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生态古镇园林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古镇的重塑已经成为产业进行深度产能挖掘的重点方向。为提升古镇的总体生态品味,本文对园林要素在生态古镇重塑重点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建议从古镇的文化底蕴,民俗以及旅游发展规划角度进行园林塑造技术的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镇;园林;布局;生态
  古镇的园林作为其绿化景观的重要组成,能够对古城所特有的文化风貌有直观的反映。古镇的景观园林打造不仅是道路的绿化,更应该从设计上体现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再结合古镇自有的园林风貌、历史特色及生态化基础上,要综合考虑其后期的成本化发展。古镇园林景观的打造要注重多样性,结合空间结构来强化绿化比例,科学配置绿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能够高度映衬本地文化遗产的景观,才能加深顾客对古镇的印象。
  1、古镇老街及民居的旧貌恢复
  古镇的建筑是旅游的重点依托,因为他们基本上以自然地形为基础建造,顺势而建,无论是错落还是疏密都比较有序。以位于浙、闽和赣三界的江山廿八地区为例,其与南方的江南水乡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精美的木雕和建筑风格,主要以老街和传统民居为主。在这一地区的园林景观塑造上,应该确保传统建筑得到修缮和保护基础上,以恢复本地枫溪街的原始风貌为出发点,从生态园林布局和商业发展两方面进行统筹,园林选植上,以古老树种为主,点缀类简单花卉为辅,避免太多的现代植物规划其中,这样可以使老街不对称的自然天成建筑能够在古老树种的映衬下形成动静结合的老街景观,让游客体会到一步一景的乐趣。而两侧的民居通过点缀类简单传统花卉的映衬,体现如在画里的古朴。对老街及民居范围内的古代建筑,要尽量保持修旧如旧,确保自然天成。
  2、以重点景点区域作为园林景观打造目标
  在古镇的旅游景点打造中,几乎每个区域都有一些代表性的景点,比如最常见的河流,在小桥流水的景点区域,最容易让人们有接触大自然的感觉。古镇的园林景观规划上要注重以这些景点作为园林景观的重点打造区域,首先做好河流主体水质的保护,在河流两侧要尽量保留传统的建筑风貌,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好自然因素然后再做好河流的景观打造。有水的地方就蕴含着灵气,古镇景观的浑然天成会带给游客非常舒适的感觉。园林景观设计上要体现多元文化元素,重点进行河流的修复和水质净化,创设与水相关的文化意境,比如文化长廊,枫桥望月,水亭,河流两边的休憩长椅等。在园林规划上以一定规模的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为主,建立水上的民俗观赏带,让古镇似乎回到了小桥流水、玉带环城的自然景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沿河公园的打造上,适当的创建游客亲水的安全环境。让人们在休息的同时能够观赏和交往,满足民众的景观环境需求和心情放松的生理需求。
  3、古镇道路的园林景观规划
  古镇開发中应该对具有一定历史的古道进行重新打造。在古道两边创建驿站、茶馆等意境,让古道成为古镇文化通道,再现本地的传统文化之旅。古镇道路在加强改造同时,要使道路等级得到提高。道路的提升一方面能够丰富古镇的遗产,另一方面也提升景观及民俗的在游客旅游时的便利性。交通规划要圈层安排,根据名镇特点进行有效的连接,通过机动车和步行交通网络的连接,保留道路原有的格局,宽窄度(一般在4米到6米之间)及铺筑景观特点,对没有历史足迹的街巷可以根据景观规划进行适当的延伸,宽度一般控制在7-8米间确保道路规划符合交通实际需要。古镇道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本地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缩影,使古镇更加具有历史气息。而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完善上要合理进行宽窄变化的规划,并在铺装上呈现道路的应用等级,是道路与景观能够形成统一的格调,让游客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道路景观的规划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能够从生态保护,文化保护角度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创新。让景观和道路相辉映成为视觉和空间上的互补,达到动态性的景观展现,因为这样会让游客在游览中有一种空间的印记,带给他们视觉享受。
  4、古镇内景观的呈现策略
  4.1做好现有古镇内的古树保护
  古树能够从外部结构及形式上与其所在地点景观相结合,发挥植物自身的古韵表达。从生态保护角度可以对古镇进行宏观生态联通的基础上,做好植物景观的建设,让古镇内各类的绿色园林区域有空间上的联系,体现自然的和谐性。植物景观的保留能够提升古镇的丰富度,协助进行古镇的传统物种、历史轨迹的传承。在古镇景观打造中还要结合现代的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技术应用,确保古镇能够具有宏观的生态体系。园林景观的设计上要注重纵深的层次设计,能够通过借、藏、隐、曲等来提升空间的延伸度,带给人们景观意境中的幻境美。
  4.2景观类小品的打造
