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定位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1272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这一群体正面临着尴尬的处境。本文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定位思考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与教师自身两个角度对这种定位的实现与保证提出了处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摆脱困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4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30-03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使命与现实困境
  
  信息素养与“读、写、算”能力的培养一样,被称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之一,并得到广泛认同,信息素养已成为未来社会人的必备素质。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整个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中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信息素养的高低将决定其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
  作为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的领潮者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直接培养者,信息技术教师兼具良好的技术素养与教育理念,其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担负着不容低估的重任。
  与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性形成极大反差的是这一群体的尴尬处境,主要表现在:
  1. 不平等现象的存在
   在许多中小学里,信息技术教师被作为“教学辅助人员”,享受不到正规教师所应得到的待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
  2.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教师的漠视
   在学生眼里,信息技术课被看作是一门用来放松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性无法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
  3.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自暴自弃
   很大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教学中有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这与对信息技术教师定位的理解有密切联系,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那么如何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定位呢?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
  
  解决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问题,应当从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展开。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它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学生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则要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素养。对这一目的进行剖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第二个目标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途径,实现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教学,实现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一是作为培养目的;二是作为手段与方法。从这一理解出发,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目标正是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定位的依据。
  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有双重定位:一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者;二是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者。在现实学校教学中,很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既是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教师,又承担着信息技术人员的角色。正确的理解应当是: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学人员,担负着信息技术课的讲授工作,同时他又兼具了技术人员的部分职责,协助其它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改革。
  把握这种定位,不仅有利于整个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发展与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利于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认为,外部环境的转变与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与保证这种定位的两个要素。
  
  三、创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师施展能力的空间环境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变与完善:
  1. 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的职责分清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提供了依据与借鉴,使我们能把握住对学科教师来说应当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凡是提及信息技术有关的工作必涉及信息技术教师的普遍现象。
  对于某些基本的教育技术素质,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应当代替教师完成那些本该属于学科教师自己的任务,因为这会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方面不利于其它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要清楚,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作为担负着育人责任的教师更应当把信息素养的形成内化为自身必不可少的素质;另一方面也会加重信息技术教师的负担。
  依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学人员,而后才是技术人员(担负着部分技术性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指导其它学科教师学习利用信息技术,但绝不是去代替教师做任何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也有自己的舞台,不要让其它学科教师把这种舞台进行压缩,变得狭窄,以致信息技术教师感到自身的不平等与生活的繁琐,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2. 提供信息技术教师施展个人空间的舞台,重视其工作,做到一视同仁
  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重视,既应当包括物质上的支持,也应当包括精神上的鼓励。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有完备的硬件与软件配置,要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首先是为其提供可以利用的工具来发挥自身的潜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这是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重视的表现,从而能够诱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要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展现其技术与理论优势,对于那些做出贡献,取得成绩的信息技术教师及时给予奖励。无论是其在教学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还是在教学改革中的良好表现都应得到及时肯定,使其价值得到体现。
  以物质条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发挥潜能的基础,精神鼓励作为对教师价值的肯定,必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信息技术教师自我认同感的提升,在行动上将更加表现出潜心教学,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精神面貌。
  3. 对信息技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在对待信息技术学科上,要立足长远,切忌急功近利,摆脱“学习只为考试”的偏执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而不仅仅是传授呆板的教学内容,冲破狭隘的“知识观”,认识到信息能力亦是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的一部分。
  信息素养于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重要性不可否认,要在信息爆炸时代充满竞争力,立足社会,每个人都应当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分析、评价与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信息技术课来实现的。应把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摆在并重的位置上。从未来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甚至可以说信息技术学科应当放在更加基础与重要的位置上,不容忽视其长远价值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多媒体呈现能力、对感官的多种刺激、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都能激发有效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可以说,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就是在承担着对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实现有效学习的责任。
  
