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历史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rts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文章认为不妨大胆突破,将历史课堂延伸到广阔的课外,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课堂 学习兴趣 做法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历史但却不喜欢上历史课。他们讲起文学及影视作品中的历史故事来往往是滔滔不觉,甚至连一些细节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且津津乐道,然而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书本上涉及的内容却毫无兴趣,提不起精神,显得萎靡不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生明明喜欢历史,为什么却上不好历史课,学不好历史呢?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我认为课堂学习兴趣的缺乏是主要原因。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不妨大胆突破,将历史课堂延伸到广阔的课外,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一、寻找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历史素材与课本历史知识的结合点,将其作为突破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喜爱看文学影视作品说明这里面一定有让学生兴奋和关注的内容。教师就要善于将这些内容捕捉出来,使之与教科书内容结合在一起。历史教科书呈现的历史知识大多是历史学家们经过对大量历史史实研究后得出的历史规律和归纳、总结、结论性的知识。这些知识相对于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历史故事而言是枯燥的。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或虽然补充了一些历史素材但却不是学生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导致学生不爱听课,课堂效率也无从谈起;但如果引用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热播影视作品中的历史故事内容,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也许有人会担心文学影视作品大多是虚构的,将其带入历史课堂会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准确性,但须知专业历史教师是有鉴别力,只要运用得当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产生。比如:在讲到历史上的暴君商纣王的残暴时,就可让学生来说说影视片《封神榜》、《风神演义》里商纣王的残暴表现。这其中可能有些情节是虚构的,但都是为了表现他的残暴并不影响学生对商纣王这个人物性格的理解。这样我们就找到了结合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课堂效果自然好了。
  二、推荐学生多看与历史教科书内容相关的历史书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对史料的了解和掌握更加丰富。
  在课堂举例讲解时,教师可直接引用所推荐书籍中的内容情节,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或是在讲到某个历史观点或结论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引用推荐历史书籍中的内容加以证明。回答正确的学生这时会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没有回答但看过此书的同学也会由此产生共鸣。如:初中学生可以推荐看《上下五千年》和一些人物传记类书。例如在讲到近代历史人物孙中山时,我们在总结教科书中所提到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之外还可让看过《孙中山传》的学生讲讲书中没有提到的事迹,这样看过此书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他们的思维此时会快速运转去回顾所看内容來回答老师的提问。没看过的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了,迫切想知道还有哪些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的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素材变多了,对人物评价自然更全面、更准确。
  三、组织学生出历史板报、墙报或历史小报。
  这些报的内容最好是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的内容,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报的类型可以是综合类的,也可以是专题类的,平时可以多出一些综合类的小报。遇到历史纪念日时则可采用专题类报,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收集历史资料、整理资料、选择内容、排版书写等工作,真可谓既动脑又动手,从中锻炼了各种能力。由于这些报是布置在教室或是校园里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处看到,这样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历史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如能长期坚持,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自然会激发出来。
  四、建议假期去游览参观一些历史名胜古迹和历史博物馆。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大量的古迹、文物等实物资料,这些都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在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历史实物的面前亲身感受历史,会获得与在历史课堂上或历史书籍中不同的历史知识的体验。这种感觉会更真实、更形象、更亲切、更深刻。如:当你去了北京故宫,你会亲身感受到它的宏伟壮观,不由自主地想象明清两代的帝王将相们在此发生过的事件;当你通过导游介绍了解保和殿后的丹陛石刻是由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它是在当时生产技术条件及其落后的情况下用打井、修冰道、拉旱船的办法花整整几个月的时间才拖到紫禁城的,这时在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无数穷苦百姓费力拖拉巨石的情景,同时你也会深刻体会到统治者奢华的生活是建立在广大劳动者们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当你登临长城时,会为我们的祖先创造出这一人类伟大建筑奇迹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当你参观了明皇宫现代蜡像馆三十几个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后,你会对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有更生动形象的了解;当你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时,你的内心一定会是悲愤的,自然而然会升起一种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这些感受和体验都是课本和历史课堂无法提供的,如果它能与课本知识紧密配合,那么一定能使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
  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发展的根基,是他们求知探索的原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探索其中奥秘。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式课堂,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历史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而且要将学生的视野带到更广阔的课外,尽一切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这也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其他文献
摘要: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展示了企业整体素质,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并能够体现企业综合实力。企业把产品质量作为品牌的基本元素和竞争条件,由此可见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给企业以卓越的优势,使之能够赢得信誉,也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占据市场,并能在舆论监督机制中以优质的产品可赢得社会信誉。   关键字:舆论、社会、网络、监管、内部调整、改革、信誉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
期刊
在布置完作业后,正好下课了,我刚走出教室,小强追了上来:“老师,这次作业我可以不做吗?”他用请求的眼光看着我,我一怔,“为什么不做作业呢?”我不假思索地问,“因为这次作业不适合我,您要我们调查自己家庭的投资情况,然后拟定投资计划,可我家……”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根据《思想政治》新教材生活化的特点,我常常布置一些小调查、小考察、小走访之类的研究性作业,学生兴致很高,我也自我感觉良好,可没想到这次小
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实施规范办学的情况下,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的新课题。实现政治高效课堂,在转变师生的关系、创造合作探究的环境、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思想政治高效课堂 师生关系 新要求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实施规范办学的新情况下,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的新课题。捷径是没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
在2010年10月15日—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包容性增长”这一新观点。那么,什么叫“包容性增长”呢?它与高中政治教材知识怎么结合呢?本文拟作初步的探讨。  所谓“包容”,即“宽容”、“容纳”。与包容相对立的是“排斥”,“排斥性增长”,即有一部分群体、有一部分因素、有一部分社會资本在增长过程中牺牲了或者“缺失”了而不能兼顾。包容性
摘 要: 活动教学是新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本文作者提出了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中存要的问题,并阐述了提高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 有效性 对策    新课程提出教学应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活动教学成为新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怎样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维活跃,面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问题,在人生价值方面产生诸多疑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甚高,不满足于背条条、考条条,希望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情理交融地解除自己的思想疑惑。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
摘 要: 作者作为一名美术特色高中的历史教师,对学生关于学习历史的困惑,以及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进行几点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 美术特色高中 历史教学    我校是二星级美术特色高中,主要招收中考成绩位于全市中下游的学生,因此,学生素质很一般。由于前几年初中历史学科受到中考开卷考形式的导向等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普遍历史基础不够扎实,缺乏通史感,对历史学科基本只有只言片语的理解,但高中历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