  古镇就像历史文化培育出的珍珠,荟萃了人杰地灵之气,所以不同地域的古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在保护本地环境的同时也就保留了本地特色文化,古镇的园林保护及重塑中,要从色彩、轴线角度进行景观小品的总体布局和细节设计。使各类文化元素得到充分的延伸,提升古镇在长时间文化沉淀的内涵。古镇的生态园林打造应该注重地域特征,明确生态定位,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等进行景观小品的打造设计。这一方面是对古人的缅怀,另一方面是突显本体的文化特点。景观小品的打造要与周边环境形成协调,既要实用又不失灵活和观赏价值。让游客在景观小品的欣赏中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从人本思想和古镇自有文化上形成持续可发展的景观条件。
  4.3古镇园林重塑的生态化和自然化
  古镇的园林设计首先应该将生态化和自然化放在第一位,对于生态化,主要是植物搭配必须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能够结合本地地理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配植,能够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孤植、群植、中心栽植等配植方法的设计。空间小的区域应选择小型灌木,而开阔的区域则以色块或者体量大的植物为主。对于外观比较长且平直的墙垣则可以通过藤蔓来实现单调感的缓冲,让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统一,让古镇能够四季花香绿满园。
  4.4古镇园林重塑的植物选取
  在古镇的园林设计上,对植物的选择,应该首先考虑到本土植物。比如南方某些地区的香樟、桂花等,同时配备一定的银杏、玉兰等有色树种,并考虑到每种植物的不同季节生长规律,让四季都有植物景观可欣赏。植物搭配上还要注重层次感,以乔木和棺木的混搭配置为设计思路体现植物的生态布局配置,同时从植物的高矮角度做好种植的复合式规划。比如,在河道两边可以种植以本土植物为主的绿化景观,并随着景区空间的宽窄变化来打造园林效果,确保春游百花夏有葱郁,秋有飘香东有峥嵘的自然生态美。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古镇旅游开发中,文化休闲的度假开发规划主要是在古镇原有古代建筑风格基础上,积极的进行园林生态的仿古布设。这样才能够既可以体现古镇特色基础上,使得总体景观也更加符合生态要求。园林要素的融入要与民俗,商旅等文化价值有协同,能够既要考虑到对本地特点的彰显,又能够利用现代的生态原则进行重塑规划,确保景观在保护的同时得到有效的旅游效果提升,全面提升古镇的总体生态效果,更好的为古镇吸引游客,也让游客对古镇有种不虚此行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徐江帆,蔡晓云.丽江古城与白沙古镇旅游经济模式差异性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1):144-147.
  [2]王昕,王雪君.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行为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3):64-68.
  [3]杨凯.旅游影响下丽江古城空间演化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园林建设逐渐引起了大众的重视,城市的建设速度也不断加快。园林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其不仅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部分,也会影响城市的整体美观性。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合理的景观搭配。利用不同植物的搭配,将各种景观呈现出来,使观赏的人们能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自然,在完成景观搭配工作之后,许多做好管理与养护工作。本文从园林施工景观搭配与养护管理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
坑下加油站作为露天矿生产单位完成大量生产任务的最重要保障环节,目前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在分析了矿区坑下加油站现状和特点需求后,结合PLC技
【摘要】这些年以来,城市水资源非常短缺,那么如何有效的对雨水做好存储和使用,则变成了城市管理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很好的改善了这一情况。特别是给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使得园林设计在能够加强景观效果的基础上,逐步体现出了环保性、生态性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将“海绵城市”理念合理的使用到对城市园林的设计当中。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园林景观;解决措施  “海绵城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人民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是以往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大量索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对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即使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恶劣发展的趋势,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依旧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针对低碳技术在园林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