   四、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已经习惯了那种漫不经心的授课、电脑维护、制作课件、打打杂的工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质的不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育,提升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是信息技术教师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一名合格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根本所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对象即是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师的显著特征就是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上要明显高出其它学科教师,良好学科知识是其立足之本,而学科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得以体现的。要从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是以其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改革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也必然是要以信息技术作为自身发挥价值的工具。因此,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立足之本。
   2. 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就在于其既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支持并将其切实应用到教学中去,即具备了良好的教育技术素养。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育技术素养中的核心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与信息技术老师的认同,这种认同建立在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良好教学设计能力之上;二是增强其它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认同,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科整合过程的设计之上。
  学生为什么不能接受信息技术课与信息技术老师,因为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单纯的技术操作,流水线一样的工作,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更应体现出其艺术性,现代信息技术为这种艺术性提供了巨大的施展空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得以体现,从以问题展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自主性的发挥,到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终结,信息技术的要素无一不在其中能够得到体现。如果信息技术教师也是“满堂灌”的做法,教学会因为以单纯技术操作而更加枯燥。利用信息技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展开教学设计,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都得到了发挥,学生与教师都会得到满足感。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认可教师,教师价值也会得以体现。
  另一方面,周围其它学科教师为什么不能认同信息技术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他们看来,信息技术教师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者,根本不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思想。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因为其技术性而容易让人误解。信息技术教师在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中要充分体现出自身良好的教学设计素养,能切实优化教学,促进其他它学科的教学改革,以自身素质的展现来证明价值所在。
   3. 具备良好的研究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切不可妄自菲薄,认为自身学科价值性不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它更具有动态发展性,因而它的表现也会不如其它传统学科那样成熟与稳定,但这更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与发展的平台。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教师授课效果,提升学生学习,促进教育改革,正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重大课题,在这一重大课题后面藏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者,来自教学一线,既是一门学科的教学者,又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如能够留心身边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升自身教学研究能力,必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4.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我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本身发展的迅速性与学习思想变革的快速性都促使信息技术教师要适应这种转变。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与改革中立足,处在教学改革的前列。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发展自身的良好平台,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率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诸如教育博客一类的平台)提高自身的素养。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师的使命与现实处境中的尴尬地位是不和谐的,改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尴尬地位,促使这一群体更快更好地履行他们的使命,发挥他们的作用迫在眉睫。一方面我们要改善信息技术课教师生存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素质,最终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以自身素质的提高来促成自身使命的完成。我们坚信,信息技术教师定能在教育改革中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绍东. 信息技术教育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金向丽, 林刚. 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 江西教育,2002,(15).
  [3] 张晓如,张娟. 信息时代计算机教师的地位与角色[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3).
  [4] 唐玉山.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5] 胡光中. 简论教师信息素养[J] .江西教育科研,2004,(3).
  [6] 李锦辉,缪蓉.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反思[J] .中国电化教育,2004,(7).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如何将分布式多媒体技术与数据仓库技术相结合,搭建一套适用于远程教育的辅助管理系统,将最新的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中,使远程教育实现教学质量
作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文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本系统采用ASP作为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编程语言.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工具.充分利用了ASP和Access自身的优点.实现电路课程的现代化网络教学.
2月24日,“2009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计算机应用)”招标落下帷幕。经过一番激烈角逐,DCN(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胜出,将承担覆盖全国17所重点中职与高职院校的网络实训基地
11月23日,全球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宣布正式推出CT及ICT融合领域的技术认证——华为认证体系。  lCT全技术领域认证体系  华为认证体系以技术发展及行业特点为基础。分三个主要发展方向:第一,完整的职业认证体系,聚焦IP、IT、CT各专业技术领域;第二,依托华为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推出针对运营商、电力、政府、金融、大企业等体现行业特点的认证产品;第三,代表ICT技术发展方向的ICT多技术
在中国史学史上,经世致用思想源远流长。然而其内容和参照系,却因时代不同而表现互异。各个历史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历史编纂学的内容和形式,显示出不同的时代
基础信息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扮演着关键信息项的作用,关键信息项具有唯一性的特征,涉及面大,使用频率高。如何对这些基础信息进行合理的编码,使其能够适用于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
8月23日晚,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落下帷幕。通过为期11天紧张赛事的严酷考验.由锐捷网络担当建设和运维保障的大运会计算机网络平台系统圆满完成了大运会组委会授予的艰巨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粗放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贵州石漠化防治区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不能仅仅靠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