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学校喜头镇小学校本部
实施班级五年级
指导教师郭玉
活动主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学生对身边所见的残疾人缺乏怜悯之心,甚至歧视和嘲笑他们。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关爱他人、懂得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习惯,也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懂得合作、互助的能力,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特拟订了此次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访问、思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理解、支持和帮助残疾人。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观察,在良好的氛围下相互交流。
活动安排
1.激发学生参与调查、访问的兴趣;指导学生调查、访问的方法。
2.分组调查、访问、记录等。
3.学生相互交流调查后的收获。
活动过程
第一步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尝试做几个动作。
闭上眼睛写一句话;
闭上眼睛到指定的地点取物;
单手系红领巾、系鞋带;
单腿搬动椅子;
塞住耳朵,闭紧嘴巴,向别人传达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动作尝试,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生自由发言)当我们在蓝天白云下,走近美丽的大自然,摸摸树木、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由于特殊的原因,他们的肢体有残疾,他们的听觉、视觉出现了障碍,他们不能和我们一样去拥抱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应该理解、支持、关心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欢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残疾人的话题。
A.什么叫做残疾人?B.出示一些残疾的图片。(课件)
2.交流。
行为反思:遇到盲人、聋哑人、肢体有残疾的人、智障的人,你过去的表现是什么?(见表1)
3.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测试,你是不是真正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了呢?或许,身为身心健全的我们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今天,我们就要做一个活动,一次走近残疾人的活动,让我们走到他们的身边,仔细了解他们的生活。
第二步走近残疾人
1.调查、活动准备。
一是学生自己分组(可分为5个小组,每组约8人),选出一名小组长,并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
二是各小组分别制订调查计划,拟出访问的问题,并对访问、记录等进行分工。
三是调查地点:喜头镇敬老院、喜头镇政府等。
2.具体计划。
一是给敬老院打扫卫生。
二是和老人们交流生活中的情况。
三是给老人们表演文艺节目。
四是访问喜头镇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并了解本镇对残疾人开展的各种活动。
五是把所看到的、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部分采访内容可用表格的形式记录。(见表2)
六是写一写:通过这次活动,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七是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为残疾人做些什么?
八是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了解有关残疾人的各种资料,扩大视野。如:每年的助残日是什么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你知道的残疾人明星有哪些……
第三步汇报交流
1.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想,你们不管在思想认识、与人交流上,还是在调查访问上都受益匪浅,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把收获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分享吧!
2.汇报活动。
一是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本组的采访结果,包括:采访的人是谁?他/她是何种残疾?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困难?
二是喜头镇的助残活动有哪些?全镇共有多少残疾人?
三是王宗元老师在残疾人运动会上都获得了哪些成绩?
四是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a.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残疾人?
b.你知道哪些机构是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
师: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好心人,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地帮助残疾人,有了他们,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的和谐和美好。
c.你知道哪些残疾人明星?
播放各种残疾人表演的图片;讲述几位残疾人的动人故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我国的助残日是哪天?我国共有多少残疾人?全世界共有多少残疾人?(课件)
3.“洒七彩阳光,做爱心天使”的助残行动计划。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汇报情况来看,你们已经对残疾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帮助残疾人,让我们“洒七彩阳光,做爱心天使”。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就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为帮助残疾人奉献出我们的爱心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好听的励志歌曲《星星点灯》,这首歌曲的演唱者也是一位残疾人,他的名字叫郑智化……
活动结果与评价
本次《走近残疾人》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在思想观念上对残疾人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帮助、关心和尊重残疾人。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培养了同学间相互帮助、合作、团结的意识,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的。
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要关心、帮助、尊重残疾人,而没有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去实践,那么,教学不会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亲自参与了,才会感同身受。通过此次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起着组织、引领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此次活动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家长的一致好评。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开展这类活动,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力争取得更好的成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施班级五年级
指导教师郭玉
活动主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学生对身边所见的残疾人缺乏怜悯之心,甚至歧视和嘲笑他们。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关爱他人、懂得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习惯,也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懂得合作、互助的能力,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特拟订了此次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访问、思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理解、支持和帮助残疾人。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观察,在良好的氛围下相互交流。
活动安排
1.激发学生参与调查、访问的兴趣;指导学生调查、访问的方法。
2.分组调查、访问、记录等。
3.学生相互交流调查后的收获。
活动过程
第一步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尝试做几个动作。
闭上眼睛写一句话;
闭上眼睛到指定的地点取物;
单手系红领巾、系鞋带;
单腿搬动椅子;
塞住耳朵,闭紧嘴巴,向别人传达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动作尝试,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生自由发言)当我们在蓝天白云下,走近美丽的大自然,摸摸树木、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由于特殊的原因,他们的肢体有残疾,他们的听觉、视觉出现了障碍,他们不能和我们一样去拥抱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应该理解、支持、关心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欢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残疾人的话题。
A.什么叫做残疾人?B.出示一些残疾的图片。(课件)
2.交流。
行为反思:遇到盲人、聋哑人、肢体有残疾的人、智障的人,你过去的表现是什么?(见表1)
3.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测试,你是不是真正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了呢?或许,身为身心健全的我们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今天,我们就要做一个活动,一次走近残疾人的活动,让我们走到他们的身边,仔细了解他们的生活。
第二步走近残疾人
1.调查、活动准备。
一是学生自己分组(可分为5个小组,每组约8人),选出一名小组长,并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
二是各小组分别制订调查计划,拟出访问的问题,并对访问、记录等进行分工。
三是调查地点:喜头镇敬老院、喜头镇政府等。
2.具体计划。
一是给敬老院打扫卫生。
二是和老人们交流生活中的情况。
三是给老人们表演文艺节目。
四是访问喜头镇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并了解本镇对残疾人开展的各种活动。
五是把所看到的、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部分采访内容可用表格的形式记录。(见表2)
六是写一写:通过这次活动,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七是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为残疾人做些什么?
八是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了解有关残疾人的各种资料,扩大视野。如:每年的助残日是什么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你知道的残疾人明星有哪些……
第三步汇报交流
1.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想,你们不管在思想认识、与人交流上,还是在调查访问上都受益匪浅,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把收获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分享吧!
2.汇报活动。
一是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本组的采访结果,包括:采访的人是谁?他/她是何种残疾?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困难?
二是喜头镇的助残活动有哪些?全镇共有多少残疾人?
三是王宗元老师在残疾人运动会上都获得了哪些成绩?
四是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a.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残疾人?
b.你知道哪些机构是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
师: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好心人,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地帮助残疾人,有了他们,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的和谐和美好。
c.你知道哪些残疾人明星?
播放各种残疾人表演的图片;讲述几位残疾人的动人故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我国的助残日是哪天?我国共有多少残疾人?全世界共有多少残疾人?(课件)
3.“洒七彩阳光,做爱心天使”的助残行动计划。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汇报情况来看,你们已经对残疾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帮助残疾人,让我们“洒七彩阳光,做爱心天使”。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就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为帮助残疾人奉献出我们的爱心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好听的励志歌曲《星星点灯》,这首歌曲的演唱者也是一位残疾人,他的名字叫郑智化……
活动结果与评价
本次《走近残疾人》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在思想观念上对残疾人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帮助、关心和尊重残疾人。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培养了同学间相互帮助、合作、团结的意识,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的。
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要关心、帮助、尊重残疾人,而没有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去实践,那么,教学不会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亲自参与了,才会感同身受。通过此次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起着组织、引领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此次活动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家长的一致好评。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开展这类活动,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力争取得更好的成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