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13年9月26日
地点:清华大学建馆报告厅
演讲人:阎学通
清华大学建馆一楼锥形报告厅内,五六百个座位早就被占满了,甚至还有站着等着听演讲的人。
9月26日晚上7点,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在建馆举行了主题讲座:“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演讲一开始,阎教授首先强调,预测需要合理依据和逻辑性,指出预测不是算命。他说:“预测是在所已知的事实根据基础上对未来或然事件进行的推演和判断,这是有逻辑关系的,所提出的事实依据和预测中的判断之间具有逻辑关系。”
紧接着解释了他为什么预测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而不是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国际预测的经验告诉我们,二十年的预测往往流于偏颇,他以罗马俱乐部对化石燃料的预测为例,说明长期预测的准确性太低,因此他对国际关系的预测最多不超过十年。
在一番严谨的铺垫之后,阎教授对未来十年国际关系的预测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中国将在2023年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前提是坚持长期改革,世界格局将在未来十年走向两极化。
阎学通教授认为,中国将在2023年成为超级大国。他从“什么是超级大国”“超级大国的标准是什么”展开,认为超级大国的标准是动态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美国2013年四口之家的人均收入为例,阎教授认为十年后的超级大国不能以现在的美国为标准来衡量。有人认为“超级大国的生活水平一定是最好的”,阎学通教授通过美国与卢森堡的对比,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超级大国,不是我们一直以为的那些生活标准。
而对于另外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可能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阎教授指出,一国是否为超级大国,与人民生活水平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接下来阎学通教授又指出,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取决于今后十年中国是否进行改革,政府是否有能力坚持改革。他认为中国在今后十年必将进行改革,尽管改革力度难以超过80年代,但是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中国的改革力度将会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大国。
未来十年,世界格局呈现两极化趋势。这是阎学通教授最后特别强调的一点。他从经济增长速度、国防开支、政治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展开,认为未来十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成为和美国一样的超级大国,所以两极化趋势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多极化。
演讲引不时引发了听众的阵阵掌声,在其中,阎教授也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一些个人体验。比如,他讲述了年轻时在黑龙江零下四十度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当时,他与一同上山下乡的战友在旅途的夜晚无处栖身,最后在太平间睡了一夜,熬过了寒夜。二人对此非旦没有抱怨,反而非常得意,认为自己能够想到其他人想不到的生存办法。他也据此坚信,从那个时代走过的人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有勇气面对困难。而当这些人成为领导人后,他们也一定有勇气和决心应对改革的困难。
现场互动
学生:中国的国防开支增加了,美国会不会有遏制措施?
阎学通:从1989年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制裁,就没有一天停止过对中国的军事禁运。直到今天,美国要确保其军事大国的地位,就要确保其军事实力,也就不可能不设法压制中国的国防现代化。
学生:中国成为超级大国,那意味着人民幸福吗?如果人民不幸福的话,那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有什么意义呢?
阎学通:中国不成为超级大国,人民生活就能幸福吗?这两件事儿没有关系,人民生活幸福不幸福和国家是否成为超级大国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秦始皇时期,人民生活不幸福,但秦国统一了华夏地区。史学家认为宋朝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幸福的,但宋朝却被人灭亡了。
学生:如果中国成为超级大国跟国民没有直接的关系,那是否意味着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是中国政府成为超级政府,而不是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在我们心目中,中国是大家的中国。
阎学通:你的意思是说,国家是人民的,人民生活不改善,国家成为超级大国,人民会不会支持?当你说到“人民”的时候,你是指除你之外的中国人,还是你自己而不包括别的中国人?现在很多的人说“人民”时,其含意是说“我”,“我还没发财”“我还没富有”“我还没有成为有车一族”“我还没房子”。问题是你有没有房子就决定别的中国人生活不好吗?
