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肺功能状况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a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情况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1个月至3岁喘息性疾病患儿116例(哮喘3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7例、毛细支气管炎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小儿的潮气肺功能状况,并就观察组患儿在用药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TBFV)环形态以阻塞性改变为主(71.55%),呼吸频率(R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哮喘患儿的RR水平显著降低,哮喘患儿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用药后的潮气量(VT)、TPTEF/TE、VPEF/VE水平均显著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各项潮气呼吸功能指标未见有显著改变(P>0.05)。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度为32.35%(11/34),特异度为76.47%(26/34)。

结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借助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气道的可逆性特征。而TPTEF/TE、VPEF/VE的变化情况能够为婴幼儿哮喘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对于阻塞严重的患儿诊断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PPC)非外科治疗的临床结局,比较经皮引流和内镜引流治疗PP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7月确诊并行经皮引流或内镜引流的PP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引流(经皮组)、超声内镜引导下引流(超声内镜组)和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ERP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短期及长期影像学缓解率、不良反应、复发率、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开始诱导治疗14周时的血清IFX谷浓度和CRP水平在预测IFX维持治疗CD患者发生继发性失应答方面的作用。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接受IFX治疗的43例CD患者,在第0、2、6周予5 mg/kg静脉滴注IFX进行诱导治疗,随后每隔8周予相同剂量的IFX进行长期维持治疗。在第1次注射IFX后14周时检测患者血清IFX谷浓度和CRP水平,采用Har
期刊
目的研究腹腔巨噬细胞中的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表达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成对照组(6只)、SAP组(18只)、小干扰对照组(18只)和小干扰CARD9组(18只)。建立SAP大鼠模型,造模后3、6、12 h收集腹水并行腹腔灌洗,分离、培养腹腔巨噬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中CARD9、N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