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残疾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反思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weiaip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学校喜头镇小学校本部
  实施班级五年级
  指导教师郭玉
  活动主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学生对身边所见的残疾人缺乏怜悯之心,甚至歧视和嘲笑他们。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关爱他人、懂得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习惯,也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懂得合作、互助的能力,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特拟订了此次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访问、思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理解、支持和帮助残疾人。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观察,在良好的氛围下相互交流。
  活动安排
  1.激发学生参与调查、访问的兴趣;指导学生调查、访问的方法。
  2.分组调查、访问、记录等。
  3.学生相互交流调查后的收获。
  活动过程
  第一步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尝试做几个动作。
  闭上眼睛写一句话;
  闭上眼睛到指定的地点取物;
  单手系红领巾、系鞋带;
  单腿搬动椅子;
  塞住耳朵,闭紧嘴巴,向别人传达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动作尝试,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生自由发言)当我们在蓝天白云下,走近美丽的大自然,摸摸树木、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由于特殊的原因,他们的肢体有残疾,他们的听觉、视觉出现了障碍,他们不能和我们一样去拥抱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应该理解、支持、关心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欢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残疾人的话题。
  A.什么叫做残疾人?B.出示一些残疾的图片。(课件)
  2.交流。
  行为反思:遇到盲人、聋哑人、肢体有残疾的人、智障的人,你过去的表现是什么?(见表1)
  
  3.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测试,你是不是真正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了呢?或许,身为身心健全的我们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今天,我们就要做一个活动,一次走近残疾人的活动,让我们走到他们的身边,仔细了解他们的生活。
  第二步走近残疾人
  1.调查、活动准备。
  一是学生自己分组(可分为5个小组,每组约8人),选出一名小组长,并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
  二是各小组分别制订调查计划,拟出访问的问题,并对访问、记录等进行分工。
  三是调查地点:喜头镇敬老院、喜头镇政府等。
  2.具体计划。
  一是给敬老院打扫卫生。
  二是和老人们交流生活中的情况。
  三是给老人们表演文艺节目。
  四是访问喜头镇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并了解本镇对残疾人开展的各种活动。
  五是把所看到的、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部分采访内容可用表格的形式记录。(见表2)
  六是写一写:通过这次活动,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七是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为残疾人做些什么?
  
  八是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了解有关残疾人的各种资料,扩大视野。如:每年的助残日是什么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你知道的残疾人明星有哪些……
  第三步汇报交流
  1.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想,你们不管在思想认识、与人交流上,还是在调查访问上都受益匪浅,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把收获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分享吧!
  2.汇报活动。
  一是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本组的采访结果,包括:采访的人是谁?他/她是何种残疾?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困难?
  二是喜头镇的助残活动有哪些?全镇共有多少残疾人?
  三是王宗元老师在残疾人运动会上都获得了哪些成绩?
  四是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a.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残疾人?
  b.你知道哪些机构是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
  师: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好心人,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地帮助残疾人,有了他们,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的和谐和美好。
  c.你知道哪些残疾人明星?
  播放各种残疾人表演的图片;讲述几位残疾人的动人故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我国的助残日是哪天?我国共有多少残疾人?全世界共有多少残疾人?(课件)
  3.“洒七彩阳光,做爱心天使”的助残行动计划。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汇报情况来看,你们已经对残疾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帮助残疾人,让我们“洒七彩阳光,做爱心天使”。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就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为帮助残疾人奉献出我们的爱心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好听的励志歌曲《星星点灯》,这首歌曲的演唱者也是一位残疾人,他的名字叫郑智化……
  活动结果与评价
  本次《走近残疾人》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在思想观念上对残疾人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帮助、关心和尊重残疾人。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培养了同学间相互帮助、合作、团结的意识,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的。
  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要关心、帮助、尊重残疾人,而没有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去实践,那么,教学不会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亲自参与了,才会感同身受。通过此次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起着组织、引领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此次活动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家长的一致好评。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开展这类活动,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力争取得更好的成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他文献
直觉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研究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数学直觉思维包括数学直觉和数学灵感,能够迅速地洞察领悟对象性质的思维方式,它以思维的跳跃性或突发性为主要特征。直觉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呢?    一、整体观察    直觉的产生基于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把握,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教会学生从客观上进行整体分析。在
比利时收藏家盖·尤伦斯夫妇收藏颇丰,2002年出版的《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选集》中汇聚了众多古代、近现代及当代艺术精品,但对图版1号作品曾巩的《局事帖》有许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在实施时陷入了困境。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对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些教师观念落后,如果不加强学习,不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就无法适应研究性学习课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教师有权选择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而研究性学习却偏偏给了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在这突如其来的转变面前,不少教师犹豫了:有些教师担心
与刘钏博有过几面之缘,大多是在河南省陶协钧瓷艺术青年发展委员会(简称“钧青会”)的活动上.作为钧青会的执行会长,这个话不多的年轻人总是默默地安排着各项活动事宜.由于时间
山西平遥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人多地薄.因此,平遥人中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人很多,在明清时期,平遥成为中国最为富足的县城之一.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指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调整传统的英语课
提出了基于多视图边界自动识别的视图分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视图分离、视图关系确定、投影坐标系建立、投影信息提取整个过程的自动处理,并根据三维重建的需要,对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