应该问,中国强大了,除我之外的中国人生活水平能幸福吗?一句话,13亿人口里面,有钱的人会增加还是穷人会增加?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在美国之后拥有最多富人的国家,我们的富人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有人会说,中国人口多,富人是少数人。关键是对中国来讲,我们要了解的一个客观情况是中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是什么趋势。如何你问奥巴马,美国15%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为什么美国还要当超级大国。他会告诉你,超级大国不是要不要当的问题,而是一个是不是的问题。
学生:日本有许多海外资产,十年之后,日本没希望成为超级大国吗?
阎学通:美国肯定没能力永远不让日本成为超级大国,一万年以后日本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这跟咱们现在活着的人没有关系,到那时候连咱连骨灰都找不着了,我们不必操这心。我们不能想象,两千年前秦始皇担心,两千年后中国的人均GDP怎么提高的问题。我预测十年内日本是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它有再多的海外资产都不无法使日本在十年内成为超级大国。
学生:中国一直在进行改革,您是怎么看待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阎学通:老子是哲学家。哲学和科学的区别是什么呢?哲学不需要实证,科学需要实证。哲学说的道理是永远正确的,比如说“物极必反”,但什么时候到“极”呢,不知道。老子认为治国跟厨子炒菜一样。两者的工作肯定有某些一样的地方,但能说当得了厨子就当得了总统吗?肯定当不了。厨子炒菜能力很强,他“烹小鲜”的本事很大,但让他治国,他干不了。哲学不能用于制定具体政策,但可以用来指导政策制定。因此,我们讨论国际政治问题还是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
学生:请您解释一下“王道”思想和“道义现实主义”。
阎学通:“王道”是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力量基础上的,我们不否认物质力量的作用。王道是在力量的基础上用国际规范来治理国家和国际社会。前不久,习近平主席提出了道义优先的周边外交原则,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义利观”。我个人认为,这些就是向“王道”路线靠拢。当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只为挣钱,不关心道义的时候,这样的外交政策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支持的。
学生:中国即使能够成为超级大国,能持续多久?
阎学通:我只讨论我们活着时候的问题,我死之后的问题现在还没法说。盖成一栋摩天大楼,和这栋楼能用多少年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地点:清华大学建馆报告厅
演讲人:阎学通
清华大学建馆一楼锥形报告厅内,五六百个座位早就被占满了,甚至还有站着等着听演讲的人。
9月26日晚上7点,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在建馆举行了主题讲座:“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演讲一开始,阎教授首先强调,预测需要合理依据和逻辑性,指出预测不是算命。他说:“预测是在所已知的事实根据基础上对未来或然事件进行的推演和判断,这是有逻辑关系的,所提出的事实依据和预测中的判断之间具有逻辑关系。”
紧接着解释了他为什么预测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而不是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国际预测的经验告诉我们,二十年的预测往往流于偏颇,他以罗马俱乐部对化石燃料的预测为例,说明长期预测的准确性太低,因此他对国际关系的预测最多不超过十年。
在一番严谨的铺垫之后,阎教授对未来十年国际关系的预测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中国将在2023年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前提是坚持长期改革,世界格局将在未来十年走向两极化。
阎学通教授认为,中国将在2023年成为超级大国。他从“什么是超级大国”“超级大国的标准是什么”展开,认为超级大国的标准是动态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美国2013年四口之家的人均收入为例,阎教授认为十年后的超级大国不能以现在的美国为标准来衡量。有人认为“超级大国的生活水平一定是最好的”,阎学通教授通过美国与卢森堡的对比,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超级大国,不是我们一直以为的那些生活标准。
而对于另外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可能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阎教授指出,一国是否为超级大国,与人民生活水平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接下来阎学通教授又指出,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取决于今后十年中国是否进行改革,政府是否有能力坚持改革。他认为中国在今后十年必将进行改革,尽管改革力度难以超过80年代,但是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中国的改革力度将会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大国。
未来十年,世界格局呈现两极化趋势。这是阎学通教授最后特别强调的一点。他从经济增长速度、国防开支、政治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展开,认为未来十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成为和美国一样的超级大国,所以两极化趋势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多极化。
演讲引不时引发了听众的阵阵掌声,在其中,阎教授也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一些个人体验。比如,他讲述了年轻时在黑龙江零下四十度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当时,他与一同上山下乡的战友在旅途的夜晚无处栖身,最后在太平间睡了一夜,熬过了寒夜。二人对此非旦没有抱怨,反而非常得意,认为自己能够想到其他人想不到的生存办法。他也据此坚信,从那个时代走过的人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有勇气面对困难。而当这些人成为领导人后,他们也一定有勇气和决心应对改革的困难。
现场互动
学生:中国的国防开支增加了,美国会不会有遏制措施?
