要]信息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下,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翻转课堂是构建中学高效课堂和实现现代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按照流程,翻转课堂可以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而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大数据;中学政治;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5501 
在今天,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教法去面对新课程的实施,而不是一如既往地沿用原有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那样的话,新课程改革就将是低效的甚至是失败的,基于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用激情去感染学生,因为教师充满激情,师生才能达到最融洽的交流,必须运用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辅助手段去调动学生的积极
摘 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等方面有所改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金华市技师学院“五品五阶”师资队伍建设为例,为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事業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能力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要求不断改进,学生素质要逐渐提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这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的那首《辛夷坞》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流传下来。如今,辛夷坞成为媒体追捧的焦点,即便生性低调的她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好奇的人们还是想知道,在“全民致青春”的今天,这个女子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如同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女主角郑微一样,辛夷坞和大多数人经历的青春殊途同归:从懵懂到清醒,从勇敢无畏到成熟审慎,有得到,有失去。然而,
不久之前,一家电视台对著名品牌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做了一期人物访谈。  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名头并不响亮,可他的产品却几乎家喻户晓。他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把娃哈哈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为了帮助大众了解这个传奇人物的成功之道,早有准备的主持人突然从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矿泉水,现场考问宗庆后三个出人意料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瓶娃哈哈矿泉水的瓶口,
凛冬已至,漫漫长夜不见天日。北境的冰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冷风吹过茫茫冰雪的簌簌之声,一场危机正在暗暗酝酿。突然间,一团巨大的火球瞬间从天而降,伴着震耳欲聋的轰响和强烈迸发的火光,整个北境都开始震颤,坚实的冰盖顷刻间四散崩塌,化为水汽。  不过,这个为北境带来灾难的火球并非来自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里的那条摧毁“长城”的巨龙,而是一颗刚被证实的,曾经砸在地球北极格陵兰岛上的陨石。  这颗陨石的光顾,在
最喜爱的三篇文章:  1. 我的四味高三  2. 干净的香港  3. 考场作文:不骗不假不成文  最喜爱的栏目:知情、知心、识时  最喜爱的版式设计:8、16、4  获奖读者:李宁皓、曾斯祥、严永和、孙开荣、孙仁、朱辉、付云辉、顾霄、吴建国、江灵霞读者获得本刊精美礼品一份,已于近期寄出,敬请查收。
[摘 要]学生在独立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本的领悟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该细读文本,找出学生看不见、看不懂的地方,引领学生从“一望而知”进入到“一望无知”,使学生能够深读文本,进而通过语言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文学作品;教学内容;语言活动;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