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影子经济”由来已久,涉及到工农业生产、教育、贸易、金融,甚至医疗服务等各行各业中。在经济转型之初,俄罗斯“影子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影子经济”的大规模滋长,严重妨碍了俄罗斯国民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通过分析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影子经济”,对我国治理地下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俄罗斯 激进改革 影子经济
“影子经济”是一种被隐藏的,无法计人国家经济核算体系的经济活动。在世界各国的任何经济领域中或多或少都有这种非法经济现象的存在,但是经济转型期的俄罗斯尤其明显。在俄罗斯采用激进的经济转型的前4年时间里,“影子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副产品一“影子经济”,已经涉及到俄罗斯经济、社会各领域中,从政府到普通大众都与“影子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转型期俄罗斯“影子经济”的表现形式
转型期俄罗斯经济活动中的灰色经济、褐色经济和黑色经济是其“影子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
(1)灰色经济。这是在“影子经济”中较轻的部分,他们大多在法律没有做出规定的领域内进行经济活动,从而逃避国家税收。例如,公民的第二、第三职业没有办理正式手续,其收入为灰色收入;利用国有资产的便利成立子公司,其经营活动与母公司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要单独核算。
(2)褐色经济。又称虚假经济,是指利用立法漏洞或是破坏生态安全等为某些个别经济主体谋好处,提供额外的优惠和补贴,这种行为常常属于腐败的范畴。如假账、投机交易,以及各种各样的诈骗钱财,包括通过行贿和私人关系得到各种优惠,从而赚取不应得到的利润。在俄罗斯休克疗法式的改革方案中,推行外贸业务自由化,而当时各级管理本门手中掌握着进出口商品的许可证,这就为褐色经济创造了条件。
(3)黑色经济。是俄罗斯“影子经济”中最严重的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犯罪经济,这种经济活动的操控主体主要是黑社会。他们向贪污的政府官员行贿,从事一些法律所禁止的经济活动,如生产和销售军用武器、对社会有严重危害对的毒品、开赌场和妓院等等。腐败的政府行为是黑色经济滋长的重要因素,据俄罗斯内务部估计,近8000多个经济犯罪团伙控制着大约60万亿-70万亿卢布的资金,其中近1/7是在被收买官员的帮助下进行犯罪活动。
转型期俄罗斯影子经济泛滥的成因
在俄罗斯经济转型初期,理论界普遍认为“影子经济”在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产生的,这种经济体制的特征和缺陷引发了“影子经济”的发展。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私有化和自由化会将“影子经济”逐步透明化,进而转向合法经济。事实却恰恰相反,影子经济占GDP的比重在俄罗斯改革的最初4年内增长了40多倍。俄罗斯的激进式经济改革没能消除影子经济的急剧攀升,主要有一下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转型期的私有化政策加速了“影子经济”急剧发展。
俄罗斯经济转型初期,政治精英们在全国上下不计成本的推行大规模私有化,以此稳固改革的成效。但结果事与愿违,大量的国有资产被低估,当权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将国有资产的估值大大降低,再以更低的价格转让或者赠与自己代理人手中。另一方面,当权者们又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众手中私有化证券,进而掌控私有化的企业。这样,金融寡头通过与官僚们合作,以极低的成本控制了大量的工业资产。正是這种私有化的政策的指导,苏联解体之前社会主体创造的强大的经济基础被改革精英们出卖了,也为“影子经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激进式的经济转型初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为“影子经济”的泛滥创造了空间
市场经济体系是错综复杂的,俄罗斯的激进的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方式,坚持私有化的同时,又主张自由化。应该看到,这与前苏联实行了近70年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相反,摒弃过去非常容易,但是摒弃之后完全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经济调节短时间内是无法奏效的,经济的正常运行除了市场的调节,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而俄罗斯改革初期,只是单纯的强调私有化和自由化,缺乏有效的价格与竞争机制、市场监督机制等经济制度,这为“影子经济”的泛滥提供了空间。
(3)在俄罗斯经济转型中“双紧”的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助长了“影子经济”的发展
经济转型期,在紧缩的财政政策下,俄罗斯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制定了企业在转型期时难以承受的高税率。为了发展,很多企业选择利用“影子经济”来偷税漏税,以维持发展。与此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投资、压缩银行贷款、控制货币发行等也使得投资严重萎缩,在降低通胀的同时也导致企业难以从正规渠道获得金融支持,进而发展“影子经济”获得收入进行投资。
总所周知,中国与俄罗斯相同,都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不同的是转轨方式,俄罗斯采用激进的休克疗法,试图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实现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然而不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未完善的经济制度,导致了“影子经济”的泛滥,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阻力是“影子经济”,要消除“影子经济”,俄罗斯应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也有“影子经济”的存在,分析俄罗斯的“影子经济”,对我国转变“影子经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2]刘军梅,玛雅科娃.俄罗斯的“影子经济”:变化历程、影响因素与趋势判断[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01):39-46+96.
[3]冯佩成.俄罗斯的影子经济与腐败[J].俄罗斯研究,2004(01):13-19.