阎学通:从1989年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制裁,就没有一天停止过对中国的军事禁运。直到今天,美国要确保其军事大国的地位,就要确保其军事实力,也就不可能不设法压制中国的国防现代化。
学生:中国成为超级大国,那意味着人民幸福吗?如果人民不幸福的话,那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有什么意义呢?
阎学通:中国不成为超级大国,人民生活就能幸福吗?这两件事儿没有关系,人民生活幸福不幸福和国家是否成为超级大国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秦始皇时期,人民生活不幸福,但秦国统一了华夏地区。史学家认为宋朝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幸福的,但宋朝却被人灭亡了。
学生:如果中国成为超级大国跟国民没有直接的关系,那是否意味着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是中国政府成为超级政府,而不是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在我们心目中,中国是大家的中国。
阎学通:你的意思是说,国家是人民的,人民生活不改善,国家成为超级大国,人民会不会支持?当你说到“人民”的时候,你是指除你之外的中国人,还是你自己而不包括别的中国人?现在很多的人说“人民”时,其含意是说“我”,“我还没发财”“我还没富有”“我还没有成为有车一族”“我还没房子”。问题是你有没有房子就决定别的中国人生活不好吗?
应该问,中国强大了,除我之外的中国人生活水平能幸福吗?一句话,13亿人口里面,有钱的人会增加还是穷人会增加?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在美国之后拥有最多富人的国家,我们的富人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有人会说,中国人口多,富人是少数人。关键是对中国来讲,我们要了解的一个客观情况是中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是什么趋势。如何你问奥巴马,美国15%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为什么美国还要当超级大国。他会告诉你,超级大国不是要不要当的问题,而是一个是不是的问题。
学生:日本有许多海外资产,十年之后,日本没希望成为超级大国吗?
阎学通:美国肯定没能力永远不让日本成为超级大国,一万年以后日本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这跟咱们现在活着的人没有关系,到那时候连咱连骨灰都找不着了,我们不必操这心。我们不能想象,两千年前秦始皇担心,两千年后中国的人均GDP怎么提高的问题。我预测十年内日本是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它有再多的海外资产都不无法使日本在十年内成为超级大国。
学生:中国一直在进行改革,您是怎么看待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阎学通:老子是哲学家。哲学和科学的区别是什么呢?哲学不需要实证,科学需要实证。哲学说的道理是永远正确的,比如说“物极必反”,但什么时候到“极”呢,不知道。老子认为治国跟厨子炒菜一样。两者的工作肯定有某些一样的地方,但能说当得了厨子就当得了总统吗?肯定当不了。厨子炒菜能力很强,他“烹小鲜”的本事很大,但让他治国,他干不了。哲学不能用于制定具体政策,但可以用来指导政策制定。因此,我们讨论国际政治问题还是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
学生:请您解释一下“王道”思想和“道义现实主义”。
阎学通:“王道”是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力量基础上的,我们不否认物质力量的作用。王道是在力量的基础上用国际规范来治理国家和国际社会。前不久,习近平主席提出了道义优先的周边外交原则,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义利观”。我个人认为,这些就是向“王道”路线靠拢。当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只为挣钱,不关心道义的时候,这样的外交政策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支持的。
学生:中国即使能够成为超级大国,能持续多久?
阎学通:我只讨论我们活着时候的问题,我死之后的问题现在还没法说。盖成一栋摩天大楼,和这栋楼能用多少年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