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关调查表明,现阶段各地的小学英语教学方式,基本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来获得知识。这种单一而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到没有学习的意义。由此,也导致学生特别对英语这门课程学习失去兴趣。本文从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分为氛围营造策略、情境引导策略、顺序优化策略、评价激励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一、引言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学习有了自主性,主体就能独立地、愉悦地、自由地、不受束缚地学习。在缺乏语言环境的背景下,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课后持续地学、发展地学。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所代替。虽然教学模式有所好转,但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乃至学生的考核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大部分学校仍然注重升学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占主导地位,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忽略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就是要摒弃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由教师监督才能学习的状态,对其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乐趣、挖掘学习潜能,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
1.氛围营造策略
学生天生有探究学习的欲望,宽松、民主、平等、互动、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意识的形成,情感的培养,以及活动的开展和能力的发展。因此,从英语教学的熱身环节开始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发自内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关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以及运用激情与风趣的语言等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探究英语学习的情感。
(1)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英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并为生生之间的话语交流搭建平台,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比如,在热身环节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用英语作值日报告,做完报告后与其他学生用英语无拘无束地交流,不苛求学生语言交流的规范性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一定的帮助。
(2)教师用激情和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一个积极向上而又热爱英语教学的教师,一定是常觉得生活、工作愉快,并深受富含幽默元素的英语文化熏陶。这样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然饱含激情、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眼含真诚、教态亲切、语言风趣幽默,学生的学习情绪会迅速得到调动、感染,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顺着教师的引导积极地探究、学习英语。
2.情境引导策略
(1)创设情境。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使用的,学生在相对完整的、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英语的参与度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所学语言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内化与迁移。教师应根据英语学习内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借助实物、模型、图片、表演、语言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恰当的语境。
(2)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主线和归宿。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创设的语境逐层深入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主导好话轮,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运用英语的空间。
(3)分类引导。学生所学内容有语音、语法、词汇、对话、篇章、故事等不同的种类,教师应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并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渗透探究学习策略的培养。比如:①词汇学习: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根据上下文去理解生词的意义,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得到教师确认后,自己再设计可以运用的情景进行交流;②语法学习: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观察、发现、讨论、比较、归纳、应用等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可以学会很多语法知识;③课文学习:学生可先把课文当成信息的载体,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逐层获取信息,然后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或自己联想的应用情景,通过完成交际任务内化所学语言。
3.顺序优化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旧知识进行结构重组,构建出新的观念和理解。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全面而可行地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英语语言的内在逻辑联系,学生的现有认识水平、语言认知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以利于学生通过探究学习高效建构和运用英语语言。
(1)整体设计各环节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热身、呈现、操练和拓展等教学环节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通过热身环节让学生快速从情绪和知识上做好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在恰当语境里通过输入可理解性语言呈现新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时操练,以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学生在具有挑战性、开放性、趣味性的实际语言运用中更容易将所学语言技能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一、引言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学习有了自主性,主体就能独立地、愉悦地、自由地、不受束缚地学习。在缺乏语言环境的背景下,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课后持续地学、发展地学。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所代替。虽然教学模式有所好转,但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乃至学生的考核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大部分学校仍然注重升学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占主导地位,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忽略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就是要摒弃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由教师监督才能学习的状态,对其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乐趣、挖掘学习潜能,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
1.氛围营造策略
学生天生有探究学习的欲望,宽松、民主、平等、互动、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意识的形成,情感的培养,以及活动的开展和能力的发展。因此,从英语教学的熱身环节开始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发自内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关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以及运用激情与风趣的语言等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探究英语学习的情感。
(1)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英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并为生生之间的话语交流搭建平台,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比如,在热身环节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用英语作值日报告,做完报告后与其他学生用英语无拘无束地交流,不苛求学生语言交流的规范性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一定的帮助。
(2)教师用激情和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一个积极向上而又热爱英语教学的教师,一定是常觉得生活、工作愉快,并深受富含幽默元素的英语文化熏陶。这样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然饱含激情、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眼含真诚、教态亲切、语言风趣幽默,学生的学习情绪会迅速得到调动、感染,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顺着教师的引导积极地探究、学习英语。
2.情境引导策略
(1)创设情境。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使用的,学生在相对完整的、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英语的参与度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所学语言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内化与迁移。教师应根据英语学习内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借助实物、模型、图片、表演、语言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恰当的语境。
(2)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主线和归宿。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创设的语境逐层深入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主导好话轮,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运用英语的空间。
(3)分类引导。学生所学内容有语音、语法、词汇、对话、篇章、故事等不同的种类,教师应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并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渗透探究学习策略的培养。比如:①词汇学习: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根据上下文去理解生词的意义,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得到教师确认后,自己再设计可以运用的情景进行交流;②语法学习: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观察、发现、讨论、比较、归纳、应用等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可以学会很多语法知识;③课文学习:学生可先把课文当成信息的载体,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逐层获取信息,然后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或自己联想的应用情景,通过完成交际任务内化所学语言。
3.顺序优化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旧知识进行结构重组,构建出新的观念和理解。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全面而可行地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英语语言的内在逻辑联系,学生的现有认识水平、语言认知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以利于学生通过探究学习高效建构和运用英语语言。
(1)整体设计各环节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热身、呈现、操练和拓展等教学环节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通过热身环节让学生快速从情绪和知识上做好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在恰当语境里通过输入可理解性语言呈现新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时操练,以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学生在具有挑战性、开放性、趣味性的实际语言运用中更容易将所学语言技能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