[4]宋景义,范敬春.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影子经济[J].河北学刊,2002(04):59-62.
俄罗斯 激进改革 影子经济
“影子经济”是一种被隐藏的,无法计人国家经济核算体系的经济活动。在世界各国的任何经济领域中或多或少都有这种非法经济现象的存在,但是经济转型期的俄罗斯尤其明显。在俄罗斯采用激进的经济转型的前4年时间里,“影子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副产品一“影子经济”,已经涉及到俄罗斯经济、社会各领域中,从政府到普通大众都与“影子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转型期俄罗斯“影子经济”的表现形式
转型期俄罗斯经济活动中的灰色经济、褐色经济和黑色经济是其“影子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
(1)灰色经济。这是在“影子经济”中较轻的部分,他们大多在法律没有做出规定的领域内进行经济活动,从而逃避国家税收。例如,公民的第二、第三职业没有办理正式手续,其收入为灰色收入;利用国有资产的便利成立子公司,其经营活动与母公司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要单独核算。
(2)褐色经济。又称虚假经济,是指利用立法漏洞或是破坏生态安全等为某些个别经济主体谋好处,提供额外的优惠和补贴,这种行为常常属于腐败的范畴。如假账、投机交易,以及各种各样的诈骗钱财,包括通过行贿和私人关系得到各种优惠,从而赚取不应得到的利润。在俄罗斯休克疗法式的改革方案中,推行外贸业务自由化,而当时各级管理本门手中掌握着进出口商品的许可证,这就为褐色经济创造了条件。
(3)黑色经济。是俄罗斯“影子经济”中最严重的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犯罪经济,这种经济活动的操控主体主要是黑社会。他们向贪污的政府官员行贿,从事一些法律所禁止的经济活动,如生产和销售军用武器、对社会有严重危害对的毒品、开赌场和妓院等等。腐败的政府行为是黑色经济滋长的重要因素,据俄罗斯内务部估计,近8000多个经济犯罪团伙控制着大约60万亿-70万亿卢布的资金,其中近1/7是在被收买官员的帮助下进行犯罪活动。
转型期俄罗斯影子经济泛滥的成因
在俄罗斯经济转型初期,理论界普遍认为“影子经济”在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产生的,这种经济体制的特征和缺陷引发了“影子经济”的发展。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私有化和自由化会将“影子经济”逐步透明化,进而转向合法经济。事实却恰恰相反,影子经济占GDP的比重在俄罗斯改革的最初4年内增长了40多倍。俄罗斯的激进式经济改革没能消除影子经济的急剧攀升,主要有一下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转型期的私有化政策加速了“影子经济”急剧发展。
俄罗斯经济转型初期,政治精英们在全国上下不计成本的推行大规模私有化,以此稳固改革的成效。但结果事与愿违,大量的国有资产被低估,当权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将国有资产的估值大大降低,再以更低的价格转让或者赠与自己代理人手中。另一方面,当权者们又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众手中私有化证券,进而掌控私有化的企业。这样,金融寡头通过与官僚们合作,以极低的成本控制了大量的工业资产。正是這种私有化的政策的指导,苏联解体之前社会主体创造的强大的经济基础被改革精英们出卖了,也为“影子经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激进式的经济转型初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为“影子经济”的泛滥创造了空间
市场经济体系是错综复杂的,俄罗斯的激进的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方式,坚持私有化的同时,又主张自由化。应该看到,这与前苏联实行了近70年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相反,摒弃过去非常容易,但是摒弃之后完全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经济调节短时间内是无法奏效的,经济的正常运行除了市场的调节,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而俄罗斯改革初期,只是单纯的强调私有化和自由化,缺乏有效的价格与竞争机制、市场监督机制等经济制度,这为“影子经济”的泛滥提供了空间。
(3)在俄罗斯经济转型中“双紧”的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助长了“影子经济”的发展
经济转型期,在紧缩的财政政策下,俄罗斯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制定了企业在转型期时难以承受的高税率。为了发展,很多企业选择利用“影子经济”来偷税漏税,以维持发展。与此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投资、压缩银行贷款、控制货币发行等也使得投资严重萎缩,在降低通胀的同时也导致企业难以从正规渠道获得金融支持,进而发展“影子经济”获得收入进行投资。
总所周知,中国与俄罗斯相同,都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不同的是转轨方式,俄罗斯采用激进的休克疗法,试图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实现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然而不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未完善的经济制度,导致了“影子经济”的泛滥,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阻力是“影子经济”,要消除“影子经济”,俄罗斯应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也有“影子经济”的存在,分析俄罗斯的“影子经济”,对我国转变“影子经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2]刘军梅,玛雅科娃.俄罗斯的“影子经济”:变化历程、影响因素与趋势判断[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01):39-46+96.
[3]冯佩成.俄罗斯的影子经济与腐败[J].俄罗斯研究,2004(01):13-19.
[4]宋景义,范敬春.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影子经济[J].河北学刊,2002(04):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