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音乐课活起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的主要作用是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熏陶情操、提高素养、激发热爱音乐的天性。然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将孩子们音乐天性的激发和培养放在一边,把音乐禁锢在固定的区域——会唱是唯一的目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为了给语文、数学、英语让路,音乐课成为自习课也不罕见,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创新意识的情感等备受压抑和桎梏。
  在新课改下,应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使音乐课堂活起来,焕发生命和活力。那么,如何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值得我们探讨。
  一、开放课堂,让生活在音乐课堂中驻足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总是用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上给孩子们展示智慧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放松自己的思维。
  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对于歌词的赏析,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丰富其思维。
  (1)水中的鱼儿本来就自由、幸福,为什么还羡慕少年学生的幸福生活?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2)这首歌曲中,把鱼儿当成什么来写的?
  (3)“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这种生活是谁给的?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探讨,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理解和想象,从而加强对歌词的把握,以利于情感饱满、充沛、真挚地演唱,唱出真情实感,也培养了学生赏析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根据孩子们好动的心理以及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把音乐和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将枯燥的乐理知识、复杂的音乐概念等以游戏的形式使之具体化、直观化,使孩子们蹦蹦跳跳、热热闹闹享受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创新思维得到发挥。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力
  音乐是艺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驰骋的天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音乐形象的情感因素,从中受到启发和熏陶。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学习,用情境法展示这首歌曲的情境:这首歌曲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给学生介绍《祖国的花朵》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新中国成立不久,孩子们在新中国无比幸福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样既是对歌词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情感体验和升华的有效方法。
  曾记得儿时的我在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时,那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多媒体、没有电脑、没有投影仪,连录音机也很罕见,音乐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就不说自明。但我的音乐老师是位男老师,他教我们演唱之前,意味深长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母爱的故事:爸爸早逝,妈妈领着姐弟三人苦度光阴,妈妈为了给孩子们筹集学费,瘦弱的妈妈多次卖血……最后,终于倒下了,卧床不起。老师讲着妈妈的点点滴滴,眼里噙满了泪水,我们也被真实的故事所感动,理解了妈妈的爱的无私和博大。接下来,老师的带唱更声情并茂,虽然教学方法粗浅,方式单一、枯燥,但也收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之效。从那之后,我们逐渐学会了理解妈妈,经常和小伙伴们说起自己生活中的妈妈。
  在学习《爱的奉献》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口述视频,她16岁患了白血病,在全家十几年的积蓄全部花光、患者等待命运的安排时,新闻媒体得知了这件事,于是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发动,集社会爱心,共捐款60万,还有几位志愿者,自愿为这位女孩捐献骨髓,最后,经过血型配对,一位在校大学生为这位患者捐了骨髓……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世上到处都有爱,只要世上充满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之后,情感交融的《爱的奉献》飘荡在教室,学生在“爱的接力、生命的接力”的感人故事中,体验歌曲中情感的深沉和真挚。
  作为音乐教师,不在于教会学生几首歌曲,应该通过歌曲的欣赏,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实现德育渗透之效。
  三、加强师生互动,构建互动课堂
  互动课堂的创建是新课改的主题,但互动有时未必真动。如《摘草莓》,两位老师上课效果大相径庭,一位教师每人发一颗草莓模型,然后就让学生反复听录音,一共听了六遍……显然,这位老师想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实物教学法、自主学习等,可是由于目标不明确、任务不具体,导致学生的自主体验毫无收效。
  另一位执教老师课之伊始,用小雨沙沙表示“弱”,用雷声隆隆表示“强”,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带入音乐的“强”与“弱”的训练。紧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从远处传来声音,越来越近会怎样?反之,越来越远,又会怎样?这样自然过渡到歌曲的教学,仅仅是这个环节,互动的精彩便流光溢彩。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既要走出小科、副科的误区,又要改变课堂理念,不仅教给学生音乐知识,更应该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充满认知情趣、放飞个性、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付晓梅.小学音乐互动式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1).
  编辑 李建军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40岁.因右侧腹股沟区不可复性包块2月余入院.体查:站立位右侧腹股沟区见一直径约3 cm半球形包块,平卧不能消失,局部皮肤无异常,包块质地柔软、光滑、边界清晰,按之
灌肠术是临床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尤其是便秘,各种检查,肠道手术术前准备等的必要措施.而因灌肠穿破直肠引起化脓性腹膜炎,化脓性盆腔炎较少见.我院从乡卫生院转入1例,现报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建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近15年,本院共收治心脏损伤10例,其中7例成活,3例死亡,现就急救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18~50岁.刺伤4例,刀砍伤2例,方向盘顶伤1例,园木顶伤1例
我院自1993年至2001年应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外伤后虎口内收挛缩16例,所有病人经1年以上随访,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1年前左顶部在搞卫生时连续三次受伤,2个月后伤处出现一包块、渐大.2001年11月CT检查发现左顶枕矢状窦旁肿瘤,已突破颅骨,在头皮下形成肿块,CT增强扫
摘 要:物理课堂中合理地设置疑问,以疑促思,是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手段。要使设疑达到“设疑促思,启智育人”的目的,关键取决于设疑的质量。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设疑促思;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设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知与不知、是与非等矛盾的表现;疑是思维的火花。要培养学生用思维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